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教育漫话
释义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的教育代表作。

概况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的教育代表作。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

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即论述刚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子弟的教育洛克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全书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体育。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要防止在衣着、饮食、动静、药物使用等各方面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要锻炼出他们能够忍耐劳苦的强健体魄。

第二部分论述德育。洛克认为,在绅士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占第一位。真正的绅士要善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碍其他绅士获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洛克所说的“理智”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理智,克制欲望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个人名利。他反对溺爱,认为被溺爱的孩子必然任性、贪心。在道德教育方面,他重视说理,但认为主要方法还是通过实践,养成习惯。他重视环境与榜样的作用,主张奖励与惩罚要运用得当。洛克认为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他要求绅士的言语、动作都要符合其等级与地位,对人谦恭有礼,举止得体。他认为这是“处世的真诀”,可以使自己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好感,从而获得一切。为了养成良好的德行与礼仪,他主张要多交朋友,多与上流社会的人相处,防止从“下贱的仆人”那里受到“邪恶”的影响。

第三部分论述智育。洛克认为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不应局限于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他主张在读、写、算之外,还要学习天文、地理、历史、法律、几何、簿记、法语等等,也要学点工业、农业、园艺的知识和技艺,以利于管理企业,并从这些有益的体力活动中得到消遣,从而使生活更加丰富。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

洛克认为英国当时的一般学校成分复杂,学生教养恶劣,不利于绅士的培养。他主张严格、慎重地挑选德行、能力好,并且娴于礼仪,精通人情世故的导师,从幼年起就对未来的绅士进行家庭教育。

《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这些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特别是对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影响很深。

教育漫话是对人们又多种全方位的帮助,解读心里社会个人的巨作。

简介

《教育漫话》(英语: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是1693年出版的一本教育著作,作者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英国最重要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在18世纪,这本书几乎被翻译成所有欧洲语言,洛克以后的教育家,包括让-雅克·卢梭,都承认这本书的价值和影响。

洛克在他的《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1690年)中,概述了一种新的精神哲学,主张儿童的意识是一块白板,不存在先天的观念。《教育漫话》说明如何使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发展健康的身体;形成善良的德行;以及选择一种适当的学术课程。

虽然洛克写作此书原本只是作为一位贵族朋友的“一些思考”,但是,由于他的教育原则同样激起了妇女和下层社会追求与贵族同样的德行的渴望,洛克的建议最终产生了远比他最初的写作意图要深远得多的影响。

历史背景

洛克无意于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教育哲学,而是似乎故意地尝试公开一些17世纪教育改革的失败,同时介绍他自己的思想。英国作家诸如John Evelyn、John Aubrey、John Eachard和约翰·弥尔顿先前都曾经提倡“类似的课程与教育方法的改革”,但未能获得广泛的支持。

由于英格兰变得日益重商主义和世俗主义,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已经被许多人看为不切实际。

教育理论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和《教育漫话》的主要观点中,有2项规定了18世纪教育理论的面貌。第一点是教育塑造人,如同洛克在他的论著开头所写:“我想我可以说在我所遇见的所有人中,他们十分之九的情形:善或恶,有用与否,都是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

洛克对18世纪教育理论的第二项重要贡献同样来自他自己的理论。

洛克强调经验对于意识形成的作用

身体与精神

洛克忠告父母要在开始接受学术课程之前,小心地养成儿童的身体“习惯”。许多学者评论说,由于洛克受过正规的医学训练,《教育漫话》开始于讨论儿童的身体需要,并不令人感到惊讶,这一看来简单的革新,已经被证明是洛克最持久的遗产之一—西方儿童养育手册仍然食物和睡眠的话题所支配 人类理解论

德行与理智

洛克将大半部《教育漫话》用于解释如何向儿童灌输德行。他将德行定义为自我克制与理性的结合:“一个人能够克制他自己的愿望,牺牲他自己的倾向,完全遵循理智的指向,尽管欲望倾向于其他的方向”

洛克忠告父母们将其子女视为理性生物,理解其正确的含义非常重要。

最后,洛克希望儿童尽快、尽可能地长大成人。正如他在《教育漫话》中所说,“对世界唯一的保护是彻底地认识它,年轻的绅士应当按照他们能够承受的程度逐渐进入,越早越好。”

学术课程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没有花许多时间去描述课程的细节;相反,他更为关心使他的读者确信教育是关于灌输德行以及今天西方教育家所称的批判思维能力。

继承与遗产

洛克的《教育漫话》和卢梭的《爱弥儿》(1762年)同为18世纪教育理论的经典文献。在英国,该书被认为整个世纪教育理论的权威著作。因此,一些评论家主张,《教育漫话》可以与《人类理解论》竞争,列入洛克最有影响的著作之列。一些与洛克同时代的人,例如17世纪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甚至认为《教育漫话》对欧洲社会的冲击超过了《人类理解论》

洛克的《教育漫话》极为畅销。单单在18世纪,《教育漫话》至少出版了53版:英语25版、法语16版、意大利语6版、德语3版、荷兰语2版、瑞典语1版

John Cleverley 和D. C. Phillips 将洛克的《教育漫话》视为教育理论中“环境论”传统的开始。洛克的著作出版以后,

参考文献

^ Yolton, John.《约翰·洛克与教育》,纽约:Random House (1971), 6.^ Ezell, Margaret J.M. 《约翰·洛克的儿童形像:18世纪早期对〈教育漫话〉的回应》,18世纪研究 17.2 (1983-4), 141.^ Tarcov, Nathan:《洛克的自由教育》,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4), 80.剑桥大学出版社(1968), 60.^ Qtd. in Frances A. Yates, “Giodano Bruno与牛津的冲突.” Journal of the Wartburg Institute 2.3 (1939), 230.^ 洛克:《教育漫话》^ Ezell, 140.^ Tarcov, 83ff and Jolley 28ff.^ Hardyment, Christina. Dream Babies: Child Care from Locke to Spock. 伦敦:Jonathan Cape (1983), 226; 246-7; 257-72.^ 洛克:《教育漫话》,11页^ 洛克:《教育漫话》,12页^ 例如,纽伯瑞在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的序言中,劝告父母们养育子女,要“只吃普通的食物,穿单薄的衣物,let him have good Exercise, and be as much exposed to 艰苦 as his natural Constitution will admit”因为“儿童的面部,当它来到世上时非常娇嫩,比身体其他部分更容易受伤害;但由于总是处于暴露状态,就变得能抵御最严峻的季节,以及最严酷的气候。” 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Intended for the Instruction and Amusement of Little Master Tommy, and Pretty Miss Polly. 第10版,伦敦:Printed for J. Newbery (1760), 6.^ 洛克:《教育漫话》,25页^ Yolton, Two Intellectual Worlds, 31-2.^ 见洛克:《人类理解论》,89-91.^ Yolton, Introduction, 22-4.^ 洛克:《教育漫话》,34-38页^ 洛克:《教育漫话》,,34页^ 洛克:《教育漫话》,68页^ Yolton, John Locke and Education, 29-30; Yolton, Two Intellectual Worlds, 34-37; Yolton, Introduction, 36-7.^ Yolton, Introduction, 38.^ 洛克:《教育漫话》,148页^ 洛克:《教育漫话》,143页^ Bantock, G. H. "'The Under-labourer' in Courtly Clothes: Locke." 教育理论的历史研究:Artifice and Nature, 1350-1765.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0), 241.^ Bantock, 240-2.^ John Dunn在他有影响的著作《洛克的政治思想》中,将 this "calling" 解释为加尔文派宗教教义。Tarcov 批评这种解释,写道:“Dunn’s exposition of the doctrine and its providentialist character 是基于清教徒 and 第二手来源, and 他没有给出清楚的证据 for attributing it in this form to Locke.”(Tarcov 127)^ Bantock, 244.^ Ezell, 147.^ Pickering, Samuel F., Jr. 《洛克与18世纪英格兰的儿童书籍》,诺克斯维尔:田纳西大学出版社(1981), 10; See Axtell 100-104 for a complete list of editions.教育漫话-参考书目 Bantock, G. H. "'The Under-labourer' in Courtly Clothes: Lock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eory: Artifice and Nature, 1350-1765.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0. ISBN 0043700926.Brown, Gillian.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The Lockean Legacy in Early American Cultur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674002989.Brown, Gillian. "Lockean Pediatrics." Annals of Scholarship 14.3/15.1 (2000-1): 11-17.Chambliss, J. J. "John Locke and Isaac Watts: Understanding as Conduct." Educational Theory as Theory of Conduct: From Aristotle to Dewey.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7. ISBN 0887064639.Chappell, Vere,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Lock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0521387728.Cleverley, John and D. C. Phillips. Visions of Childhood: Influential Models from Locke to Spock.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1986. ISBN 0807728004.Ezell, Margaret J. M. "John Locke’s Images of Childhood: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Responses to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 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 17.2 (1983-4): 139-55.Ferguson, Frances. "Reading Morals: Locke and Rousseau on Education and Inequality." Representations 6 (1984): 66-84.Gay, Peter. "Locke on the Education of Paupers." Philosophers on Education: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Ed. Amélie Oksenberg Rorty. London: Routledge, 1998. ISBN 0415191300.Leites, Edmund. "Locke's Liberal Theory of Parenthood." Ethnicity, Identity, and History. Eds. Joseph B. Maier and Chaim I. Waxman.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Books, 1983. ISBN 0878554610.Locke, John. The Educational Writings of John Locke. Ed. James L. Axtel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 ISBN 0521407366.Pickering, Samuel F., Jr. John Locke and Children’s Books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Knoxville: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 1981. ISBN 087049290X.Sahakian, William S. and Mabel Lewis. John Locke. Boston: Twayne, 1975. ISBN 0805735399.Simons, Martin. "What Can't a Man Be More Like a Woman? (A Note on John Locke's Educational Thought)" Educational Theory 40.1 (1990): 135-145.Tarcov, Nathan. Locke's Education for Liber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4. ISBN 0226789721.Yolton, John. John Lock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1. ISBN 0394310322.Yolton, John. "Locke: Education for Virtue." Philosophers on Education: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Ed. Amélie Oksenberg Rorty. London: Routledge, 1998. ISBN 041519130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2: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