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教稼台
释义

概述

教稼台号称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位于武功古城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这里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而建立了此台。1997年,杨凌国家农业示范区成立后,在今西宝高速公路杨凌出口处北约一公里处设立了后稷教稼园,园内真实再现了后稷教稼的古老传说,它与武功教稼台东西呼应,一起纪念这位农业先祖。

简介

这是一个砖砌箕斗形平台,长78米,宽31米,高约15米,古朴墩实,别具一格。台四面各辟一门,寓意一年四季;有24 根栏桩,隐含24节气;前后有台阶可达其顶,象征五谷丰登。台前石碑和四面门洞之中嵌满于右任、吕楠、王任重、屈武等人诗词题刻,既可思索内中事理,又可欣赏诗书艺术,引人入胜。

教稼台位于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原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此台代有修葺,清雍正元年(1723)知县杭云龙、清道光五年(1825)知县邓兆桐、民国25年(1936)县长钱范宇曾三次重修。1970年,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破坏,教稼台已荡然无存。1987年,耆宿发起倡议,士、农、工、商,尤其中央、省属杨陵农业科研单位踊跃筹资4万余元,于1988年秋施工,次年春主体落成。教稼台重立于旧址,形体依旧,仍呈覆斗形,高12米,周长24米,台周围确定了保护范围,占有面积2500余平方米。遂立标识,设门楣,建起砖围墙,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传说

后稷传说是姜原老母所生,因为姜原在荒野踩了大人的脚印而怀上后稷,即古语所说'偶经荒原,履巨人迹,感而有孕,'认为不吉利,就把他遗弃了,所以后稷的名字本来叫弃。但扔到道路上,马牛不踩他;扔到河冰上,飞鸟用翅羽温暖他,姜原这才知道他是神,就重新收养。后稷从小喜爱稼穑,对种地很有研究,并且成效卓著,到舜时被提升为农官,专门教人种地,后来被尊为稷神。这个教稼台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农业名胜古迹,用现在的话,也可以说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技研究所、农业科技大学、国家农业部所在地。 据《史记·周本纪》载:后稷是帝喾的元妃姜媛的儿子,名叫弃。儿时就有巨人之志,好种树、麻、菽、麦,成人后遂好耕作,教民稼穑。帝尧举为农师,封于有邰(故址在今咸阳市武功县境内),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农业始祖的不朽功绩,遂建立了后稽教稼台。与此相邻的杨陵农科城和现已成立的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可视为我国古老的后稷教稼台的历史传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