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下寺石塔 |
释义 | 下寺石塔 下寺石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下寺村北3.5公里处。始建于唐代。石塔坐北朝南,方形,高3.7米。通体采用汉白玉石制成。基座用块石垒成。中间用四块厚板石组成方形佛龛。龛的南面设券门。门两侧,各浮雕金刚力士,反映出唐代雕刻技艺。自门向里,正面石壁上又一组浮雕:释迦牟尼端坐中间,两侧各有他的弟子1个。这组雕像高0.4米,宽0.44米。佛塞西壁石料脱落,上部是仿楼檐7层,各层檐采用叠涩做法,每两檐间线刻缠枝花,宝珠塔刹。塔的整个造型呈笋状。此地原有上寺和下寺。下寺村就是以寺命名的。上寺就在石塔旁。塔北侧发现了大量的唐代砖瓦、瓷片等,塔西悬崖问有羊肠小径,石壁上有打凿的文字“上天桥”、“仙仁水”、“如来愁”。 位于房山区下寺村北的高山上,建于唐代。这座全部用汉白玉制成的方形密檐式塔,高3.7米,坐北朝南。塔座用方形块石叠成,高0.8米,宽1.2米。塔身高1米,宽0.7米,塔身正面的石雕券门,高0.53米,宽0.4米。门两侧有金刚力士浮雕,门楣上檐石雕花饰。龛室正面石雕端坐的释迦牟尼像,两侧各有弟子一个。塔身上部用叠涩作法石砌七级密檐。塔刹为宝珠式。此塔是北京地区最早的石塔之一,为研究唐代佛教提供了珍贵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