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下司镇
释义
1 贵州省麻江县下司镇

地理风貌

下司镇位于麻江县东偏北部,地跨东经107°40′—107°50′、北纬26°29′—26°38′之间。东邻凯里市,西连麻江县杏山镇,南接麻江县宣威镇,北抵凯里市。东西距17.5公里,南北距12.5公里,总面积138.4平方公里,占麻江县总面积的11.52%。下司镇辖20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3.1万人,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

下司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处于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平均海拔724米,其中同兴村海拔为576米,是麻江县海拔最低点。全镇年均气温15.7—17℃,无霜期长达290—301天,年降雨量1291.68mm,年日照时数1070.8小时,土壤多为黄壤,PH值在6.7—7.3之间。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历史沿革

下司镇位于麻江县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与州府凯里相距24公里。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处平定下游,得名下司。民国二十年(1931年)始置下司镇,1958年改为下司公社,1984年复为镇。城区由清江、桃花两村组成,共有1100余户,3200多人,由苗、汉等民族杂居组成。下司为清水江上游的商阜重镇。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和贵州巡抚张广泗令民工疏浚河道,后又经乾隆二年(1737年)、二十六年(1761年)和光绪八年(1882年)多次整治,航道畅通,下司逐渐发展成为水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清末至民国初年,这里的商业特别兴盛。有贵阳、安顺、兴义以及省外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的商帮长驻镇上,设有川滇会馆、江西会馆、两湖会馆、福建会馆等。各会馆的富商在镇上开设庄号,经营各种商品。如江西刘同庆开的“庆元丰”,经营黄州布、棉花、棉纱和桐油等,资金达10多万银元;湖南张文斋、张省斋开的“怡兴斋”,以及湘乡杨天成开的庄号,生意亦很兴隆。据民国七年(1918年)统计,下司有商户197户,从业人员583人,资金21.75万银元。那时,货物运输主要靠船载马驮。每逢场期前一天,省内外船只车马纷至沓来。停泊江上商船成百上千,船上灯火通宵达旦,倒映江里,灿若繁星。马店门庭若市,客栈商贾云集,餐馆彻夜营业。时人以“小上海”喻之。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公路通至下司后,下司商户自购汽车10辆运送货物,为当时黔东南拥有汽车最多的城镇.解放后,这里的商贸仍很繁荣,赶场天附近各县、市均有人在此交易,集市规模在麻江县仅次于县城,是黔东南州较大的农村集市之一。

开发资源

下司镇是麻江县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开发重镇,分别被列为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风景名胜区,黔东南州经济建设强镇。这里有“此地风情胜皇都”的摆仰苗族风情,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铜鼓农民画,是全省第一个少数民族体育村,多届省民族运动会在这里成功举行;有神奇迷人的老山河峡谷风光和有惊无险的清水江漂流;有太阳岛、桃源岛等休闲度假村;有刺袁英烈张先培壮士故里和讨袁护国军上将都督吴传声墓等人文景观。

交通优势

下司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居“三市一矿”(凯里市、都匀市、贵阳市、福泉“磷都”)四大市场中间。西离麻江县城25公里,东抵凯里高25公里,西距重点建设项目—瓮福矿肥(福泉“磷都”)基地51公里。随着贵新高速公路及凯麻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下司已经成为贵阳、凯里、都匀及瓮福矿肥基地实际意义上郊区。湘黔铁路,凯麻高速公路,320国道,司晨公路横越全镇;35千伏国电电网覆盖全镇,光纤电缆和移动通信已经开通,网络覆盖全镇,通讯便捷。从凯麻高速公路下司入口处到县府麻江、州府凯里仅需10分钟,到都匀仅需30分钟,到瓮福矿肥基地仅需25分钟,到省城贵阳也仅需90分钟,交通四通八达。

旅游经济

下司镇大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反季节蔬菜和优质大米生产已初具规模,下司柚、草莓、金秋梨等优质果品已享有盛名,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多亩,有林地70278亩,森林覆盖率达33.4%;全镇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云江酒楼、古镇大酒店、下司第一楼、思乡阁、临江仙酒楼、望江酒楼,二星级的华凯大酒店等豪华宾馆先后建成并投入营业。民族风情浓郁的下司酸汤鱼,风味独特的“下司草烧狗肉”早已驰名省内外,沙飘湾塘的“农家乐”旅游,各类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如今,到下司吃“酸汤鱼”,品狗肉,干农家活,吃农家饭,到农家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根据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战略,结合实际,下司镇形成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城郊型经济,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打造生态旅游重镇”的经济发展思路,下司镇以旅游为主线的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按照县委县政府“抢机遇,争项目;少争论,干实事;扩总量,谋发展”的18字工作方针,下司镇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夯实农业基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扩大旅游经济;三是积极培育和启动市场,大力发展市场带动产业;四是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五是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六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七是积极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 麻江县下司镇

基本概况

下司镇位于独山县城南部,距县城39公里,东接甲里、尧棒两乡镇,南邻麻尾镇及广西南丹县,西与平塘四寨镇相接,北倚上司镇,是独山县中南部小商品集散地。地处东经107°17′至107°29′,北纬25°23′至25°35′之间,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年降雨量1380毫米,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70天。海拔750米至1210米之间。镇域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40亩,其中田22481亩,土7559亩。辖19个行政村,160个村民小组,12个镇属机关,4476户,总人口20752人(其中劳动力13489人),农业人口20295人,占总人口的97.8%,少数民族(布依族、苗族、侗族等)16082人,占总人口的77.5%。

经济发展

2007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3631万元,同比增长28.76%;农业总产值完成9184万元,同比增长9.76%;粮食总产量11570吨,同比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20元,同比增长1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22万元,同比增长68%。“十一、五”期间,全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10年达8836万元,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以上,2010年达10193万元,财政收入年确保增长15%以上,2010年达1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200元,2010年达3016元。

民俗文化

下司镇人民群众勤劳、善良、淳朴,以布依族、苗族、侗族为主,具有较强商品意识。种植传统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黄豆、辣椒、油菜、烤烟、水果等。下司民风纯朴,有着浓厚的地方民族文化氛围。“四月八”唱山歌,“六月六”走外婆,“七月半”插路香……都是下司民间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浓厚的民俗氛围,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下司特色食品,如香藤粑、油菜杆黄酸、干粉、腌蕨菜等。下司群众文化生活也很丰富,每逢佳节,演花灯、跳愿灯、唱吃酒歌、耍龙舞狮……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尤其是花灯,历史悠久,是贵州南派花灯的发祥地,有着鲜明浓厚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基础设施

210国道、贵新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开设有高等级公路下司匝道口。匝道口距镇政府500米,距麻尾工业重镇17公里,与独山麻尾至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公路贯通。匝道口工业聚集区建设已见雏形,建有匝道口下司集贸市场,泵站、榨菜厂、棒球厂、冷冻厂、葛根厂、穗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聚集区。下司汽车站建设已基本完工。

下司也是独山南部水源最为丰富的乡镇,大型水利工程大黑寨水库(蓄水面积125亩,蓄水量225万立方米)扩容改建工程已完工,可解决下司25000余人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铁坑水库、陆家寨水库蓄水面积共计750亩,蓄水量410万立方米(其中铁坑水库蓄水面积620亩,蓄水340万立方米,陆家寨水库蓄水面积130亩,蓄水70万立方米),为发展工业经济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证。全镇建有通村公路50余公里,通组公路350余公里,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公路,电视覆盖率达97%以上。

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

下司镇属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无霜期长,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380毫米,无霜期270天。全镇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最低海拔750米,最高海拔1210米,发展立体农业和夏季“冷凉”果蔬、旅游服务业等条件优越。

2、土地资源及主要农产品

下司镇以丘陵地貌为主,兼有部分喀斯特地貌,是麻江县20个乡镇中土地可开发利用较多的乡镇之一。农林牧用地9.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5%,其中耕地面积30040亩(田22481亩,土7559亩),林业用地46073亩,牧业用地14000亩,可开发利用的“三荒”地面积7435亩。主要大宗农产品有:优质大米,辣椒、西红柿、烤烟、油菜籽,生猪等,风味特色食品主要有香藤粑、腌蕨菜、腌萝卜、黄酸等。3、林牧业资源

全镇有林地面积4.6万亩,森林覆盖率30.7%,其中马尾松用材林1.7万亩,为国家飞播造林区。全镇草山草坡面积2.9万亩,可开发面积1.2万亩。人工开发草场2000亩,肉牛养殖2056头,发展生态畜牧业具有一定优势。

4、矿产资源

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方解石和汞矿。其中铁矿主要分布于新同片区拉号村地坝组至尧益组之间和新场村董毫组一带,面积约8平方公里;方解石主要分布于渔寨村拉买组一带,面积约2平方公里,品位较高;汞矿主要分布于新同片区,东起新场村布寨组,南至新场村万宝山,西起拉绕村尧尾组,北至新场村董毫组,面积约12平方公里,同时还富含锑、锡、铅、金、锰等多种有色金属,储量丰富,品位较高。目前已有广西南丹客商投资500万元在新场村万宝山进行汞矿开采。

工业基础

下司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主要有采选、建材、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及油料加工等。现匝道口工业聚集区建设初具雏形,招商引资工作强力推进,为实现工业强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规划

下司镇在认真领会贯彻上级精神和政策下,聘请专家认真编制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以水果、油菜籽、葛根、烤烟、板蓝根等为龙头的农业产业项目得到蓬勃发展。镇境内有葛根加工厂、烟叶站、油脂厂等多家企业。下司镇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向着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向阔步前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