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胶澳总督府旧址
释义

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观海山南麓的沂水路11号。1897 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于1903年始建其总督府,1906年竣工,建筑面积7132.3平方米,耗资85万马克。该楼是一座砖石、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略为突出、中轴线非常明显的特点。 整个建筑为4层楼房,呈“凹”字形,屋顶用红筒瓦覆盖,坡度较大,围以铁栏杆,既美观又作避雷之用。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 又称“提督楼”。

建造过程

德国侵占青岛初期,其主要财力、物力都用在军事要塞和港口、铁路、矿L建设上,其政权机关和军营主要驻扎在清军所留下的营房、官衙内。最早的霍国胶澳总督府就设置在今人民会堂一带的原清军章高元建筑的总兵衙门内。1903年,青岛军事要塞、港口、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接近完成,德国殖民地兰局开始对青岛城市街区进行重点建设,相继建成了总督府、总督官邸、警察厅、基督教堂、帝国法院等重要建筑,其中尤以胶澳总督府大楼最为显要,成为德国在中国的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为了体现德国殖民统治者在青岛的殖民地位和统治权力,殖民当局选择了欧洲人居住区中心位置的观海山(原名小北岭山)南坡建乌德国在青岛的最高权力机关——胶澳总督府。

胶澳总督府始建于1902年,由德国建筑设计师马立克设计。整个工程归时三年,于1906年1月方告完成。大楼建筑总面积7132.3平方米,共耗资85万马克,是德国在青岛诸建筑物中体积最大、造价最高的一处房屋。

大楼属欧洲公共建筑风格,石砖钢木混合结构。建筑平面呈“凹"字形,立面为横三纵]段对称处理,蒙莎式红瓦楼顶,整座大楼主墙体全部用巨大的花岗岩石块徊成。石料均采自青岛出产的优质花岗岩,牢固坚实。楼房内墙是砖钢木混毛结构,而以砖钢为主。所用砖瓦系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原料烧制而成,今中山路北端就是当年烧制砖瓦的地方,因此得名“大窑沟’’。整座大楼所用的花岗岩石料,全部由中国劳工从远处石场用传统手段采制搬运,大楼工程亦由中国工人用传统工艺承建,其工艺水平之高,建筑技术之娴熟,深为德国建筑师所称道。而中国工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曾有十多人在繁重危险的工程中死亡。可以说,总督府的大楼也是中国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产物。

建筑风格

总督府大楼主体高度20米,共计五层。一层为半地下室,二、三层为主办公楼层,四、五层为辅助性办公楼层。大楼人口处在楼体南面正中,为一高大宽敞的拱形石砌大门,门外有两大花岗岩台阶,共33级阶梯,两大台阶之间筑有汽车路。沿阶而上,进人大门就是大楼的门廊,亦即大楼的二层楼道,大楼门厅宽敞高大,顶悬巨型吊灯,十分华丽气派。大楼正中是一座典型德国风格的铜质扶手、花岗岩石阶的宽敞楼梯,连接大门(二楼)与三楼。另在大楼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砌楼梯连接一楼与五楼,在一楼楼道内侧拐角处,各有小门通向内院。从二楼沿中央楼梯来到三楼,首先看到的就是三楼的会议大厅。大厅宽敞明亮,陈设典雅,为历届政权举行重要会议的场所。1922年12月10日午前,也就是中国接收青岛仪式前一小时,中日两国交接代表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就在这里举行。大楼二、三层是主要办公区,办公室内高大宽敞,光线明亮。窗外有宽敞的廊式阳台,有便门与外廊连通,人们在公务之暇可以到阳台散步健身,眺望大海。办公室内装饰有深色护墙板和木地板,装饰典雅古朴。一楼、四楼与五楼为辅助性办公楼层,办公条件较主办公楼层略为逊色,没有阳台,窗户也较狭小,光线较暗。大楼内所有办公室均在向阳一侧,背阴处为内走廊、楼梯和卫生服务设施。

地理位置

总督府大楼背靠观海山,面对青岛湾,坐北朝南,背山面海,居高临下。大楼前方辟建了一处正方形广场花园,遍植乔灌花木。从广场南侧沿石阶而下,便是宽敞的青岛路。在青岛路南端海滨,有一处向海中突出的半圆形花园,以前园内曾建有德国侵占青岛的标志性建筑——叶世克纪念碑,是为纪念在青岛去世的胶澳总督叶世克而于1903年建造的一座欧洲风格的白塔式建筑。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将其改为日本占领青岛纪念碑。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改为中国接收青岛纪念碑。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后,改为大东亚圣战纪念碑。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又将其改为山河重光纪念碑。一座小小的建筑物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青岛市建筑中实为少见。该纪念碑于1966年被拆除。

观海山、总督府、青岛路和叶世克碑,组成了一条完整的中轴线。在中j线上,修筑了观海路、沂水路、德县路、湖南路、广西路、太平路(上述路名均:今名)等街道,修建了一大批高级民宅、饭店和公共建筑,最著名的有总督府南方向的德国胶澳高等法院、青岛路西侧的青岛德国大饭店和青岛路东侧f德华银行大楼、胶济铁路矿山公司等,形成了以总督府为中心的胶澳行政中区。

历史变迁

总督府建成后,成为德国在青岛的最高权力机关驻地。自1906年启用j德国当局1914年战败投降,先后有汪然美隆、托尔柏尔、瓦尔德克等总督在一办公。由于青岛租借地的管辖权归属德国海军部,因此历任胶澳总督都是f德国海军将校担任。胶澳总督除主管行政外,还兼任驻青岛德军最高指挥官并对山东铁路公司、山东矿山公司、胶澳帝国法院等负有监督权,权力极大由此可见德国对青岛这块海外租借地的重视。1914年11月,青岛德军战败投降,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日本天皇匀布命令,宣布在青岛实行军事管制(军政),成立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为青岛最高统治机构,其司令部即设在原胶澳总督府。首任司令官为指挥攻打{岛的日本陆军中将(后晋升大将)神尾光臣。其继任者有大谷喜久藏、由比乡卫等多名日军将领。1917年日本为达到长期占领青岛的目的,取消军政署设立民政部,亦在原总督府大楼内办公,仍归守备军司令管辖。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了青岛主权。上午11时,中日代表在原总督府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中午12时,青岛主权接收仪式在彦总督府大门前广场正式举行,中国代表王正廷、熊炳琦和日本代表由比光卫耄加了交接仪式,在现场数万名市民和中外来宾的欢呼声中,日本国旗颓然臀落,中华民国的五色旗徐徐升起,在总督府楼顶高高飘扬。沦陷于德、日殖E统治25年之久的青岛主权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总督府见证了这一重大历5事件。

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设置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隶中央政府。首任督岁由山东省长熊炳琦兼任。后来人主大楼的胶澳督办有高恩洪、王翰章(代理)、温树德。1925年,奉系军阀张宗昌夺取了山东地盘,7月,擅自将原本由中央直属的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降格为胶澳商埠局,设置总办,隶属山东省公署,任其掖县同乡赵琪为总办,大楼成为胶澳商埠局办公地。在赵琪任职期间,日刍曾在1927年和1928年两次入侵山东,制造“济南惨案",占领山东长达一年爿之久,胶澳商埠局完全成了日本的傀儡。

1929年4月总督府成为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同年7月成为青岛特别市政府所在地。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总督府成为日伪政权之“青岛特别市公署 ”、“青岛特别市政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再次将总督府作为青岛市政府的所在地。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总督府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楼。1994 年青岛市人民政府迁新址, 这座大楼便成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的办公处,虽然现在它已经不是市政府所在地了,但当地人还依然亲切的称它为“老市政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