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蒋巷中学
释义

蒋巷中学,坐落于蒋巷镇蒋巷街东的彭家山。2003年9月以前,南起蒋巷镇徐村,北靠蒋巷镇街东公路,东至蒋巷镇山尾黄村,西靠蒋巷中心小学,占地约6.9公顷。2003年8月,由于初高中剥离,蒋巷中学成为全日制高级中学,校址与蒋巷二中对调,占地3.9公顷。

简介

蒋巷中学于1956年建校,始名蒋巷小学附设初中班,校址在现蒋巷中心小学内。1956年9月首届招收蒋巷、尤口、北岗三小学的部分毕业生52名,设一个班,教师三人,教导主任许家哲。1957年下半年和小学分家,另辟校舍,正式成立“蒋巷初级中学”,在彭家山新建校舍,当时教师七人,首任校长:郑效忠,教导主任:许家哲。 随着生源的增加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1959年经上级批准列为全省重点中学,同年招收六个班,学生243人。1966年9月,经上级批准,开始创办高中,学校易名为“南昌县蒋巷中学”,成为继向塘中学、莲塘中学之后的南昌县第三所完全中学。当年高一招收一个班,47名学生,加上初中11个班的学生484人,共有学生531人。

师资

教师38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2002年6月,蒋巷中学有32个教学班,学生2586人,教工128人。校长李小全。

蒋巷中学的教师队伍经历了一个从小至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1956年创办时仅有3位教师,以后逐年增加,1959年教师21人,1979年教师达56人,1999年教师116人,2003年教师有204人,其中女教师58人。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22人,中级职称的60人。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占全校教师35%。教师中有本科学历的59人,大专学历的140人。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者占全部教师的97.5%。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教学教研交流。1980年以来,教师中有80余篇学术论文在省市以上学术会上交流或报刊杂志上发表。赵秋华同志研制的《考试规范板》和《教师阅卷器》获两项国家专利发明奖。李会平、涂征兵、刘小敏、李凤保、熊居民、李学云、万正复等12位教师为县教育学会理事、中心组成员、学科带头人或名师。李小全、陈德鹏、卢庆华、李来春、贾利根、陈月明等10人为省级高中骨干教师。

沿革

由于蒋巷镇人口多,地域大,南北相距近百里。为解决北部子女上学难的问题,1986年9月,经南昌县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南昌县蒋巷第二中学“,校址设蒋巷镇街东黄家山上,占地面积58亩。1986年9月首届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617人,分设7个班,教师28人。首任校长曹国增(副校长主持工作)。2002年6月,全校有学生1836人,25个班,教师64人,校长李成生。2003年8月,为提高教学质量,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蒋巷二中与蒋巷中学合并。

2003年5月,全校设初中部52个班,学生4220人,高中部17个班,学生1049人,在校学生5269人。全校在编教师204人,校长李小全。党总支书记李成生。为了优化教育资源,2003年8月,高初中剥离,高中为蒋巷中学,校址在原蒋巷二中,校长卢庆华,党支部书记陈德鹏。初中为蒋巷二中,校址在原蒋巷中学,校长书记李成生。 蒋巷中学1959年成立共青团支部,首任团支部书记许家庆。1992年9月成立“共青团蒋巷中学委员会”,首任团委书记刘小敏,现任团委书记龚小武。

1959年成立“中共蒋巷中学支部委员会”,有中共党员7人,首任党支部书记樊孝瑜。2002年8月,成立校党总支,全校有中共党员56人,总支书记李成生。2003年9月初高中剥离后,又成立校党支部,有党员12人,党支书记陈德鹏。

设施

校舍:1956年建校时设在小学内,1957年与小学分家,学校只有几幢简易平房。1963年,由国家投资20万元,新建一幢学生宿舍楼,面积2090m2。1985年,投资13.5万元,新建师生食堂,建筑面积402 m2,投资24万元新建教师宿舍楼一幢,建筑面积1320 m2。1988年投资25.2万元,新建一幢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1170 m2。1990年投资26万元,新建一幢教师宿舍楼,建筑面积1574 m2。1990—1992年自筹资金9万元,建发电间、水进和水塔。1996年校庆四十周年,校友捐资建校庆四十周年纪念台。同年投资5万元,建校门、橱窗、画廊等。1998年,教师集资33.6万元,学校自筹36万元计56万元,建教师集资楼一幢,建筑面积1408 m2。同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45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建一幢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1788 m2。2002年5月由承建者垫资180万元,新建一幢科技大楼,建筑面积达3826 m2。内设多媒体教室2间,微机房2间,理、化、生实验室各2间及图书室、阶梯教室(会议室)等。同年,由承建者垫资120万元,新建了学生公寓2幢,建筑面积3100 m2,可接待学生600人。学校筹资12万元,新建一个200 m2的厕所。

2003年8月初、高中剥离后,教学区承接原二中教学大楼两幢,综合楼一幢。有教室24间,食堂一幢,教师宿舍四幢30套,学生寝室一幢。办公楼一幢32间。2001年由厦门(利胜)电光源有限公司胡安华、本荣德先生捐资90万元增建科技楼,建筑面积达1680 m2。

教学

蒋巷中学教育教学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一)1956年至1966年,是蒋巷中学创办和兴旺时期。办校条件差,全校师生发扬“穷棒子”办校精神,学校从1个班发展到11个教学班。师生缺少住房,学校就发动师生自己动手烧砖瓦、搭草棚,解决了师生住房困难的问题。学校没有活动场所,就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户挑手端,搬掉了一座沙山,开辟了一个有二百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缺少教具,教师就一边教学,一边自制教具。当时蒋巷地区不通电,全校师生晚上在煤油灯下工作,学习至深夜,下雨时,教室漏雨,不少学生打着雨伞坚持学习。开荒种菜,改善生活,克服了办学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优异成绩。1959年南昌市教研室派人来校对初中二年级进行抽考(全市性抽考),蒋巷中学的抽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超过了名声很大的南昌三中。特别是全市性初三毕业统考,学校获全市第一名,市教育局在学校召开了教学质量现场会。同年,被评为省市文教先进单位,校长樊孝瑜代表学校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署名的国务院嘉令,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学校被列为省农村重点中学。1960年3月15日《江西日报》第二版以《穷棒子精神办学的胜利》为题全版报道,《江西教育》也进行了专题报道。1961年尤口中学并入,补充了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1964年省教育厅拨款13万元,兴建南昌县第一座教学大楼、礼堂,同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受到邵式平省长的嘉奖,学校闻名全省。

(二)1965年至1976年,是蒋巷中学的衰弱时期。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串联,荒废学业,教师受批斗,大批教师下放农村,蒋巷中学成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黑样板进行批判。70年代初,所谓教育大回潮,下放教师陆续调回学校,学校教学秩序得到整顿,但教材仍以毛主席语录、三机一泵为主,开办三场(厂)四室一队,学校在山尾沙塘湾办起了农场,实行教育学大寨。这一时期,学生劳动观念增强,体育水平优胜。

(三)1976至现在,是蒋巷中学恢复和大力发展时期。校园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办校规模都有了新的发展。

发展

1、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形成最高峰。高中部恢复招收南新、蒋巷、尤口、滁槎、瑶湖五个乡镇(场)的初中毕业生。2001年9月,高中有15个班,在校学生817人。初中与蒋巷第二中学划片招生,初中有25个班,在校学生2035人。从而保证了学校生源。2002年8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南昌县蒋巷第二中学并入,2003年5月,有教学班级69个,在校学生5269人,成为南昌县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

2、学校管理得到强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由应试教育转入素质教育,学校管理进一步加强,先后制订了《德育工作条例》、《教学管理条例》、《班主任工作制度》、《后勤管理守则》、《教师考勤制度》、《毕业班奖惩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实行三级全员性聘任制、全封闭式教学管理,在全县首推全员性坐班制度,真正做到管理育人。与此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校风建设,制定“求诚、求真、求学、求上”的校风和“争当一流,勇于创新”的校训,谱写了《奔向希望的前程》的校歌,昭示学生,有章可循。

3、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76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本校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近2500人,其中研究生达88人,留学生32人,博士后18人。80年代初和近几年,高考升学率列南昌县前茅,2001年高考升学率达91.6%,2002、200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仅次于莲塘一中,成绩名列全县七所完中第二,2002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六。2004年高考成绩斐然,学校二本上线率、指标完成率和各科平均分都仅次于莲塘一中,名列全县第二。600分以上的同学有8位,其中应家俊同学以数学满分(150分)的成绩名列全省第一,以总分675的成绩名列全县普通中学第一。

4、开展第二课堂,参加各类竞赛。学生中有160人次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1992年高二年级学生应惟荣、徐志刚获全国“化智杯”化学竞赛第二名(指导老师肖八俄)。1994年高三学生李志华获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南昌赛区二等奖(指导老师刘国金),王令红、徐贞智获市数学竞赛高中组二、三等奖(指导老师姜青云)。1999年高二年级李小强参加市级物理竞赛获二等奖(指导老师徐小平),高二年级聂荣荣、应江勇获市数学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李新华),高三学生熊莉梅获市化学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李凤保)。高二学生雷娟在江西师大《读写月报》9月号上发表《婆媳之间》一文,高二学生曹金明获中华第五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指导老师卢庆华)。2000年,高二学生李锦华获市数学竞赛一等奖(指导老师涂征兵),应俊、应江勇、刘献洋、魏文华获市数学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李春华),高一学生刘继云、胡涛获市数学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姜青云)。2001年,胡海获市高中数学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应洁),高二学生熊文文、陈艳华获市高中数学竞赛三等奖(指导老师万海涛),徐友成获市高中物理竞赛一等奖(指导老师贾利根),高二学生胡涛获市高中数学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涂征兵),高二学生涂志华、应亮获市高中物理竞赛三等奖(指导老师刘祥龙),高三学生徐志华获市高中生物竞赛一等奖(指导老师陈德鹏),高二学生刘文明获高中生物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应宗保)。初三学生邹翔获市计算机普及大赛一等奖(指导老师涂小平),初三学生涂华东、张燕、李洋、王欢、肖苏军获市计算机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姜文华),2003年高二学生徐海兵作文《校园打钟人》获南昌县作文竞赛一等奖(指导老师刘小敏)等等。文艺、体育教学:体育、音乐、美术教学有新的突破,近几年,每年均有体育、音乐、美术学生近二十名学生考入高等院校,1994年和1995年分别代表南昌县参加南昌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郊县组第二名和第一名。参加县体育运动会,每年均获团体总分第三名或第二名。1995年秋办起了南昌地区农村中学第一个文艺班。1997年12月荣获南昌市第四届中学生艺术节文艺竞赛三等奖。2002年我校艺术表演节目获南昌县“艺术之春”表演二等奖(指导老师万正福)。

5、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教学器材不断充实,现有大型运动场二个,排球场二个,篮球场三个,钢琴二架,VCD、电视等音乐教学器材、图书室藏书10万册,微机房、语音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阶梯教室设备完整,配备齐全。 校办企业(农场):1966年在山尾村东头庙北沙塘湾办起了农场,面积30亩,后迁蒋巷村徐村后,山尾村黄村西的黄家山上,1986年兴建蒋巷第二中学时停办。师生课余时间在农场参加劳动,种植水稻、花生、蔬菜等,自己动手,积肥耕种,所收作物留存学校食堂,学生既读书又学会农业生产劳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