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元勋
释义

江元勋,中共党员、南平市人大代表、评茶师,顶级红茶金骏眉创始人。现任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福建省茶叶学会理事;武夷山茶学会理事;张天福茶学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商会武夷山商会副会长;曾获素有茶界奥斯卡之称的“陆羽奖”、“2010福建年度人物”、“2010年福建十大茶叶人物”等荣誉称号。

人物简介

江元勋1964年出生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世代生产经营“正山小种红茶”的茶业世家。中共党员、评茶师,现任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福建省茶叶学会理事;武夷山茶学会理事;张天福茶学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商会武夷山商会副会长;南平市人大代表;顶级红茶金骏眉创始人,曾获素有茶界奥斯卡之称的“陆羽奖”、“2010福建年度人物”、“2010年福建十大茶叶人物”等荣誉称号。在2008年“陆羽奖”的颁奖典礼上骆少君宣读的颁奖词对江元勋有这样的评价:“他在桐木关下出生,守着一段曾经的传奇长大。父辈们的故事里,有一种茶红如鲜血,绚烂芬芳,她曾经风靡过欧洲贵妇的茶盏,也曾经让诗人拜伦顶礼膜拜。然而,在他的记忆里,尽管茶色如此艳丽,却挽不回现实的无名和苍白。潮起潮落,正山小种红茶好像重新走回了深闺,只等人来,重新掀开历史的盖头。在这样的困境中,他站了出来,以艺术家一样的想象神奇地点化着武夷岩茶片片纤细的叶尖。左手是金,右手是银,正山小种红茶在他的指间获得了涅槃重生。”

主要经历

1988年—1994年创办了桐木首家精制茶厂,结束了当地茶农历来向外卖红毛茶的历史,在桐木茶厂工作其间先后担任技术员、评茶员,并根据当时正山小种红茶这一传统加工工艺就如何结合现代生产设备制定出了一套有效的加工办法;使企业先后获得了省先进乡镇企业;

1995年——1997年间任桐木茶厂厂长;

1997年创办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元勋茶厂,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德国BCS、日本JAS、美国NOP有机茶认证;

2002年元勋茶厂改制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江元勋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获中国茶叶界泰斗张天福题词“茶嶪世家”;3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志注册;2002年5月参加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获金奖;2002年12月经福建省外贸厅批准,公司成立为武夷山市唯一一家有茶叶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

2003年张天福为公司题字“正山小种发源地”;2003年9月参加中国(厦门)国际星级茶王大赛中获“五星级国际茶王奖”;

2005年首创顶级红茶金骏眉;

2007年当选第三届南平市人大代表;

2008年荣获中国茶叶“奥斯卡”——陆羽奖;

2010年正山茶业拿下了中国茶叶品牌“金芽奖”、“中国十大红茶品牌”两项殊荣,江元勋也凭借其对福建茶业的贡献获得了“2010年福建十大茶叶人物”、“2010福建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2011年在上海国际茶博会中国“名茶评选”中,江元勋先生研制的“元正”正山堂金骏眉、“元正”正山堂妃子笑、“元正”正山小种红茶都名列前十,荣获金奖;

2011年当选为第一届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

茶业世家

桐木关江氏家族,始居河南固始地区,北宋后期迁至江西,至南宋后期迁入福建并定居崇安县(现武夷山市)桐木关。桐木关江氏家族的始祖为盖一公,盖一公始居桐木关,开田园创基业,子孙繁育讫今已有二十四代。江氏历代均以制茶为生,至明朝后期而始创红茶制作,此即是后世的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始创于明朝后期,兴起于清朝中期,风靡欧洲社会几百年,在欧洲的影响力至今未衰。清朝中后期,桐木关江氏先祖江春波为兴盛正山小种红茶而扶炳记茶庄,一生奔忙于上海、福州各地。民国期间,江氏润梅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协助茶叶泰斗张天福,创崇安示范茶厂正山小种红茶基地, 垦荒山,建工厂,试验新机械;他还为当代茶圣吴觉农圆复兴正山小种红茶梦而奔走于福州、上海各地的外洋茶店十余年,为振兴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尽了一生精力。

新中国成立来,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获得党和政府的关心,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发展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桐木关江氏正山小种红茶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及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创办元勋茶厂及正山茶业有限公司,为延续江氏四百余年制茶传统而不敢懈怠,为振兴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而不懈奋进。

主要成就

正山小种红茶

时序若是回返到到五年前,产自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的正山小种红茶,即便是一类品,一斤价格也仅能卖到四、五十元,而且问津者少。而眼下已爆涨到了400多元,而且购者趋之若鹜。短短几年,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就从濒临灭绝边缘重新成为海内外市场的宠儿。武夷山的茶人都说:“正山小种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也是武夷山市委、政府重视和帮扶,以及广大茶人努力的结果。

正山小种红茶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17世纪的英国,喝正山小种红茶已成为皇室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女王和皇后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冲泡一杯“正山小种”红茶,后来又逐渐蔓延到了整个英国上流社会,在上流社会中形成了喝午后茶的习惯,并成为一种时尚。但由于近代中国战乱频仍,正山小种红茶产量逐减,到1949年产销几近濒临绝迹。解放后才又恢复生产。但很快正山小种再次陷入困境。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的计划经济,正山小种茶青无人采摘,茶园逐渐荒芜,全村仅存两家小企业苟延残喘。武夷山市决定从帮扶龙头企业抓起来振兴红茶,振兴正山小种,2001年向桐木村两家茶厂之一的元勋茶厂派出了政府干部帮助经营管理。江元勋等茶人认识到,市场经济,要靠品牌说话。他们决定,从打开欧洲市场大门入手来做强做大正山茶业。

打入国际市场

他们首先是争取德国BCS有机食品认证。这是一家国际权威有机认证机构,要想获得它的青睐并不容易。但若能取得这项认证,正山小种红茶就可以直接进入欧盟市场。2001年9月,他们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元勋茶厂的名义,将“元正牌”正山小种红茶向德国BCS有机食品申请有机茶认证。申请认证手续烦杂,写报告,填表格,送样品,要翻译成德文,还要找专家,前前后后,跑上跑下。天道酬勤,德国方面终于派出专家前来元勋茶厂实地考察。当他们看到桐木村高山峻岭郁郁葱葱,溪涧流水清冽潺潺,大地空气沁人肺腑,一个个都陶醉了。专家们经过对环境以及茶厂设备条件的全面检测,最后确定元勋茶厂生产的“元正牌”正山小种红茶为有机茶,保护区内3000亩茶园为有机茶园,另有附近的1500亩为过渡茶园。2001年6月,元勋茶厂拿到了正式认证的证书,使得正山小种红茶出口有了绿色通行证,还是福建省唯一取得红茶直销欧洲的“通行证”。凭着这一通行证,很快就销光了当年生产的100吨红茶,企业一下就活起来了。

其后,江元勋又通过了日本JAS、美国OCIA等多家国际权威有机认证机构认证。不久,元勋茶厂又从国家质检局取得了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域保护标识。2003年8月企业通过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卫生注册。2004年公司通过ISO9001-2000、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2年12月,经福建省外经贸厅批准,成为武夷山市民营企业率先拥有也是唯一一家拥有红茶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2005年8月荣获2003-2004年度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2006公司"元正牌"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如今,江元勋有60%红茶出口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欧美地区。

带动地方经济

桐木村茶业逐渐恢复活力,去年以来,桐木村生产正山小种红茶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已达到6家,包括正山茶业、桐木茶厂、玉茗红有机茶厂等,此外还有90多家村民创办的家庭作坊。桐木村的茶人们同样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武夷山市经常在外搞旅游促销,他们都积极参与各种推介活动,带上茶样和宣传资料,把正山小种红茶向外推介,为正山小种在各种活动中争得一席之地,以此提高正山小种知名度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仅正山茶业至今已在河南、广西、山西等地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2002年5月参加中国(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获金奖;同年9月参加中国厦门国际茶文化节获"五星级国际茶王"、"国际名茶优质奖”;2007年11月参加中国武夷山首届茶文化艺术节获"正山小种"茶王奖。2005年4月18日和20日分别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和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成功将珍藏30年的"正山小种“30克分别以12.6万元和13.6万元拍卖出。2002年5月参加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获金奖。

拓展红茶文化

饮水思源,江元勋非常注重挖掘红茶文化。江元勋认为红茶文化是一笔巨大而珍贵财富,是正山小种在市场竞争中的软势力。江元勋经常参加各种红茶学术研讨会,江元勋还着手与世界茶叶委员会、欧盟茶叶委员会共同发起世界红茶节,在武夷山汇聚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红茶消费国和印度、斯里兰卡、印尼、马来西亚等产茶国代表,以及中国15个红茶省的业界代表,形成产销高端对接,以此促进整个中国红茶发展。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正山小种红茶的身价。江元勋的正山茶业,实行的是公司加农户运作方式,除自家200亩茶山,还带动地方茶农1500余户,解决12000余名茶农茶叶生计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地方茶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当地的民生问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于是茶界泰斗张天福在桐木村正山茶业有限公司门前立起了世界红茶发源地石碑,如今的正山小种,再也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欧盟国家及国内要货订单络绎不绝。

首创金骏眉

尽管坊间传闻纷纷,金骏眉的产生其实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集体智慧的结晶。

21世纪初,正山小种红茶国内销路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正如业界人所说一样,正山小种红茶正是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产品一样,正山茶业作为福建省正山小种红茶出口的第一家龙头企业,产值高但效益低。四百多年来,从江氏先祖到今日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先生,一直在为正山小种红茶国内的复兴一直在做不屑的努力。在2004年春天,江元勋在武夷山市苑芳茶业有限公司龚雅玲女士的建议下用桐木关的茶芽制作绿茶,坚持制作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红茶的江元勋似乎看到其中的闪光点,随即就购置相应的设备,可惜当年的实验并未获得满意效果,但使用正山小种红茶的茶芽制茶是传统正山小种红茶制作工艺数百年来头一次尝试,这样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魄力,为日后一个全新的红茶品牌崛起增添了浓墨重彩一笔!

2005年7月15日,这天正山茶业公司董事长江元勋先生和往常一样,在公司门口的草坪竹林间纳凉,与北京来的客人张猛江、孙连泉、阎翼峰、马本山饭后闲聊,谈论公司发展及茶叶行业的相关问题。这时,同村一茶妇持刀镰前往茶园整理茶地,北京客人许是有些好奇,随口问江先生此人前往做何事,江先生如是答之。顿然,北京张先生似有所感,说正山红茶都是些老传统,缘何不学绿茶类做些高端红茶,为何不可舍些成本试一下?

此建议一出,江元勋脑海中顿时闪现去年春天,自己曾用正山小种茶芽制作绿茶一事,何不尝试自己更为熟悉的红茶呢?当即叫住妇人,请她下午帮忙采些芽尖,并开40元工资于她,茶妇于傍晚归来时采到了2.4斤茶芽尖,江元勋拿到茶芽后凭借着它对正山小种特性几十年的研究和先祖传承的手艺,遂一步步安排生产步骤和制定加工工序,现场监督员工将芽尖按红茶制作方式予以萎凋,由于茶青数量太少,萎凋以后只能叫几个人同时用手搓揉,再进行发酵,其时有蜜糖香出现。待发酵后,即刻用火炭进行烘焙,得干三两,焙干后顿觉有新发现:1、其茶香气独特;2、色泽黑黄相间,绒毛显现,条形犹如海马状(中药名)。

第二天,江先生即叫北京友人孙先生等人共同开泡品尝。顿觉该茶香气满室,有蜜香、薯香、花香等综合高山韵味,并甘甜回味悠久、爽口滑喉、非常高级。其外形黑黄相间,乌黑之中透着金黄,显毫状,置于茶盘中似奔腾之骏马。

正山茶业公司在研发出了金骏眉红茶之后,便将该新产品递交于六位专家进行评审鉴定,并已顺利通过了专家们的评审。鉴定认为,“金骏眉红茶”新产品创意新颖、原料生态、制工精湛、品质优异、研发是成功的,有很好发展前途。骆少君等六位专家一致认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金骏眉红茶”研究思路是正确的;产品是首创的;原料单独选取高海拔的原生态古茶树,做法独到;采取技术工艺既保持传统又采纳新技术;产品扣留了传统优良特征,更赋予创新的外形及内质;产品包装简朴环保,独树一帜;产品一上市即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由此可见,金骏眉红茶、银骏眉红茶的产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专选特殊优质茶原料、精选手工技术人员,由江元勋先生亲自制作、品鉴是以江元勋先生为核心的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同仁集体智慧的结晶,江元勋先生是当之无愧的金骏眉首创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