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乙对楚宣王
释义

文言文

【原文】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兵甲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野兽以便吃了充饥。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我掌管森林中的野兽,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评析

【评析】 用寓言来做类比,最能直观的说明问题,虽然老虎、狐狸、楚宣王、昭奚恤四个事物本身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狐狸借助虎威这件事的事理和性质,却与昭奚恤借助楚宣王造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两件事有着可比性,而且用类比的说话技巧易于让受众理解。我们在说话时要学学古人,不断地能用一些故事、寓言来类比说明事理。

相关题目

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1)群臣莫对:

莫 没有人

(2)虎求百兽:

求 寻找

(3)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 主管 掌管

(4)子以我为不信:

信 言语真实

10.下列句中加黑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 B)(有歧义,但最佳答案为B)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古:北方的人 今:北方,方位词)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古:以为是 今:认为)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古:(土地)方圆 今:某个地点)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古:其实是 今:其实)

11.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B)

虎求百兽而食之(特指虎吃的百兽)

天帝使我长百兽(泛指天下的百兽)

敢食我也

知兽畏已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1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B)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5、简要说说本文说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善于运用故事比喻说理,故事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说理委婉,使人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