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苏扬州普哈丁墓园 |
释义 | 扬州普哈丁园俗称回回堂,亦称“巴巴窑”,位于扬州古运河东畔,门额匾题“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下款“乾隆丙辰重建”。普哈丁园始建于宋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是扬州穆斯林为纪念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所建,占地15000多平方米,由古墓城、清真寺和公园三部分组成。园内阿拉伯式和中国民族式建筑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该园200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普哈丁墓园的入口处有一石碑,镌刻着普哈丁的生平。据该碑记载,普哈丁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孙,于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来到扬州,致力于传播伊斯兰教,并在扬州兴建了仙鹤寺。该寺是东南沿海四大著名清真寺之一。普哈丁病逝后,安葬在扬州城内京杭大运河边。扬州人民敬重这位阿拉伯友好使者,为他建造了精致的墓园。每年都有大批中国伊斯兰教教民从全国各地来此敬谒这位先贤。 建筑特点普哈丁墓园内有墓亭、墓塔、墓碑,还植有许多柏树与银杏树。墓亭外部是中国古典式建筑,内部呈上圆下方,上方为阿拉伯式圆拱结构,形如悬钟,人在室内诵经,伴有回音。墓室中央地上为长方形的古墓塔,为青石筑成五级矩形层叠式,通高88厘米,底座长216厘米、宽88厘米,顶屋长156厘米、宽24厘米,墓为砖结构,平面方形,四角攒尖式筒瓦顶。四面砖墙,每面各开一拱门,墓的四周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间以缠枝花图案,技法圆熟,制作精美。外壁门上嵌着清朝雍正年间“西域普哈丁先贤之墓”的石刻。 周边建筑与普哈丁墓为邻的,还有南宋至明代来扬州传教的阿拉伯人的坟墓,还有一大批中国古代回教有名望人士的墓群。清代中期,普哈丁墓园旁边建造了一座清真寺,是扬州伊斯兰教民从事宗教活动的重点场所。普哈丁墓园的建筑,虽历经700多年沧桑,由于得到妥善保护,至今依然完好。 在普哈丁墓的东面为一中国古典式园林,园内绿树成荫,清波荡漾,再加上外面的千年古运河,形成了扬州市内一个优美的风景旅游区。古城扬州市的伊斯兰教民与中外游客经常来此浏览与敬谒先贤。 历史价值普哈丁墓园的修缮与对外开放,不仅为中外穆斯林敬谒先贤提供了方便,也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海外交通史、世界建筑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