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苏大学汽车学院 |
释义 |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及物流管理)四个本科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是在国内首批建立的汽车拖拉机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是为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交通对人才之需求而设置的。 简介目前在读本科学生1400多名,在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50多名,硕士研究生400多名。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其中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均为国内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和江苏省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学院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鼓励学生辅修其它专业,实行优秀毕业生本硕连读、硕博连读。近几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20%以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供不应求。 学院现设有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振动噪声研究所、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实验室、汽车电子电气研究所、汽车摩托车研究所、工程机械研究所、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用工程中心、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载运工具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江苏大学车辆产品实验室建在该院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学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汽车、发动机、摩托车、排放测试分析大型设备。 学院在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理论、汽车及工程车辆振动噪声控制及动态设计、汽车安全理论、现代汽车制造技术、车辆地面力学、车辆及工程机械动态设计和CAD、发动机工作过程与模拟、内燃机设计理论与结构强度、汽车及工程车辆强度与可靠性、汽车空气动力学与高速气流噪声、汽车车身覆盖件模具CAD/CAM、发动机与车辆底盘及工作装置的匹配、工程机械液力及液压传动、工程机械性能测试研究、车辆电子电气系统、载运工具动态性能模拟与控制、新能源在载运工具上的应用及排放控制、载运工具运行环境分析与保护、汽车及总成可靠性、维修性研究、交通规划、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梯队,并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 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31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39人,硕士学位36人,留学回国人员14人。有20多位国内外院士、专家受聘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及客座教授。 对外合作交流学院与上汽集团、南汽集团、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一拖集团、中国重汽集团、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亚星客车集团、金龙汽车、江铃汽车、东南(福建)汽车、常柴集团、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等众多知名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一直与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着密切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发展。 专业介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本专业所在相关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是国家教委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依托本专业设有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汽车、船舶、摩托车、拖拉机、工程机械、发电、农业机械及林业机械等用途的热力发动机研究、设计、制造、测试、应用与管理方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通过学习,具备动力工程、机械工程、自动控制与机电一体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现代动力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四级以上的英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及软件应用能力,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基本素质的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合作精神,具有从事发动机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应用与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微机原理及应用、流体传动技术、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论、内燃机结构与原理、内燃机学、内燃机设计、内燃机测试与检验技术、内燃机节能与排放控制、内燃机电控理论等。 实践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燃机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在发动机、汽车、摩托车等生产企业从事发动机产品开发、设计制造、试验研究、技术管理、营销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国家机关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专业简介本专业所在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交通运输工程学、汽车运用工程学、运输组织学、物流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从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管理、汽车维护与营销、物流工程规划设计、运行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通过学习,掌握系统工程学、运筹学、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汽车维护与营销、物流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交通运输技术管理、组织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四级以上的英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及软件应用能力,具有进行交通运输规划、合理运用交通运输设备、组织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能力,了解交通法规与安全知识、智能运输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动态,具备交通运输规划、设计、组织和试验的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运筹学、管理学、汽车学、汽车运用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物流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经济学等。 实践环节:金工实习、交通运输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习、驾驶实习、车辆与物流设备结构实习、汽车维修实习、汽车检测线课程设计、物流与运筹学课程设计、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去向:毕业生可到国家与省、市的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汽车维护与营销企业、物流或运输企业从事交通运输组织、规划、设计管理或营销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