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释义

历史沿革

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前身为创建于1962年的吉林工业大学排灌机械研究室,1963年成建制迁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81年成立排灌机械研究所,1993年成立流体机械工程技术中心,2001年12月成立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流体中心)。中心连续八年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并被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综合概述

该中心所在的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是国内唯一以研究水泵为主的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所在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中心是机械工业定点的全国“现代水力机械培训中心”,也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排灌学会的挂靠单位,还是江苏省AAA级信誉咨询机构,主办的《排灌机械》杂志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江苏省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连续三次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评为江苏省优秀工程中心。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先进单位。

组织机构

中心现设置如下机构:研究开发部、工程技术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检验中心、实验室、办公室、《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并赋予了相应职能。

研究开发部 负责中心的科研、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行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标准化等工作.

工程技术部 负责石化装置系统工程、泵站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园林艺术工程等的研究、设计、制造、配套、施工、安装、调试等“交钥匙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主要从事人造心脏泵的研究及应用,对叶轮式血泵叶轮和整体结构进行泵机合一的研究及优化设计.

检测中心 负责中心对外检测、行业监督检查、生产许可证发放定点检测、企业生产条件审查等工作.

实验室 负责中心的科研试验、试验台设计、生产许可证试验、企业委托试验等工作.

办公室 负责中心的日常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研究生管理及行业工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 负责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广告宣传等工作

承担科研

该中心是中国重要的流体机械(尤其是各类水泵、喷头产品)的试验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中心之一,是全国喷灌机械、小型潜水电泵、轻工业专用泵、潜水排污泵等的行业归口单位。机械工业排灌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镇江)、轻工业专用泵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泵类产品质量检测站等专职检测机构设在本中心,拥有5000m的多功能综合实验室和世界一流、亚洲最大的室内喷灌试验厅,承担着国家、行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检测、生产许可证发放和委托试验等工作。

研究团队

中心拥有一支精干的科技队伍,现有职工40余人,其中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及青年专家5人,省、部级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4人。

科研特色

该中心科、工、贸、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综合优势。针对影响流体机械工业特别是各类工农业用泵及泵站工程、排灌机械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石油化工过程和环境保护工程等发展的重大关键性、基础共性技术问题,及时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的工程化研究与开发,持续地向行业提供成熟、配套、适应规模化生产的新产品和工艺及装备技术。同时,在泵水力模型和特性研究、无堵塞泵设计和开发、低比转速及无过载泵的设计、泵计算机辅助水力设计、军工及特种石油化工泵产品开发、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及装备研究、泵内流动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人工心脏泵技术、机电一体化泵技术,泵站自动控制技术、试验台及其自动化测控系统设计、园林艺术工程等方面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

科研成果

已有200余项科研成果通过了省、部级以上鉴定,其中有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专利50余项,出版著作及各类标准50余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80%以上的科研成果已成功转化为生产力,与全国1000多家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技术服务,开发新产品200余种,其中不少产品被国家列为节能产品和更新换代产品,大量替代进口。全国约80%的喷灌机组和水泵CAD软件、70%的无堵塞泵、60%的小型潜水电泵、50%的轴流泵水力模型、40%的低比速及无过载泵、30%的水泵试验台为本中心设计和开发,并在南水北调、三峡工程、引滦入津、东深供水、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等国内外大中型工程上广泛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流体机械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科研领域

流体机械(泵)、化工过程机械特性及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

该方向积极参与国民经济主战场,重视泵现代设计相关的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积极开发国家重大工程所急需的关键技术,同时面向行业,为我国泵设计理论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在泵现代设计方法研究方向,主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无堵塞泵、无过载泵、无密封泵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扩大其种类和应用领域。改进和提高现有水泵的计算机辅助水力设计CAD软件和优化选型软件,进一步推广使用,积极开发其它新结构、新原理泵,例如结合国家建设经绿色大西北战略的实施,开展太阳能泵的研究;大力开发磁力泵、小流量高扬程化工泵、高速泵、微型泵、国防用泵等特殊领域用泵的研究等,积极开展水处理机械与设备的研究,开发潜水曝气机、推流器、潜水搅拌机、多功能清淤排污机、切碎泵等;开展流体机械、化工过程机械等密封技术的研究。从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之急需。

流体机械内部流场计算及现代测试技术的研究

该方向以现代数学、现代物理及力学方法与数值模拟(CFD)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从流体机械内部动力系统出发,采用贴体坐标系(BFC)下的SIMPLEC算法、Reynolds时均化的N-S方程、修正的K-ε模型和氛流体K-ε-AP模型、壁面函数和交错网格等,对各类泵内部流动进行三维湍流场数值模拟和性 能预测,同时利用目前先进的PIV等测试系统对流体机械(主要是各类水泵如离心泵、无堵塞泵、低比速泵等)叶轮和压水室内部流动进行量测及可视化研究,以提高水力设计水平,并尽快应用于工程实际。

新型节水节能灌溉技术及设备的研究

该方向结合国家863计划和"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的研究,主要从事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供水技术、输送技术、控制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和开发,重点研究开发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喷灌自吸泵、田间固定式与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全射流喷头、摇臂式喷头换向机构、异形喷嘴与多功能喷头、全自动计算机控制专家喷灌系统等,从而为发展我国的节水农业作出更大贡献。

人造心脏泵的研究及应用

该方向主要对叶轮式血泵叶轮和整体结构进行泵机合一的研究及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消除泵类溶血和血栓的形成,实现装置的血液相溶性、耐久性、可靠性及微型化,而且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可完全植入体内,并在自然心脏功能恢复后可拆除。同时,本方向将根据血泵运转特殊的条件和生理需求,直接采用血驱动电机参数对血泵进行智能化控制,可使血泵输出类似自然心脏的博动血流。采用特殊的流线扭曲叶片设计,可使叶轮周期性改变转速的同时不增加对血液的破坏。另外,采用永磁磁铁实现血泵转子的完全磁浮,可彻底解决其机械磨损问题,使血泵长期无故障运转,提高受体的生活品质。

泵站工程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

泵站自动化是当前泵站管理运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泵站进行管理和宏观自动控制,从而提高设备工作的可靠性。本方向主要进行水泵机组实时动态运行优化及泵的在线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建立实用的专家系统,从而可以对大中型泵站、船闸等进行自动化运行和监控管理,并可对泵的运行状况进行自动故障诊断分析。

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用泵水力模型及泵特性的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继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方向在大型水利工程用泵水力模型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前列,先后研究成功了ns=500~1600的系列轴流泵水力模型、ns=350~900的系列混(斜)流泵水力模型,过流量大,效率高,抗汽蚀性能好,效率比国内模型高3%左右,综合技术指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已应用于南水北调、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研究成果已被国内各主要水泵厂普遍采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本方向主要从事超低扬程高比转速轴(斜)流泵水力模型研究、完善系列混(斜)流泵水力模型研究、泵及进出水流道的流场计算与优化设计、大型泵站振动特性的研究、泵汽蚀磨损动态特性的研究等,从而为我国的水利建设贡献力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1: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