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江金竻
释义

江金竻,男,广东省东源县锡场镇禾石坑村农民。1965年生,广东东源人。潜心研究出野生灵芝菌育种和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带动韶关、河源市的3个县近12个村200户农民参与灵芝种植,帮助群众找到一条致富奔康的好路子,2004年灵芝种植户实现创收1500多万元。2004年获得县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人物简介

姓名:江金竻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1965.2出生

年龄:42岁

学历:初中

政治面貌:党员

单位:河源市东源县锡场镇禾石坑村农民

所获荣誉

2004年被东源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5年5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2006年10月被团市委等单位评为首届“河源市十大杰出青年”;

河源建市以来的首位广东“杰青”正式候选人,也是广东省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唯一的农民候选人。

有人称他为“致富活雷锋”。

事迹简介

江金竻,一个出生在极度贫困的河源市东源县新丰江库区的锡场镇的青年农民。他只有初中文化,却矢志不移地扎根山区创业致富,于1995年开始了艰难的培育野生灵芝菌种的过程。超越文化水平的局限,历经五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在2000年培植出优质高产的野生灵芝菌种“育山1号”、“门夹2号”。在别人认为他会一花独放而发家致富时,他却心底无私、毫无保留地把种植灵芝的技术传授给库区山区群众,并把带领群众致富当成了自己的首要责任。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他所在的锡场镇禾石坑村家家户户走上了种植灵芝的道路,2006年该村种植灵芝实现产值370多万元,人均7000多元,比2000年前人均收入1000元翻了7番。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种植灵芝的致富路,2002年有40户,2003年75户,2004年80多户,2005年200多户,2006年350多户,这些种植户遍布河源市的东源县、连平县,惠州市的龙门县以及韶关市的新丰县等,覆盖面还在不断增加。按每户平均种植10000包计,2006年可实现总创收3500万元,户年均10万元。他的努力和实践,为库区山区的群众打开了一扇脱贫奔康的快速的致富大门。人们都说,他真是库区山区群众的财神爷啊!

事迹材料

一、他矢志不移,超越地理环境的制约,偏在深山密林中找到了可以脱贫致富的创业方向

江金竻处在河源市东源县锡场镇的禾石坑村。河源属欠发达地区,东源是全省16个贫困县之一,锡场镇作为新丰江移民安置区,地处偏避,从河源市区到锡场镇从陆路车走要2个半小时,从水路(万绿湖快艇)走也要将近1个小时。而江金竻所处的禾石坑村,从锡场镇还要坐摩托车1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因为交通不便,人均只有3分地,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村民基本是靠外出务工和在家砍柴卖木(要政府批)为生,生活十分艰苦、窘迫。当地党委政府部门面对这种缺资源、缺资金、缺人才、缺交通,要什么缺什么的境况,也深感头痛、为难,虽说脱贫任务十分繁重,但也无可奈何。然而,就在当地青年纷纷离开家乡奔赴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务工时,江金竻却选择留了下来。他在想,难道真的就只有离开家乡,在外面务工创业,才有发展吗?难道这些深山老林真的只能成为发展的障碍,不能成为发展的后劲和保障吗?但是,假如真的全部都外出务工,靠着务工争来的一点小钱又怎么能持续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呢,而且外出务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呀?他反复思考,靠山食山,是不是可以在深山密林找到创业致富的途径呢?就在其他外出务工青年在生产线上忙过不停时,江金竻也在深山密林中忙过不停,他转悠着、思考着。他试过卖木、烧炭,试过在山林中圈地发展种养业,试过栽种木耳、香菇等,先后做个十来个项目,但结果收效都不是很好,反而贴进去了一大笔钱。他曾怀疑过、犹豫过,曾在心里多次问自己这样的坚持是否值得?但犹豫的最终结果还是“再试试吧”。终于,苦心人,天不负,在1995年的某月某日,江金竻在深山里偶然采摘到了一朵野生灵芝,而这株灵芝拿到市场上一卖就是50元钱,比5公斤的木耳还值钱。江金竻茅塞顿开,他顿时认定,灵芝,或许将为贫困山区的农民打开一扇致富的大门,只要能栽培出野生灵芝,村民也许不需要外出务工也可以脱贫致富了。于是,在山区种植野生灵芝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大门已经悄悄打开。从现在看,这似乎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必然,试想,如果没有江金竻几年来一以贯之上下求索的态度,没有他一定要扎根山区谋求发展的坚定决心,即使他发现了再多几株野生灵芝,他又怎么能够想到自己去培育、栽种,并作为致富门路而去坚守吗?显然,幸运之神能够降临到他的身上,靠的还是那句老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二、他坚忍不拔,超越文化水平的局限,硬是在库区山区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的“野”灵芝品种

江金竻仅有初中文化,水平较低。对他来说,要把野生灵芝用人工方式培育出来,如果说是理想,似乎还不如说是梦想来得更为贴切。但对于这个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的问题,江金竻还真有点“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非研究、非培育出来不可。他自知自己的文化水平低,就在家人的支持下,揣着家里多年积攒起来的1000多元钱报名参加了广州微生物研究所举办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一学就是3个月。他自知自己培育野生菌种的困难,就先后从广州、福建等数10家微生物研究所购买回10多个灵芝菌种进行培育。但不久他就发现,他购买的菌种所培育出的灵芝不是质量差,就是产量低,几次试种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引进外灵芝菌种不行,那培育禾石坑村野生灵芝的菌种行不行呢?江金竻想都没想,也不问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想培育出野生灵芝菌种将会遇上多大的困难,就以一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概,立马展开了他的野生灵芝菌种的研究、培育工作。他没有实验室,就腾出家里一间生活用房,并购买了试管、烧杯、试纸、漏斗等实验设备将就使用。他没有经验,就不僻危险经常独自一人到深山野林中去寻找和采摘野生灵芝。发现后,或是在野生灵芝的地方做个记号,每天坚持上山观察,将观察的情况记录下来;或是将野生灵芝采摘回来,放在试管里进行培育观察。有时为方便观察,他甚至将生有灵芝的树头挖回搬进实验室。他身边没人指导,在碰到疑难问题时,就不辞劳苦地到远赴广州、江西等地请教培育灵芝菌种方面的专家、教授。经过长达半年的观察、研究、试验,他硬是弄清楚并掌握了培育菌种的具体方法,终于用试管培育出了灵芝菌种,用接种箱采用纯化和杂交两种方法分离菌种,分离出了100多种野生灵芝菌种。从1995年底起,他开始对分离出的100多种灵芝菌种进行长达5年的试种实验。5年间,他反复试种、反复比较、反复筛选。在2005年终于从100多种灵芝菌种中培育、筛选出了两个产量高、质量好的品种作为生产菌种,并命名为“育山1号”、“门夹2号”(命名是依据是这两个灵芝品种在育山、门夹这两座山上采摘的野生灵芝提纯培育出来的菌种)。

三、他心底无私,超越自谋私利的杂念,真的把栽种灵芝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库区山区的群众

江金竻试种成功的灵芝,经广州有关机构鉴定,其质量与药用价值都达到了野生灵芝菌的含量,而其中的“锗”元素的含量还高于野生灵芝。显然,这几乎等同于高品质的野生灵芝,但野生灵芝有高品质却没有高产量。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就有人就意识到其中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有个广州的灵芝商想用10万元卖断栽培灵芝菌技术,但江金竻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有好心人劝江金竻快点申请专利,自己开个栽种灵芝公司,好赚大钱,但江金竻也摇了摇头。单单培育选种就花费了5年光阴,在加上其他上山观察、寻找灵芝时间,栽种其他菌类时间尚不算在内,少说也有7、8年时间,花了时间还不算,自己倒贴了多少钱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金饭碗”,却好象对钱一点儿也不着急,江金竻究竟怎么了?周围的人都感到不可理解,有的甚至怀疑他是不是10年弄灵芝把人给弄傻了?然而,江金竻没傻,他有着自己的朴素的想法:10万元卖断技术对自己有好处,但好处不大,10万元能用多久呀;垄断经营当然对自己有好处,且好处很大,能赚大钱,但一个人真的需要很多钱吗,自己能看着光是自己致富而大家还是受穷吗?你知道有多少跟自己一样受穷的乡亲这次眼巴巴地渴望着自己的帮助呀?山区农民的朴素感情,这一回完全战胜了市场经济下的拜金主义,使得江金竻下定决心:自己培育菌种,教会大家栽种灵芝,菌种便宜卖给大家,这样,我也不会再穷,大家都可致富,两全其美。说干就干,江金竻立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村主任,并得到了村主任的大力支持。当年,也就是2001年,在村委会的发动和引导下,禾石坑村11户较为大胆的农民开始了试种工作,江金竻则担负起技术指导任务,对栽种的村民进行了认真的免费的培训,并马不停蹄地到各村民家进行具体指导,使这些农户全部掌握栽培栽种灵芝的技术。而他自己,则边研究边指导,在发现农户将同一种菌种因栽培方法问题导致种植出来的灵芝的色泽、营养成分而与野生灵芝有所区别时,他就指导农户采用“木+泥”接种,即把泥土与木料一起高温消毒后进行接种,使灵芝达到应有品质;在得知有三化螟虫损害灵芝菌朵时,他就根据三化螟虫夜间活动的特性,采用灯光法进行灭虫;当他知道有的农户喜欢大灵芝菌朵时,他就指导农户用两个灵芝芽并在一起种植,使栽培出来的灵芝菌朵比一般的要大一倍以上。在江金竻的悉心指导下,禾石坑村栽种灵芝的11户农民于当年全部都获得了好收成,栽种灵芝完全取得了成功。

四、他大爱无疆,超越地方区域的界限,用灵芝为库区山区的群众谱写了一曲脱贫奔康的青春之歌

禾石坑村有139户640多人,在江金竻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家的村民(除没有劳力的外)先后都走上栽种灵芝的致富路, 2006年,该村实现产值370多万元(按当年灵芝市场价每公斤140元计),人均收入达7000多元,比 2000年前全村人平纯收入的1000多元,翻了7番,大部分农户通过栽种灵芝都已经住上了新房。该村灵芝种植户范亚强,原是锡场镇府干部,2001年他作为富余人员被分流下岗。下岗回家后,在江金竻的支持下,他利用下岗分流补贴的1万元办起了灵芝种植场,种下灵芝1.2万包,去年扣除投资成本获利8万多元。种灵芝可快速致富的消息,慢慢地在传开了,周边的村民都慕名而来。对于来到禾石坑村来“取经”的农民,江金竻有求必应,除了在家里免费开办培训班外,近的还实地辅导,远的则电话帮助。学会栽种灵芝的农民,也把栽种灵芝的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民。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远近栽种锡场“野”灵芝的农户成指数上升。2002年,种灵芝的有40多户,2003年达到75户,2004年达到80多户,2005年达到200多户,2006年达到350多户。这些农户除了来自河源市东源县锡场镇、半江镇、涧头以及连平县忠信镇外,还有来自惠州市的龙门县、韶关市的顺丰县等。今年,肇庆市怀集县也派人来联系,希望江金竻提供灵芝菌种和派人指导,帮助当地农民栽种灵芝脱贫致富。江金竻已经答应此事,并派人去了解了怀集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不久,锡场灵芝就会为怀集山区群众带去财运。由于种植出来的灵芝具有野生灵芝同等成分含量,在人工种植的灵芝中身价高出好几倍,农户种植的灵芝每年都已早早地被灵芝经销商预订,前景和效益都非常好。按每户种植平均种植10000包计,2006年350户种植灵芝实现创收约3500万元,平均每户实现创收约10万元,种植灵芝一些子就使这些农户脱贫致富。而今年,种植锡场“野”灵芝的队伍更加壮大,无疑,越来越多的、成千上万的农户又将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人们都说,江金竻,可真是库区山区群众的财神爷啊!

成功培育野生灵芝菌种,带动大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使江金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使他于2005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誉面前,江金竻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增强责任感。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后,他意识到,只有开辟出更多的致富通道,库区山区的农民才可以更快的富裕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更大的吸引力、推动力。于是,平时言语不多的江金竻又投入到新的野生灵芝菌种---“山下3号”的研究培育之中,投入到同样拥有广阔市场的其他菌种如茶树菇等研究培育之中。凭着江金竻的执著和坚持,现在已经没有人不相信,成功培育其他野生菌种这一天不久就会到来。到那时,群众可以因地取材种植野生菌,在富裕的大路上就跑得更欢快、更欢畅了。大爱无言,真爱无限,这就是江金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9: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