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尖顶羊肚菌 |
释义 | 中文学名:尖顶羊肚菌 拉丁学名:Morchella conica Fr. 中文别名:锥形羊肚菌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 形态特征:子囊果小,高5-7μm。菌盖近圆柱形,顶端尖,3-5cm,宽2-3.5cm,表面凹下形成许多长形凹坑,多纵向排列,浅褐色。柄白色,有不规则纵沟,长3-5cm,粗1-2.5cm。子囊250-300μm×17-20μm。子囊孢子椭圆形,8个单行排列,20-24μm×12-15μm。侧丝细长,无色,顶端稍膨大。 生态习性:: 于林中地上潮湿处或腐叶层单生或群生。 生态习性:于林中地上潮湿处或腐叶层单生或群生。 分布地区:河北、山西、江苏、甘肃、西藏、云南、新疆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道鲜美,可利用菌丝体发酵培养。属重要的野生食用菌。药用有益肠胃、化痰理气,治消化不良,痰多气短作用。 尖顶羊肚菌提取物(morchella conica) 品名:尖顶羊肚菜 别名:圆锥羊肚菌、羊肚菜、羊肚蘑 生境产地:生于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下,林缘空地及杂草丛中。产于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 化学成分:子实体含辛烯-1-醇-3发酵液中含有微晶纤维素酶、羟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等多种胞外酶,还含有微量的砷 性味功效:甘、平。有益肠胃,化痰理气的功能。 主治用法:消化不良,痰多气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