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价格总水平 |
释义 | 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年、季、月)内全社会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目前,世界各国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二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GDP deftator)。 含义和度量价格指数是用来反映报告周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反映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叫做价格总指数,一般称为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有很多种类,很多国家或地区都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作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 我国统计部门编制和发布的价格指数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 根据对比基期的不同,价格指数可分为:环比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和年距价格指数。环比价格指数,是指以报告期的前一期为基期而计算的价格指数,用以对价格的变动程度和趋势,作出阶段性观察。定基价格指数,是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基期而计算的价格指数,其目的是在此基础规定的前提下,统观价格变动趋势和规律。年距价格指数,是以报告期的上年同期为基期而计算的价格指数,以便在不受季节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单纯反映价格的动态变化。年距价格指数是环比指数的一种特殊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就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某一基期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相对数。其基本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报告期按现价计算的GDP/报告期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100% 变动因素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如果以M代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价格总水平,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 MV=PT 或P=MV/T 从这个方程式可以看出,P的值取决于M、V和T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在这三个因素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V是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T的增长相对稳定,所以价格得变动主要取决于M的变动。 如果对上述公式用微分方法进行推导,可以得出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即: π=m+u-y 式中π代表价格总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率,m代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u代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y代表GDP的变动率。 很明显,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变化成反比。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就决定了价格总水平的不同变化趋势。 总需求和总供给价格总水平决定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比例关系。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一般来说,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扩大,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反方向变动。 总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不论价格总水平如何变化,总产出不变。从短期看,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总供给扩大,反之,则减少,价格总水平与总供给成同方向变动。 价格总水平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 意义在市场活动中,工资、利率、汇率等货币形式的经济变量都和价格总水平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当价格总水平变动时,这些经济变量都会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价格总水平不仅有直接的影响,还具有间接的效应,主要包括,对企业的生产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价格总水平变动,特别剧烈的、大幅度变化不利于经济增长,只有在短期内,在价格变动没有被市场主体预期的情况下,才可能对经济增长发生某种作用。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而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则不利于经济增长。但这种作用也只是暂时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