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加沙地区 |
释义 | 加沙地区也叫加沙地带(Gaza Strip)亦译为加萨走廊,阿拉伯语:قطاع غزة或Qita' Ghazzah;希伯来语:רצועת עזה或Rezu'at 'Azza,是巴勒斯坦的一个地区,位于以色列以西地中海沿岸,基本上呈矩形的一个狭长地区,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6-8公里,最宽处达12公里,面积365平方公里;其西部是地中海岸,南与埃及西奈半岛接壤,其余两边与以色列接壤,是以色列建国前英国管辖下的一块飞地。 简介1948-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由埃及管理。加沙地区的中心城市加沙,是该地区北方的一座著名古城,其它城市有南部的拉法。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被以色列占领。为干旱地区,沙丘占全区面积三分之一,农业依靠井灌,主要种植柑橘、麦类等。加沙地区曾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公里达3457人。 加沙地带气候温和,冬季温暖,夏季则炎热干旱。地形平坦,有些地方是丘陵,海岸有沙丘。最高点海拔105米。自然资源有可耕地(加沙地带约三分之一的地区被灌溉),最近还发现天然气。环境问题包括沙漠化、淡水咸化、垃圾处理、饮水不洁带来的疾病、土壤恶化和地下水资源的消耗。 加沙地区,还被认为是人类摇篮之一如:在加沙地带发现人类最早的用火遗址,一些最古老的人化石,同期还发现一些非常古老的抽象符号,据研究可能是人类最老的文字。 加沙地区的由来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 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 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建国次日即爆发战争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 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边。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战争进行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国王法鲁克各打算盘,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战斗持续到1949年。这次战争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8%,超过 “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归埃及管辖。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难民。 1948年阿以战争后由于失败,以色列周边国家纷纷发生革命,投靠苏联。 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以分治的决议通过以后,巴勒斯坦周边阿拉伯国家立即发动了对以色列的战争。这些阿拉伯国家主要是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这些国家并不是要帮助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建国,而是要瓜分巴勒斯坦这块土地。战争的结果是这些阿拉伯国家失败。不仅没有消灭以色列国家,而且丧失了大片原来规定属于阿拉伯人的土地。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后,埃及占领了加沙城附近地区。以后一直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一直在埃及统治之下。埃及并没有在这些地方建立阿拉伯人自己的国家。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直到苏伊士运河的地方。1974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后,埃及和以色列开始谈判。以色列归还给埃及西奈半岛,加沙地带仍然在以色列统治之下。不过是当地阿拉伯人实行“自治”。 实现完全自治38年的煎熬,巴勒斯坦人终于盼来这一天--2005年8月15日。以色列从这一天开始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撤出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犹太人定居点。一旦撤离行动完成,将意味着以色列对加沙持续38年的占领状态的结束。 撤离行动正式开始当地15日零时,一队以军车辆驶入加沙地带,正式实施加沙撤离计划。根据计划,以色列将在2到3周内从加沙撤出8000多名定居者,并将在2个月后将加沙正式移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目击者说,约50辆吉普车、救护车及载有军警的车辆当天驶入加沙地带。 以色列国防军在通往加沙古什卡提夫犹太定居点入口处悬挂起一块标语,上面写着“禁止通行;进入加沙为非法行为!” “‘兄弟之手’行动已经开始了。根据以色列政府的决定,加沙地带从今天开始被关闭。今天,一个新的时期来临了。”以色列南方军区参谋长盖伊·楚尔说。 从这一刻起,任何在加沙滞留不走的犹太定居点居民将被视为非法,以军士兵有权向其下达撤离命令。同时,根据总理沙龙和国防部长莫法兹的命令,任何以色列人都将被禁止进入加沙全部21个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北部的4个小型定居点,同时以色列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根据撤离计划,在关闭通往犹太定居点入口后,以军士兵将于当地时间15日早上7点挨家挨户地上定居者家敲门,通知他们有48小时撤离时间,并在这期间内帮助定居者收拾行李。17日以后,士兵们将强制定居者撤离。 “我们希望,未来两天内会有尽可能多的定居者撤出加沙地带。”楚尔说。 部分居民强硬抵制尽管以色列政府以最强硬的姿态实施单边撤离计划,但是数百名犹太定居者仍然表示将抵制以军的撤离命令。 以军总参谋长达恩·哈卢茨说,以军此前已经加强了犹太人定居点的出入限制,但还是有约5000名撤离计划的反对者渗入加沙地带,为撤离行动的顺利实施增添了难度。 抗议者在撤离计划正式实施后集中在定居点入口处,堵塞通道,阻止以军士兵散发撤离通知。 在内韦代卡利姆犹太定居点入口处,不愿撤离的定居者将附近车辆的玻璃砸碎,并点燃汽车轮胎以示抗议。至少有4辆车的车窗被砸碎,其中还包括一辆以军的吉普车。抗议者还愤怒地将许多加沙定居点的地图扔向正在燃烧的汽车轮胎。 “我们绝对不会让他们(以军警)这么轻易地将我们赶走,”加沙地带犹太定居者委员会主席阿夫纳·希莫尼说,“我们之中将有50%到60%的人不会离开。” 在“犹太人不驱逐犹太人!”的口号下,加沙地带定居者展开了一场情绪激烈的抗议运动。 在约旦河西岸,大约200名反对单边撤离计划的约旦河西岸犹太定居者14日深夜试图阻止以军进入定居点,并与以军士兵发生冲突。以军消息说,一名以军官员在冲突中手臂骨折。 武装组织感恩祷告同一时刻,加沙城的巴勒斯坦人却是另外一种心情和场景。 平静的加沙城响起宣礼声,号召民众举行感恩祷告。巴勒斯坦人只有在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才举行感恩祷告。 “这是巴勒斯坦人民和民族的胜利,”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言人穆希尔·马斯里在市中心的欧麦尔清真寺发表讲话。 他说:“撤离加沙是解放全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开端,今天是加沙,明天是(约旦河)西岸,是耶路撒冷,是阿克萨清真寺……” 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普遍认为以色列撤离加沙是多年来持续抵抗的成果。哈马斯13日发表声明表示,哈马斯不会因为以色列撤离加沙而自行解除武装,哈马斯将继续抵抗运动,直至解放全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 “5年来我们虽然牺牲了很多兄弟,但终于换来这个结果。”26岁的穆罕默德·优素福在祷告时情不自禁喜极而泣,祷告结束后仍然哽咽。自2000年9月巴勒斯坦爆发“因提法达”(武装起义)以来,4000多名巴人在冲突中丧生。 祷告之后,人们纷纷回家,加沙逐渐又恢复安静。在15日凌晨这个历史性时刻,除了哈马斯倡议下进行的感恩祷告,没有别的庆贺活动。此前,巴勒斯坦当局已经宣布于10月15日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届时最后一个以色列士兵将离开加沙。 安全部队部署到位15日凌晨,加沙街头平静如常,只是增加了一些持枪警察。而此时此刻在犹太人定居点附近,另有约7500名巴勒斯坦安全部队成员在巡逻,防止巴武装人员袭击定居点内外的以色列目标,确保撤离行动顺利进行。 经过与以色列军方的反复协调,巴自治政府内政部长纳赛尔·优素福13日命令安全部队全面提高戒备,开始在定居点的周边地区部署安全部队,以期在巴勒斯坦人和定居点之间形成一个隔离带。当天,首批300名巴安全部队官兵进驻加沙南部的拉法和汗尤尼斯地区。 此外,当局还招募了一些当地青少年充当安全协调员,协助安全和警察部队,防止老百姓未经允许进入犹太人定居点。14日,50名16至21岁的巴勒斯坦青少年完成了25天的武装训练,从安全协调员培训班毕业,他们在巴勒斯坦的四色国旗下庄严宣誓:“为了我的祖国,为了我的土地……” 毕业典礼上,这些安全协调员们向大家展示培训成果:搏击、搭人梯、跳火圈、匍匐前进等众多项目,动作不熟练却勇往直前。 加沙人民喜忧参半“以后我们的日子会很甜,”32岁的渔民埃伊曼·苏莱曼对未来充满信心。过去几年,以色列对加沙封锁特别严,只向渔民开放离岸8海里的海域,而且每个地区的渔民只能局限在自己区的海域内,所以所得非常有限,苏莱曼和大儿子一起出海,辛辛苦苦,每个月只有600谢克尔(1美元约折合4.5谢克尔)。 以色列撤离加沙后,渔民们可以到离岸100海里的深海打鱼,而且可以自由航行于不同地区,“到时候我一个人的月收入就能有3000谢克尔。”苏莱曼想到以后的好日子就笑得合不拢嘴。 深夜,海滩上仍有许多人在纳凉,海浪和着欢快的阿拉伯音乐轻抚沙滩,大人天南地北地聊,孩子追来逐去地耍。 海滨饭店服务员阿卜杜拉·纳杜尔忙着给客人端茶倒水,对于以色列撤离加沙,他只感到一丝淡淡的喜悦,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茫然。他担心以色列表面上撤离,实际上更加严格地控制加沙,将加沙变成一个大监狱。 作为5个孩子的父亲,阿卜杜拉责任重大。他只希望仍能去以色列打工,赚钱改善生活。“在以色列打工钱多,”他说。今年44岁的阿卜杜拉曾在以色列工作20年,那时候同样端盘子能拿七八千谢克尔,现在的工资只有1500谢克尔。 关键问题仍有分歧阿卜杜拉的担忧不无道理。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外交部长纳赛尔·基德瓦14日说,以色列撤离后仍将控制加沙地带与外界的联系。 加沙国际机场,巴方已经宣布撤离后立即开始重建工程,但是启用与否还要与以方协调。 加沙与埃及交界的拉法口岸,以色列只同意人员和货物通道分开,便于检查控制,而巴方则坚持同一通道。 还有加沙北部的埃雷兹检查站、加沙港口问题,巴以双方都没有谈拢。甚至于巴方要求的连结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这两块飞地,以方都只同意开通火车。以副总理西蒙·佩雷斯14日说,以色列将完成连接两地的铁路建设。以色列的理由只有一个,为了以色列的安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