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嘉南平原 |
释义 | 嘉南平原位于台湾西南,行政区划上包括嘉义县市与台南县市,地势东高西低,东边的山区是阿里山山脉,山麓丘陵经曾文溪切断,分成北边的嘉义丘陵,及南边的新化丘陵。 虽名嘉南平原,但事实上涵盖今彰化县、云林县、嘉义县市、台南县市、高雄县市等行政区,为台湾面积最大的平原及农业产区。计由浊水溪、北港溪、八掌溪、急水溪、曾文溪、盐水溪、二仁溪等溪所冲积而成。 嘉南平原东边的山区是阿里山山脉,山麓丘陵经曾文溪切断,分成北边的嘉义丘陵,及南边的新化丘陵。 嘉南平原特色是少雨、日照,早期许多地方仍为看天田(倚赖天候决定收成),直到嘉南大圳完工后,遂有“谷仓”之美称。另外由于气候因素,故有其他地理区少见的甘蔗、盐田。尤其甘蔗是昔日台湾外销的主力,配合昔日兼办客运的糖业铁路,构成平原乡村的特色。 水库奉献的丰富物产 上世纪20年代初,乌山头水库的兴筑改变了一切。这座位于丘陵地,海拔不过百米的水库,费时10年才完工。它利用了山势起伏的低洼山谷,建造了一座坚固的闸门,并修筑一条引水隧道,将曾文溪的溪水导入山谷,汇集成一个庞大的蓄水库。水库周遭山棱错综罗列,从高空鸟瞰,水库如一株珊瑚。它因而拥有一著名的别号:珊瑚潭,如今是台湾南部的重要风景区。 建水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为了让每个农户都能获得水源,水库下方的嘉南平原,出现了蜘蛛网般密布的水路,形成了著名的嘉南大圳。此后,水库里的水,经由干线、支线和末端的给水路,充裕地送到每一块农地。灌溉过的水,再经由各线路的排水渠,汇集后注入大海。这样活络的给水路,绵密地出现于平原上,总长达16000公里,等于环绕地球半圈。 给水充裕,灌溉稳定下,嘉南平原自是年年稻作丰收。排水将圳水注入大海,还意外地达成去除盐害的功效。当时,沿海地区的土地,皆含有盐分,不能耕种。嘉南大圳完成后,土质改良,不毛之地可以栽种,耕作面积也扩大了。 但水库兴建了,并非一切都能解决。它的蓄水量还是有限,只能供给不到一半的灌溉用水,因此这块广大的平原仍须采取轮作制。原则上,整个平原划地分区。每区分成三块,轮流供水,每三年一轮。 比如,在一个区域内,划定其中之一块种水稻时,充分给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第二块必须种甘蔗,只在旱季才给水。第三块则只种杂粮,就不供水了。 尽管是三分之一的稻作面积,但水稻一年三作,产量惊人,嘉南平原遂跃升为台湾最大的粮仓。 甘蔗则是稻米之外,嘉南平原最重要的代表农作物。当我们搭乘火车或最新的高铁南下,举目望去,都不难望见大块的蔗田,整齐地矗立于土地上,展现出不同于稻米层次的碧绿。除了稻作和甘蔗,此区亦是岛上栽种蔬果最为丰盛的所在。台湾食用的各种根茎和叶菜类,如高丽菜、桔梗菜、菠菜、小白菜、青江菜和菜豆等,以及根茎作物如葱、蒜、姜、萝卜和薯类等,近乎大半,都是此地栽培和生产的。 至于果物方面,更不遑多让。芒果、文旦、番石榴、龙眼、荔枝和杨桃等闻名海内外的水果,都是此地的代表作物。你很难想象,此地盛产的爱文芒果,那种肥厚多汁的黄澄澄美相,在世界几难找到可比拟的。还有经过长期改良后的番石榴,鲜明清亮,大若垒球,甜脆适中。文旦经过不断配种、接枝,也早已研发出香甜多汁,且少籽的优良品种。 除了稻作、蔗田以及多样的蔬果之外,在诸多溪流河口和沿海湖等湿地,汉人亦开发了不少盐田与虱目鱼的鱼场。这些环境也是嘉南平原的特殊景致,更是沿海住民的生计来源。 尽管现今盐田没落了,鱼场的风光亦大不如前。但这些滨海产业都在转型,变成观光胜地和保育湿地。例如由盐田产业规划出来的七股盐场,还有稀有鸟类族群黑面琵鹭栖息的曾文溪口,都是外来旅游人士必访的景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