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嘉明镇 |
释义 | 嘉明镇地处四川省泸县北部,北距隆昌县城12公里,南距泸县县城12公里,东与喻寺镇、重庆市石燕桥镇相邻,西与福集镇、隆昌县云顶镇接壤,219省道横穿而过,九曲河通过6个村。属低山浅丘地貌,耕地面积25181亩,多为中低产田。属河岩台阶,浅丘宽谷,低山浅谷类型,海拔200—400m。 镇情概况行政区域嘉明镇是泸县的北大门,分别距隆昌、泸县县城12公里,距隆纳高速公路接口10公里,219省道、隆纳高速公路、隆黄铁路穿境而过,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由原罗桥乡、大同乡、嘉明乡合并而建嘉明镇,政府驻地在嘉明乡,镇机关设置党委办、政府办、企办、计生办、民政办、农机站等行政、事业单位 个, 2001年机构改革后设置四办一所,即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计生办和财政所,事业单位划归镇政府管理。全镇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35.34亩,其中田 亩。2003年末人口41359人,其中汉族人,男性21206人,女性20153人,非农业人口3391人,集镇常驻人口1万余人,辖26个农业行政村,1个秀水社区。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56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6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64580万元,劳务输出收入379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0元,工业生产总值26052万元,工业增加值7860万元,农业总产值7769.46万元,农业增加值5131万元,财税收入1025.3万元,荣获四川省“五百强乡镇”、泸州市“十强乡镇”等称号。 城镇规划嘉明镇系泸县北部具有山水特色的工贸型小城镇,加快了城镇化进程。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重点小城镇,镇规划区充分利用九曲河走廊,远借翠绿的界牌山,近借水体,人工建造的滨河路园林带,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具有优美的城镇空间环境和生态型小城镇。现已建成场镇2平方公里,公路路面硬化4.5公里,建城镇小游园2个,绿化覆盖率4.5%,现有工业企业落户规划区14个,另设大同、罗桥2个集镇,中心村和村庄11个,在镇域国营良种农场已建成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以乡镇企业为龙头,带动了整个镇域经济发展。旧场镇改造已近尾声,92年至2008年改造旧场镇面积达5万平方米。 自然条件1、气象气候:嘉明镇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区,兼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属性。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热,冬少霜雪。多年平均气温17.8℃,最低气温5℃,年降雨量900-1100mm。11月至次年3月为降雨少时段,降雨平均总量为140.7mm,为年均降雨量的13%,5-9月为降雨多时段,降雨量为795mm,为年降雨量的76%。四季降雨不均,冬春少雨,盛夏旱涝交错,秋雾多阴雨。年无霜期34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25小时,相对湿度84%。 2、土壤:嘉明镇系须家河、沙溪庙土壤,土壤分为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土。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次为三叠系,尚河谷零星分布第四系松散积层。土壤酸碱度适中,保水保肥性好,宜种性强。 3、水资源:嘉明镇年均天然降水量0.51亿m3,径流量为0.1亿m3,主要河流为九曲河,境内流长12公里,境内水域辽阔,水利资源丰富。其中可养殖面积8000亩。全镇有山坪塘133口,小(二)型水库5座,万亩引水堰一道,石河堰33道,江河提灌站18座,总提蓄水总量为735万m3。 4、植被:嘉明镇属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林带,自然植被比较丰富,森林覆盖面积达到35%。林种主要分用材林和薪炭林,用材林以乔木为主,间有少量松树。薪炭林种主要有青杠、白花紫、黄刑、柏、红樟等和竹类,丰茂的植被形成了独特宜人的气候。 5、光热资源:嘉明镇气候温和,年均温度为17.8℃,全年无霜期341天。全年大于10℃积温为3753.6℃,有利作物生长。全部作物生长的热量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浅丘、河谷地区还适合桂圆、荔枝、香蕉等南亚热带作物生长。全年日照数为1225小时,全年太阳辐射值为91.87千卡/cm2。 6、农业资源:嘉明镇属传统的农业生产区,盛产水稻、小麦、高梁、红苕、油菜、豆类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现有耕地面积25181亩,其中田18742亩,土6439亩,人均耕地0.5985亩。2006年产稻谷10353吨,玉米2128.5吨,杂粮2522吨,工农业总产值49499.1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7254.66万元,林业产值109.2万元、牧业产值8116.66万元、渔业产值528.08万元。 土地资源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78.73公顷,占地土总面积的46.448%;园地110.33公顷,占3.053%;林地157.507公顷,占4.358%;居住及工矿用地560.24公顷,占15.501%;交通用地102.887公顷,占2.847%;水域236.407公顷,占6.541%;未利用土地768.08公顷,占21.252%。 乡镇农业嘉明镇主产水稻、玉米、豆类、薯类、生猪、禽蛋、腌兔、粉条,以泸县嘉佳农业综合发展公司为龙头,抓好农副产品生产和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抓好经济作物种植,加强葡萄、香蕉、枇杷等示范点建设和甜橙、黄姜、花椒等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引进优质水稻II优602,推广优质水稻种植面95%以上,种植药材黄姜1100亩,甜橙2900亩,花椒800亩。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现有养兔专业户70余户,已建大型养鸡场2个(其中一户年出栏肉鸡10万只,罗桥养鸡场日产鸡蛋25000枚),年外销仔猪7万余头,新发展能繁母猪700余头,年出栏肥猪3万余头,小家禽年出栏78万余只,建成红薯粉丝厂2个,年产粉丝2000吨。重点发展优质稻、甜橙、生猪三大支柱产业和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产品流通,使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镇休稻养鱼1600亩,有水库5个,共计184亩,内陆水产养殖面积达958亩。 文教卫生镇内有初级中学2所,教师81人,教学班25个,其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27人。2003年,向上级学校输送新生233人,在任校长2人;全镇村级小学10所,中心校3所,教师133人,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61人,在任校长3人;全镇在校学生共4146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6.7%,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乡镇卫生院1所,村医疗点53个,共有医务工作者人,病床张。敬老院1所,赡养“五保”老人48人,民政救济户500人,发放救济金3500元,发放救济物资折合人民币元。镇文化中心站1个,村级文化室18个,文艺骨干队伍6支,共约120人。有综合性娱乐场所16家。镇内有火车站和贮运仓库,贮水125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生活工业用天燃气及1200KW变电站,邮电设施先进,村村实现公路、电话、广播、光纤闭路电视,85%社通公路。 基本设施镇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321国道、隆纳高速公路、隆黄铁路、西南出海通道穿境而过,政府驻地距隆昌、泸县县城12km,隆纳高速公路出口10km,离泸州机场和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50km,集镇旁有火车站和贮运仓库,生活、工业用天然气及12000kw变电站,同时建有两座小型水利发电站和一座装机1.8万kw的自备火力发电厂。 社会习俗1.生产习俗:时值收割新谷前,村民采摘稻穗捣成新米,煮成饭,先祭天再祭地,祭祖先,方可大规模收割新谷,俗称“尝新”。 2.岁时习俗:狮子山村每逢正月十五夜,男女老幼纷纷到该村六社七块田每一块田舀一点水,回家用红糖煮后作茶饮,可防百病。 3.婚丧习俗:每逢丧事,丧家烧钱化纸,道士做斋,饭里加纸灰,菜和佐料不用红色,吃饭时均站着就餐。随着改革开放,丧事的悲哀氛围逐渐淡泊,每逢丧事,亲朋好友就请电影、青炊队(文艺团体)前来吹吹打打,唱歌跳舞,以寄哀思,一派喜气氛围,丧宴也与喜宴、寿宴无分别。 4.生活习俗:人们一回到家里,就常打开电视收看电视节目,或边吃饭边看,边劳动边看或边听,电视已成为观众不可缺少的家庭用品。 5.道德风尚:每逢春耕秋收时,农民自发地互相帮助栽秧或打谷,称为“换工程”;每逢“八一”节和老兵退伍转业之际,镇内各军民共建单位到军营开展座谈、文艺演出、游园、参观等活动慰问。 6.方言俗语新词:“板板儿茶”,意指以开茶馆为名为嫖娼卖淫提供场所,多为低收入者光顾;鸭子的脑壳--遭得甩;“打广”意指到广东打工;“来板儿”、“闷三儿”,原为两个光棍汉的诨名,他俩在人家红白喜事时厚着脸皮去说奉承话,或吃一顿或讨喜钱,有时一顿要走好几户,现泛指那些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厚颜无耻之徒。“社日活动”,由嘉明镇黄桷村首创,意指每个社在村党支部指导下,组织社员开会学政策、学理论、学技术、学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等,一年至少开展三次。“流动党校”,由嘉明镇党委首创,镇机关干部常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政策、理论、致富技术,调解纠纷等,这种分散地宣讲形式叫“流动党校”。 7.迷信习俗:飞鸟鸟粪掉在行人身上后,行人回家必须向左邻右舍讨“百家米”炖稀饭吃,方可去掉秽气;人掉到水里被救起后,要用筢儿(搂柴草的竹制器具)在掉水处边捞边喊“快回来!快回来!”,俗称“捞魂”。 招商动态泸县城北工业园于2005年10月经县政府批准成立,该园区地处嘉明镇,以嘉明原良种场为核心区,拥有国有存量土地600亩,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形成,截止2008年,已经成功引进泸州腾达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泸州东南化工有限公司、泸州世家酒业有限公司、泸州龙之队酒业、四川明翔酒业、泸县明胜纺织、泸县华星橡胶、泸县伟业织造等十二家企业入驻,引资额达1.3亿元人民币,现已有5家企业建成投产,另有2家企业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4.7亿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