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寄题洞庭山水月禅院二首之二
释义

《寄题洞庭山水月禅院二首之二》是题水月禅院七律的第二首。如果说第一首主要是描绘洞庭山缥缈峰的名胜风光,这首诗却把目光的焦点转向了太湖及湖殡。描述三万顷太湖中的波涛阵阵,帆樯点点,湖畔的洞台萧亭、红枫黄橘,各臻佳妙之境。既然有如此美妙的山光水色待我们去享受、领略,那么抛开一切尘务俗事,尽情游赏吧!这是作者的结论。

作品名称:寄题洞庭山水月禅院二首之二

创作年代:宋朝

作品出处:《外学集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赞宁

作品原文

寄题洞庭山水月禅院二首之二

积翠湖心迤逦长,洞台萧寺两交光①。

雁行黑点波涛白,枫叶红连橘柚黄②。

人我绝时偎树石,是非来处接帆樯③。

如何遂得追游性?摆却营营不急忙④!

作品注释

①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谢捽《治宅》诗有“迢递南川阳,迤逦西山足。”萧寺:佛寺。相传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书法家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遂称佛寺为萧寺。

②雁行句:雪白的浪花中点缀黑色的雁影,黑白分明,煞是显目。枫叶句:时值仲秋,枫叶红遍,与金黄的橘柚连成一片,特别好看。

③人我:实指他人。帆樯:均船上设置,以之代指船只。

④遂:如愿。追游性:游玩观赏的意愿。营营:往来盘旋貌。此处指忙于俗事,追逐名利。

作者简介

赞宁(919-1001),北宋初年浙江杭州龙兴寺僧。俗姓高,德清(今属浙江省)人。幼出家于杭州灵隐寺,精研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吴越忠懿王钱俶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大师”。他颇读儒书,博闻强记,辞辩纵横,人莫能屈。学文于光文大师,受诗于前进士龚霖。与吴越国王族钱俶、钱亿、钱仪、钱俨、名士崔仁冀、慎知礼、杨恽等应对唱和。著作除《高僧传》外,尚有《物类相感志》、《笋谱》、《内典集》和诗文杂记《外学集》等多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