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济南第十九中学 |
释义 | 济南第十九中学创建于1938年7月,建筑面积9360平方米,现有师生1200余人。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悠久的历史山东省济南第十九中学于1938年7月由济南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郑仿侨与郭玉珩、王子平等人创建。校址借用基督教青年会(普利门西基督教)之地,名“青年会中学补习班”。1941年12月8日,校长郑仿侨被日寇捕杀,补习班解散。1942年4月,郭玉珩等在永庆街复校,名“东光中学”,伪市长朱桂山任校长。1945年8月,改名为“崇华中学”。1948年8月,济南解放,学校改名为“崇新中学”。52年8月,学校迁入纬十二路。1956年5月改为公办,定名为“山东省济南第十九中学”。山东省济南第十九中学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始建于1938年,是一所有着69年历史的老校。占地26.7亩,建筑面积936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35人,28个教学班,1140名学生。近几年,全校上下精诚合作、和谐民主,教学工作中心突出、扎实高效,学校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动局面。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学校提出了 “希望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成功在每一节课上”的要求。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创建教师发展平台,加强校本研究和创造性教学,促使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的跨越。 优美的环境学校占地26.7亩,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是槐荫区的东南门。在市、区政府及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自1997年3月至1999年12月,经过三年的奋斗,校改工作全部完成。新建教学楼3700平方米,能容纳32个教学班,办公楼1980平方米;改造实验楼2400平方米,教辅用房980平方米;学校专用教室齐全,拥有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及音、体、美器材室,设立了图书楼、师生阅览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科技活动室、劳技室、微机室、电教室、卫生室,建立了校园网,新建槐荫区中小学第一个塑胶运动场,标准的篮、排球场。现在的十九中,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雄伟壮观、古朴典雅,在松柏翠竹、瀑布喷泉、花坛草坪、假山池沼的映衬下,在路灯、射灯、地灯、彩灯的照射下,更显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十九中全体师生秉承“团结、求实、勤奋、进取”的校训,树立“尊师、守纪、乐学、奋进”的良好校风。以“狠抓管理,提高质量,大搞科研,争创一流”为工作目标,再创佳绩,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成为泉城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 雄厚的师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历层次越来越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青年教师本科达标率为100%,两名教师研究生毕业,4人在读,在教学第一线发挥着领头雁作用;高级教师38名,中级教师4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各1名,省、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科技先进个人等共30余名。其中,李华、刘立君、罗秀玲、丁祖齐、王莲英、侯文波、赵庆祥、李连忠等一批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老教师,走在传帮带第一线,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其快速成长铺平了道路。校舍改造完成以后,科学的管理制度,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越的地理条件,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超强的凝聚力,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教师加入到十九中这个大家庭中来,并且成绩斐然。刘志英、张晓梅、冯秀川、马丁峰、张英宏、孟伯谨、卫立华、何前、殷济、孙庆才、王晓燕、宋昀、张越男、李英军、刘智芳、马庆洁、王光文、赵国旗等教师的工作业绩先后多次得到国家、省、市政府和教育部门认可,并受到社会的好评,得到学生的爱戴,成为十九中学的中流砥柱。 先进的理念几年来,该校在于淑华校长的带领下,高扬“科研兴校”的大旗,确立了“狠抓管理、加强科研、提高质量、争创一流”的办学思路,坚持“面向每个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质量”的兴校策略,教学中遵循“充分尊重、严格要求”的原则,探索出“规范+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鲜明的特色学校在总结已有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于2000年开始对全校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管理”的教改实验,在学习上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真诚而有效的帮助,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适时适地的教育和引导,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对优等生实行“快节奏、多变化、高难度、促能力”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出类拔萃;对中游生实行“少变化、缓坡度、促发展”的教学策略,使他们走向优秀;对学习困难学生实行“慢节奏、打基础、拉着走、促提高”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教学生一天,负责学生一生”,为其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实验效果为各级领导和周边群众所充分认可,被誉为“槐荫区最有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学校。 学校以教科研为先导,寻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突破口。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山东省十五规划课题《大语文圈教学》等11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水平,增强了教育教学发展的后劲,形成了厚积薄发的态势。 丰硕的成果近年来,该校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中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实现了十九中教学史上的新突破,尤其是2002年的中考,成绩达到省实验中学、山师附中、济南一中等三所省重点中学的人数112人,普通高中录取率为58%,居全区第一名。其中,物理、语文、英语三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率居槐荫区之首。 近年来,该校学生经历了各级各类竞赛的磨练和洗礼.自2000年至今,已经有60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类竞赛中获一、二等奖,表现出非凡的实力。 在2003年全国数学奥赛中,全区前十名中该校占7名,总成绩名列全区第一名。决赛中,芦圣龙、刘兆辰分获全国一、二等奖;陈通、张齐获市一等奖,其中,陈通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实验中学提前录取。 在全国化学奥赛初赛中,陈通、张迎、翟跃、芦圣龙、刘兆辰等7人进入决赛.决赛中,陈通、芦圣龙获全国一等奖,张迎、刘兆辰获全国二等奖,王畅获全省一等奖,贾士振、张玉刚获全省二等奖,翟跃、潘藩获全省三等奖。 在全国生物奥赛初赛中,赵宏伟、刘莎、王超、芦圣龙、刘兆辰等17人进入决赛,芦圣龙获全区第一名。全区前十名中,该校占五人。赵宏伟、刘莎并列全区第一名。在全国物理奥赛初赛中,徐正林、张秀婷、刘兆辰等7名同学进入复赛。 另外,在2003年高中特长生录取工作中,该校初三已有20名学生被省重点中学录取。其中,实验中学有6人;山师附中有5人;济南一中、历城二中录取9人。另有32名音美特长生被其他高中提前录取。 更为可喜的是该校2000年考入实验中学的渠宁、张亚囡同学现已分别被保送到浙江大学、四川外语学院;2000年考入山师附中的刘冠卿现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当记者采访他时,他满怀深情地说:上学十多年,我永远忘不了在十九中时的初中生活,特别是我的班主任孙庆才老师。这一系列喜讯,使全校师生备受鼓舞,目前正以更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和学习中去,并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办学目标:弘扬正气、凝聚心力,干事创业,为加快十九中学发展和进步而奋斗。 发展目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师、生办公学习环境和条件; 努力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 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办学理念:享受教育,体验成功,为教师成功打造平台,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办学宗旨:我们和学校每天都应该有进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严格管理、提高质量。 工作信条:团结和谐、勤政廉洁、依法施教、务实高效。 学校信条:厚德、笃学、求实、创新。 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走进十九中,校园花团锦簇,草木葱茏,环境优雅,布局精巧,令人赏心悦目。学校的一花一石、一字一画都体现着文化的品味,高雅的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浸润着学生的心脾,让学生在举手投足中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先进的教学设施学校建有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建有音、体、美、劳技教室和器材室;拥有图书馆、师生阅览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及设备;建立了校园网,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微机室,全校各班实现了多媒体进课堂,班班都备有计算机、投影设备,拥有塑胶运动场,标准的篮、排球场。所有这些先进的设施,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流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关键。十九中拥有一支师德优良、教学精湛的师资队伍。教职工135人,其中高级教师41人,中级教师46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30余人。既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老教师,又涌现出一批年富力强、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该校“青蓝工程”的开展,又为青年教师创建了一条快速成长的高速公路,他们正在成长为十九中的栋梁之材。 富有特色的对外交流2006年学校重点开展了对外交流工作,经槐荫区教育局批准,该校与新加坡毅道中学谛结为友好学校。六月份,新加坡北区教育考察团来该校进行观摩考察,对该校的中文教学和艺教特色产生了浓厚兴趣,毅道中学陈毅刚校长与该校语文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切磋,并表达了与十九中结为友好学校的愿望。十一月,毅道中学二十多名师生对该校进行了友好访问,并正式签定了友好学校协议。来访期间,该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手工蜡花制作、纸飞机制作、中国书法研习、中英文互动联欢等,加深了两国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彼此友谊,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增进了新加坡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该校学生还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积极编写新三字经,倡导新思想新风尚。这一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深了爱国情操、提高了个人素养,同时,又让来访的新加坡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通过两校的交流,学生看到了更远的世界,结识了异国的朋友,丰富了他们的阅历,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 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非智力因素实验学校”、“教育部四结合实验学校”、“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试验基地”、“教育部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研究试验学校”、“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于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国家实验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生物教学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济南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济南市首届规范化学校”、“济南市创新教育示范校”、“济南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济南市科普示范学校”、“济南市物理奥林匹克学校”、“济南市教育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槐荫区文明单位”、“槐荫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槐荫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槐荫区宣传报道先进单位”、“槐荫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6年在济南市教育局组织的中青年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大赛中,该校马玉金老师获得物理学科一等奖第一名;王兴堂老师获得体育学科二等奖;张英宏老师获得语文学科三等奖;谢晓燕老师获得政治学科三等奖。奖项之高、之多为全区各校之首,展示了十九中教师良好的素质与风采。2006年中考中,该校有224人考入省重点高中,其中康宝帅同学被实验中学提前录取,王鑫同学以683分的成绩名列槐荫区第一名、济南市前十名;该校物理教研组、微机教研组、历史教研组、体育教研组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另外,在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该校田径队以352分的成绩遥遥领先,再次夺得初中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实现五连冠佳绩;在全区大课间活动创编操比赛中该校精心编排,认真训练,荣获中学组第一名。 展望我们相信,十九中学正在以和谐、蓬勃的朝气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迈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