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章成
释义

赵章成(1905-1969) 河南洛阳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任炮训队队长、红三军第九师炮兵连连长、红一军团炮兵营营长。

中文名:赵章成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中国河南

出生日期:1905

逝世日期:1969

职业:军事 司令员

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简介

赵章成(1905-1969) 河南洛阳人。原本是革命革命军26路军中的迫击炮手,1931年26路军在宁都起义,改编为红五军团,随同部队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任炮训队队长、红三军第九师炮兵连连长、红一军团炮兵营营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第129师司令部炮兵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炮兵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3师师长、特种兵纵队参谋长。建国后,任西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炮兵第3训练基地司令员、炮兵14师师长。1954年,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9年11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

林彪元帅曾对赵章成有一句极为中肯和贴切的评语:“要像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中国炮神——赵章成少将

赵章成是河南洛阳人,1905年出生。

性格

赵章成为人憨厚随和,与世无争。

经历

赵章成原是西北军的迫击炮手,在旧军队,尽管他没有文化,但在严格的旧式军棍训练下,结合自己的天赋和战斗经验,练就了精湛的迫击炮操作技术,射击技术十分娴熟,而且总结出许多土办法。赵章成1931年参加红军,在军史上写下了特殊的一笔。

赵章成先在红3军任炮训队队长、红3军9师炮兵连连长。

信仰

与众不同的是,赵章成又是一位没有文化的技术干部,加入红军时他甚至还是文盲。入党后,赵章成仍然保持着他中国农民式的佛教信仰:不愿杀生造孽与相信轮回转世,在作战开炮前总要祷告一番,说自己是奉命开炮,冤魂不要来找他。长征时还坚持着这个祷告习惯,在当时红一方面军的中级干部中一直传为笑柄,而他的这个习惯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完全放弃。几十年后耿□在给外国朋友讲赵章成故事的时候,将赵章成口念“阿弥陀佛”之词改成了“托马克思在天之灵”,也算一种演义。大概由于需要技术干部和战斗频繁等原因,在苏区残酷的肃反中,赵章成却从没有因为他的这个习惯受到任何的冲击。

造诣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营长、129师炮兵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炮兵主任。一次战斗中,八路军缴获了三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但参战部队中竟然没有一个人会操炮,而战斗又急需炮火支援。于是指挥部门急调本不在战场的赵章成快马赶来,并且专门选了六名战士供他指挥。炮击开始,六名从未摸过炮的战士在赵章成的口令指挥下为他的不同目标给炮弹改装不同药包,而赵章成则一个人同时操纵三门炮进行不间断的射击,直到三门炮的身管都打红了。至于炮击的效果,战斗结束后据俘虏供称:当受到炮击时,日军指挥官根据炮火的准确和密度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在进行齐射!百团大战打管头时,为了把日军从碉堡里赶出来,赵章成把迫击炮炮弹里的炸药倒出一部分,填满辣椒面,再装上引信,共制作了20发这样的炮弹。为了提高射击效果,赵章成率炮兵连把阵地推进到距敌150米处,表尺打到50度,亲自瞄准试射。攻击开始后,4门炮实施抵近射击,一股股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人碉堡,日军以为我军打毒气弹,纷纷弃堡出逃。在关家□战斗中,赵章成把炮兵阵地推进到距敌200米处,各炮以最快的速度发射,一分钟打出25发炮弹,形成密集火网。赵章成亲自指挥一门迫击炮,用高射角,在山下向山上射击,发发击中目标。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总部的兵工厂开始生产步兵炮,请赵章成到兵工厂做技术指导。赵章成在火炮性能方面的造诣较深,经他建议,对82迫击炮进行改制,在炮尾部增加了400毫米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使82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

担任职位

解放战争时期,赵章成任晋冀鲁豫军区炮兵主任、炮兵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炮兵3师师长、特种兵纵队参谋长。建国后,赵章成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炮兵第3训练基地司令员、炮兵14师师长。

人物轶事

奔赴朝鲜

1954年,赵章成赴朝鲜,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六十年代的“大比武”运动中,赵章成又一次成为军内的新闻人物。赵章成下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言传身教。当时,《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对赵章成的教学活动都作了长篇报导,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学拍成了详细的军教片在全军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组镜头,赵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着没有炮架的迫击炮身管,右手接过旁边递来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地不停射击,靶标被一个个地击毁。

安顺场强渡战斗

运载工具只有一条小木船。第一船过河的就是“十八勇士”,领队的是连长熊尚林(抗战时阵亡),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强行登上了对岸;第二船领队的是营长孙继先(建国后授中将军衔,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当船到中游时中弹漏水,因敌火力

压制造成船工慌乱,偏离方向,一时难以靠近对岸。这时第一批登岸的“十八勇士”被敌机枪火力压制在滩头,岌岌可危。指挥战斗的团长杨得志急令赵章成开炮支援。这时赵章成仅用左手托起没有炮架的炮身,全凭自己的手和经验技术来代替瞄准装置,仅仅三发宝贵炮弹,不可能试射,不允许浪费。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赵章成的三发炮弹,准确无误地及时命中目标,摧毁了敌三个机枪火力点。赵章成的准确炮击,使得“十八勇士”籍此机会夺占了工事,为第二船支援部队靠岸赢得了时间。同时,这三炮对没有重武器装备的川军是极大的威摄,他们并不知红军只有三发炮弹。川军士兵因惧怕炮击而开始退逃,防御彻底崩溃了。随后杨得志率增援部队乘第三船渡河,安顺场强渡战斗以红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结束。

在某些作品中,将赵章成这重要的三炮误记为是夺取泸定桥的战斗。实际上,在泸定桥战斗时,红一方面军全军已再也找不出一发迫击炮弹来了,赵章成英雄无用武之地。

安顺场战斗,令赵章成的名字留在了军史上。然而,这还不是他“神炮”的颠峰之作。最能体现赵章成“神炮”魅力的战斗发生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遗憾的是,我一直没能找到有关那次战斗的具体时间、地点、规模等详细材料,只知道那时赵章成在一二九师

任职,是该师抗战中期一次规模较大的攻击战斗。在此我只能将有关赵章成的一些细节写出,如有哪位网友知道那次战斗的具体情况,还望告之。

在那次战斗中,八路军缴获了三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但参战部队中竟然没有一个人会操炮,而战斗又急需炮火支援。于是指挥部门急调本不在战场的赵章成快马赶来,并且专门选了六名战士供他指挥。炮击开始,六名从未摸过炮的战士在赵章成的口令指挥下

为他的不同目标给炮弹改装不同药包,而赵章成则一个人同时操纵三门炮进行不间断的射击,直到三门炮的身管都打红了。至于炮击的效果,战斗结束后据俘虏供称:当受到炮击时,日军指挥官根据炮火的准确和密度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在进行齐射!

可想而知,赵章成一个人手下的三门迫击炮,发射的速度、准确度和火力密度已经达到何等高超的水平!在后来的岁月中,很少赞扬部属的林彪,曾对赵章成有一句极为中肯和贴切的评语:“要象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邯郸战役趣闻

在邯郸战役双方交战时,纪万明就用这种改造过的迫击炮将一发炮弹从日军碉堡的机枪眼里打进去了。更奇怪的是,炮弹像铁块儿一样落地,没有爆炸。 结果这枚没有爆炸的迫击炮弹,被日军拿回去研究,小日本的兵器专家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想不通八路军是如何将迫击炮弹从碉堡的射击孔中打进来的。

神奇的三炮

第三次反围剿结束时,我军不但有迫击炮,还有三七平射炮,红1军团将两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连组成了炮工营,赵章成担任营长。在黄陂战役中,赵章成指挥炮1连参战,当时雾大看不清目标,赵章成从敌人自动步枪声判断敌指挥机关在大龙坪,立即调正炮口,朝大龙坪猛轰,打跨了敌指挥机关。第二天战斗未结束,红1军团部附近突然出现大群敌人,当时红1军团部只有电台人员和炮2连,赵章成急忙带着20多名精干的战士迎击敌人,没想到这些敌人误认为赵章成他们是自己人,500多人糊里糊涂当了俘虏。在长征途中,赵章成的迫击炮显示了威力。乌江战斗,杨得志团第一次强渡和夜间偷渡都告失败,第二次昼间强渡,赵章成指挥炮兵营进行火力支援。赵章成仅经过简单的目测和一发试射,第二发就准确击中目标,摧毁了对部队威胁很大的敌火力点。接着,他又以准确的炮击打在敌反击部队的冲锋队形中,敌方反冲锋随之溃散,红一方面军渡过了天险乌江。赵章成名声大振是在强渡大渡河。当时刘伯承、聂荣臻指挥杨得志团,以17勇士强渡大渡河,双方展开炮战,17勇士登岸后,没有可依托的阵地,完全暴露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之中,杨得志急令炮兵火力援助。当时只剩下三发炮弹了,赵章成卷起衣袖,平直伸出手臂,树起拇指,一连串唱出方向、标高、距离等数字。第一炮在反扑的敌人堆里爆炸,第二炮命中了敌押阵的指挥官,当敌人准备再次冲击时,第三炮把敌人的队形又炸乱了,这时17勇士占领了有利地形,第二船勇士也登了岸,守敌弃阵而逃。赵章成这三炮,在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时刻,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这神奇的三炮,永远载入了我军炮兵史册。林彪曾对赵章成有一句评语:“要象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大比武运动

六十年代的“大比武”运动中,赵章成又一次成为军内的新闻人物。“大比武”的重要内容,就是以树立技术尖子来带动加强全军的军事技术训练。说到迫击炮的操作技术,谁能比得过战火中成名的“神炮将军”?已过花甲之年的赵章成,在“大比武”运动中以炮兵副司令的身份,下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言传身教,传授他炉火纯青已趋化境的迫击炮技术。当时,<<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对赵章成的教学活动都作了长篇报导,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他的教学拍成了详细的军教片在全军放映。在影片中有一组镜头,赵章成挺身而立,左手托着没有炮架的迫击炮身管,右手接过旁边递来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地不停射击,靶标被一个个地击毁。。一个看上去憨厚慈祥的老人,完全和他的炮融为一体,是那样的气定神闲,威风凛厉。当看这影片时,我不由地想起别的影片中那些美国的、英国的、德国的、日本的、苏联的迫击炮射击场面,那一个个炮手单腿跪地,每射一发就要低下头去甚至卧倒一次,不知我的感觉对不对:这些士兵之中,永远不会产生另一个赵章成!

文革期间

文革开始后,赵章成象他的许多老战友一样,成了“靠边站”的将军。但是,从没有哪一个造反派组织想要去揪斗“大比武”中有所作为的炮兵副司令赵章成。原因很简单,一来赵章成从来不是“当权派”,二来哪个造反派敢说自己不知道红军强渡大渡河?

逝世

1969年11月,赵章成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北京301医院南楼。他逝世后,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与已去世的国家和军队高级领导人共处一堂,在他的灵前,摆放着两座精制的迫击炮模型。

荣誉职位

建国后,赵章成被任命为军委炮兵副司令。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对于他是一个荣誉性的职位。尽管赵章成在后来的战争中并没有辉煌的军事业绩,对炮兵这一重要兵种的组织建设也没有十分突出的建树,但经历过长征的军队高级将领,又有谁能忘记在大渡河边

他那关键的三炮呢?

人物评价

林彪元帅曾对赵章成有一句极为中肯和贴切的评语:“要像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