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技术与学习 |
释义 | 书主要研究新型学习方式——信息化学习方式。揭示信息化学习方式中历史与现实、技术与人、本质与形态的基本规律。提出影响信息化学习方式发展的双动力说和信息化学习方式发展的三阶段说。指出学习是人的一种自我更新的生存活动,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本质是人的信息化生存。 基本信息作者:李芒 ISBN:10位[7030203798] 13位[978703020379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价:¥32.00 元 内容提要本本书对“技术工具论”进行了深刻反思,指出人的认识和思想能力的不断提高,最终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命运,并回答了信息技术与师生的关系问题。提出了“现代信息素养”的概念,并赋予其独特的内涵。初步搭建了一个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理论框架与概念体系,进而进行形态学研究,提出信息化学习方式的设计策略。 本书适合教育科学研究者,各级各类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本书从历史、现实和理论的视角出发,针对各种问题,对信息化学习方式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的探索。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如何认识新事物的问题,回答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相结合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科学问题,初步完成对信息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认识,重点探讨信息化学习方式的一些关键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揭示信息化学习方式中历史与现实、技术与人、本质与形态的基本规律,并且以背景、历史、现实、本质、技术、人及形态等要素为核心初步搭建了一个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理论框架与概念体系,并进行形态学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出信息化学习方式的设计策略,为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提供理论服务。讨论了学习和学习方式的问题。学习是人的一种自我更新的生存活动,是人的一种积极的绽放状态,有不断发展、超越和积极向上之意。 作者简介李芒,男,1961年6月6日生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99年在北师大教育技术学系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导师为乌美娜教授;2007年在北师大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裴娣娜教授。 2000~2001年被教育部选入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做访问学者。1984年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985年任电视教育教研室副主任,1990年任无线电电子学系党总支副书记,1992年任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理事,全国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高等教育学会电化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工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技术与教学,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原理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目录前言 绪论 0.1 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意义 0.2 研究的基本问题 0.3 怎样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 第1章 学习方式的演变——信息化学习的出现 1.1 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历史审视 1.2 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现状考察 第2章 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本质探究——本体论追问 2.1 对信息化学习方式研究起点的认识 2.2 对学习方式的认识 2.3 对信息化学习方式的认识 第3章 信息化学习方式中的技术——技术与人 3.1 哲学式追问:技术到底是什么 3.2 信息化学习方式中的技术与人的关系 第4章 信息化学习方式中的人——学生和教师 4.1 信息化学习方式中的学生 4.2 信息化学习方式中的教师 第5章 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形态——设计与案例 5.1 信息化自主学习 5.2 信息化合作学习 5.3 信息化探究学习 5.4 信息化接受学习 5.5 信息化体验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