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技术跨越论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马庆国,胡隆基,姚志坚 著 丛 书 名:科技产业创新管理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226518 出版时间:2008-12-01版 次:1页 数:158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科学与自然 > 自然科学总论 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技术跨越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跨越规划的评估研究”的成果之一。本书在“可计量的技术跨越”概念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跨越的α型、β型、γ型定义以及技术跨越度的测量方法;给出基于技术特征的技术跨越分类,概括了技术跨越机遇的四种类型(四类来源);给出技术跨越的决策要点和选择跨越点的原则和两阶段方法,讨论了企业技术跨越所需要的社会环境(泛生境),提出了技术跨越活动的最佳组织方式,分析了企业抓住技术跨越实践的机会,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体系的关键等。 本书可供关注技术跨越的企业、政府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序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跨越式发展与技术跨越 1.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分析 1.2 历史上的跨越尝试 1.2.1 64K DRAM——高度依赖于国外技术供应商 1.2.2 256K DRAM——“两条腿走路” 1.2.3 1M DRAM——内部竞争与合作 1.2.4 4M DRAM——内部竞争与合作 1.2.5 64M、256M DRAM——世界的领先者 1.2.6 接受为技术前沿大家庭的成员 1.3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技术跨越的研究范围 1.3.2 技术跨越各领域的具体研究内容 1.3.3 本书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技术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2.1 技术发展的动力 2.1.1 技术发展的线性模型 2.1.2 技术发展的非线性模型 2.2 技术发展的轨道及其决定因素 2.2.1 技术范式、技术轨道及相关概念 2.2.2 技术轨道的决定因素 2.3 产业技术体系及其演变类型 第3章 技术跨越的定义 3.1 技术跨越定义的文献综述与简要评述 3.1.1 技术跨越定义的文献综述 3.1.2 对以往技术跨越定义的简要评述 3.2 时间型技术跨越(α型技术跨越) 3.2.1 研究定义的“概念置换”方法简介 3.2.2 技术跨越的a定义:时间型技术跨越的定义 3.2.3 技术跨越发生的一般原因分析 3.2.4 时间型技术跨越的四种典型“时间一指标”类别 3.2.5 时间型技术跨越的典型类别的简化与技术跨越度的定义 3.2.6 基于s形曲线的技术跨越的描述 3.3 经费型技术跨越(β型技术跨越) 3.3.1 技术开发的投入分析 3.3.2 经费型技术跨越的定义(β型技术跨越的定义) 3.3.3 经费型(β型)技术跨越度的定义 3.4 综合资源型技术跨越(7型技术跨越) 3.4.1 技术跨越的综合投入的分析与表达 3.4.2 综合资源型技术跨越的定义(γ型定义) 3.4.3 基于两要素的技术跨越(γ1型技术跨越)的进一步讨论 3.4.4 综合资源型技术跨越度的定义 3.4.5 单位综合资源技术跨越度的定义 3.5 广义技术跨越与对技术指标和s形曲线的进一步说明 3.5.1 广义技术跨越的定义 3.5.2 关于技术指标的进一步讨论 3.5.3 关于S形曲线的进一步讨论 3.6 技术跨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3.6.1 技术跨越与技术创新概念的关系 3.6.2 技术跨越与技术进步概念的关系 3.6.3 技术跨越与技术赶超概念的关系 3.7 技术视角的技术跨越的类型 3.7.1 技术轨道与技术跨越 3.7.2 技术轨道与技术性能指标 3.8 多技术指标的技术跨越度测量 3.8.1 多技术指标的综合方法 3.8.2 多技术指标下技术跨越的定义和技术跨越度的度量 第4章 技术跨越的机遇 4.1 科学的新发现与技术跨越的机遇 4.1.1 科学的新发现与技术范式和技术轨道 4.1.2 技术轨道的极限与技术跨越的窗口 4.2 技术单元的演变与技术跨越的机遇 4.2.1 专业化分工、技术单元变小所带来的技术跨越的机遇 4.2.2 产品功能提高、生产技术复杂化,技术单元变大的机遇 4.2.3 配套技术和支撑技术体系发展,技术单元变小的机遇 4.3 技术溢出与技术跨越的机遇 4.3.1 技术溢出的定义 4.3.2 技术溢出的类型与技术跨越的机遇 4.4 产业技术体系变化与技术跨越的机遇 4.4.1 产业技术体系变化与技术跨越机遇分析 4.4.2 支撑技术巨变与技术跨越案例 第5章 技术跨越的决策 5.1 行为主体目标与技术跨越的价值判断 5.1.1 行为主体的目标 5.1.2 目标的层次性与轻重缓急:层次分析 5.1.3 技术跨越机遇的价值判断 5.2 行为主体的自身条件 5.2.1 国家层面技术跨越所需的内部条件 5.2.2 企业层面技术跨越所需的自身条件 5.3 技术跨越的外部条件 5.3.1 国家层面技术跨越所需的外部条件 5.3.2 企业层面技术跨越所需的外部条件 5.4 生产技术的转换成本对技术跨越效益的影响 5.4.1 生产技术的转换成本的概念 5.4.2 生产技术转换成本的特点及对效益的影响 5.5 技术跨越的决策 5.5.1 决策问题的一般模式 5.5.2 技术跨越决策的基本性质、关键点与一般程序 5.6 本章附录 5.6.1 附录1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与特征向量的方法 5.6.2 附录2美国与韩国的国家关键技术计划 第6章 技术跨越的组织与实施 6.1 技术跨越的项目组织机构 6.1.1 技术跨越项目的领导班子与日常执行机构 6.1.2 国家层面与企业层面技术跨越项目的执行机构特征 6.2 技术跨越点的选择 6.2.1 选择技术跨越点的意义与选择的主要原则 6.2.2 选择技术跨越突破点的分阶段方法 6.3 技术跨越活动的组织方式 6.3.1 发散型组织方式与收敛型组织方式 6.3.2 影响技术开发组织方式的主要因素 6.3.3 技术跨越活动的主要组织方式:收敛型 6.3.4 企业技术跨越活动应尽量采用合作式组织方式 6.3.5 组织方式恰当与否的巨大影响 6.4 在技术跨越活动中提升技术能力体系 6.4.1 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概念 6.4.2 在技术跨越中提升技术能力 6.4.3 技术跨越活动总结 第7章 本书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7.1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 7.1.1 提出了严格的、可计量的技术跨越定义 7.1.2 提出了技术跨越度的测量方法 7.1.3 基于技术特性的技术跨越的分类 7.1.4 概括了技术跨越机遇的四种类型(四类来源) 7.1.5 提出了技术跨越的决策要点 7.1.6 提炼出了企业技术跨越所需社会泛生境的要点 7.1.7 提出了技术跨越实施中跨越点的选择原则和两阶段方法 7.1.8 提出了技术跨越活动的最佳组织方式 7.1.9 技术跨越的实践是企业提升技术能力体系的良机 7.2 本书的不足与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收起全部<< 前言众所周知,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问尺度上,物质世界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变化规律。与此相似,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尺度上,包括经济与管理科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论断也具有不同的内涵。 在微观尺度(如在企业尺度)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科技”一词,只能按照中国日常习惯的概念来理解,其准确的内涵是学术概念中的技术(technology),而不是科学与技术(scienceandtechnology)。 但在宏观尺度上,从一个国家和较长的时间来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科技”一词,应当包括科学与技术。一个科学落后的国家,是不可能取得长期竞争的优势,也不可能在包括经济在内的诸多领域成为世界强国的。 如果从更宏观的尺度(更长的时间尺度和更广泛的领域)来看,作为首要的推动国家经济发达的要素,仅有“科技”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教育”。这个尺度上的正确论断,是“科教兴国”。 本系列专著主要是从微观尺度上来讨论科技与科技产业管理问题,因此主要从技术角度来理解“科技”一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中国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了。但是在实践中,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在经济发展中,是不是每位决策者都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来处理,还是大可怀疑的。 它来源于两方面的误解:一是理论上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误解,二是实践中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误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