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释义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微生物 可以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蔓延引起本病。常见病毒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乙)、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有所增加。也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二、物理、化学因素 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氨、氨气、氯气等)的吸入,对气管-支气管粘膜急性刺激和损伤引起。

三、过敏反应 常见的吸入致敏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或对细菌蛋白质和过敏,引起气管-支气管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一、症状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38℃左右,多于3-5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先为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随后可转为粘液脓性或脓性,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可痰中带血,咳嗽可延续2-3周才消失,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半胸骨后发紧感。

二、体佂 体佂不多,呼吸音常正常,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的干、湿性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周围血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大多数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而呼吸道局部症状较轻。常有流行病史,依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以鉴别。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一般列咳嗽、咳痰,肺部无异常体佂。

三、其他 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疾病可伴有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应详细检查,以资鉴别。

并发症

如不经适当治疗可引起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升高者可能有继发细菌感染。

身体健壮的小儿少见并发症,但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慢性鼻咽炎、佝偻病等儿中,不但易患支气管炎,且易并发肺炎、中耳炎、喉炎及副鼻窦炎。

治疗

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保暖、多饮水、补充足够的热量。

二、抗菌药物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物治疗。一般未能得到病原菌阳性结果前,可以选用大环内脂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药物。多数患者口服抗菌物药即可,症状较重者可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三、对症治疗 咳嗽无痰,可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咳必清)或可待因。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选用盐酸氨溴索、溴已新(必嗽平)等,也可雾化帮助袪痰。中成药止咳袪痰药也可选用。发生支气管痉挛,可用平喘药物如茶碱类、受体激动剂等。发热可用解热镇痛药。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中医外感咳嗽,以外邪为主因,故治法应以祛邪为主;又因病位于肺,便当宣肺为先。临诊时应注意外感咳嗽初起时大忌敛肺补涩,因它能使肺气不畅,外邪内留,痰浊不易清除,咳嗽加剧;另外宣肺不宜太过,以免损伤正气。急性气管炎一般可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等三型,以风热咳嗽最为常见。

(1)风寒咳嗽

证候:咳嗽频作,咳白稀痰,鼻塞流清涕,咽痒,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气不宣,故咳嗽频作;风寒上受,肺窍不利,故鼻塞流清涕,咽痒;风寒外束,郁于肌表,卫外之阳被遏,故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寒邪郁肺,气不布津,故痰白而稀。脉浮或浮紧,舌苔白,皆风寒之征。

治法:祛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或止嗽散加减。三拗汤重在宣肺散寒,主治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胸满气急。方中麻黄散寒平喘;杏仁宣肺止咳;甘草协调诸药。止嗽散止咳化痰兼解表邪。方中荆芥疏风解表;百部、紫苑润肺止咳;白前、桔梗、陈皮宣肺、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如恶寒无汗,全身酸痛明显,可加苏叶、防风以解表寒;如纳呆、胸闷、苔白腻,可为加半夏、厚朴以燥湿祛痰。

(2)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频剧,咳痰黄粘,咯痰不爽,咽痛口干,恶风发烧,出汗。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数或浮滑。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频剧;风热伤津,故痰黄粘,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出现恶风发热,出汗;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该方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化痰。方中桑叶、菊药、薄荷、连翘辛凉解表清热;桔梗、芦根、杏仁、甘草宣肺止咳,清热生津;甘草兼有调和诸药之功。如肺热盛加黄芩、知母;咳重加百部、紫苑、浙贝;口渴甚者加花粉;咽痛重者加板蓝根、元参。

(3)燥热咳嗽

证候: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咯出,口干咽燥,咳甚胸痛,或痰中带血丝,或有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

证候分析:燥热伤肺灼津,肺失清润,故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咳出,口干咽燥;燥热袭肺,肺气不利,故胸痛;燥热伤肺络,故痰中带血丝;燥热犯表,卫气失和,故见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皆为燥热之征。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该方清宣润肺止咳。方中桑叶、豆豉辛凉解表;杏仁、贝母宣肺止咳化痰;沙参、梨衣、山栀清热润燥生津。若燥热重者加麦冬、石膏、知母;口干重者加芦根、玉竹;痰有血丝加白茅根、白芨。

(4)凉燥咳嗽证

证候: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稍紧。

方药:杏苏散(杏仁、苏叶、橘皮、半夏、生姜、枳壳、桔梗、前胡、获苓、甘草、大枣)酌加款冬、百部以温润止咳;如恶寒、无汗明显者可加防风、荆芥。

专方验方

(1)百部60g、杏仁120g、冰糖60g,共研细未,每次服3g,每日3次。用于一般咳嗽。

(2)枇杷叶10g、杏仁10g、苏叶10g,水煎服。用于风寒咳嗽。

(3)黄芩10g、瓜蒌30g、鱼腥草30g,水煎服。用于风热咳嗽。

(4)桑叶20g、枇杷叶10g、麦冬10g,水煎服;用于燥热咳嗽。

中成药治疗

(1)通宣理肺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寒咳嗽。

(2)二母宁嗽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热咳嗽较重者。

(3)橘红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热痰多者。

(4)羚羊清肺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热咳嗽热重者。

(5)养阴清肺丸,2丸,每日2次,用于燥热咳嗽伤阴明显者。

预防

增加体质,防止感冒。改善劳动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净化环境。清除鼻、咽、喉等部位的病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1: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