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急性淋菌性尿道炎 |
释义 | 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即男性急性淋病。潜伏期0.5~15天不等,平均3~5天。首先为急性前尿道感染,最早症状是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微刺痛,继而有稀薄淡白色或淡黄色粘液流出(图20-002),引起排尿不适。一天后症状加剧,分泌物为深黄色较稠的脓液(图20-003),脓液少时,经挤压前尿道才能发现(图20-004)。浓液多时龟头、包皮及尿道口周围糜烂、浸渍(图20-005),有时裤裆也可见到一片片干结的脓液或新鲜的脓中带血的脓块。有的渗液加脓液,有的局部浮肿加脓液,有的脓液沿尿道口呈条状浸渍于其中。 分类及症状急性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作出。 单纯型淋病即无合并症的淋病患者。 (1)男性急性淋病: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2~5天。开始尿道口灼痒、红肿及外翻。排尿时灼痛,伴尿频,尿道口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3~4天后,尿道黏膜上皮发生多数局灶性坏死,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排尿时刺痛,龟头及包皮红肿显著。尿道中可见淋丝或血液,晨起时尿道口可结脓痂。伴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 由于尿道长期存在炎症,尿道壁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瘢痕,前尿道形成多处瘢痕时,使分泌物不能通畅排出,炎症易向后尿道、前列腺及精囊扩延,并发前列腺炎、精囊炎,甚至逆行向附睾蔓延,引起附睾炎。排尿终了时尿道中常混有来自后尿道的淋菌,因此,后尿道炎和前列腺炎又为前尿道炎的传染源。由于前列腺和精囊的分泌物排人后尿道,并不断刺激后尿道,使其不断增厚,反过来又影响腺管引流不畅。这样相互影响,促使淋病病程迁延,不易治愈,并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女性急性淋病: 感染后开始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一般经2~3天的潜伏期后,外阴部首先发炎,自觉瘙痒,行走时疼痛,相继出现尿道炎、宫颈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及直肠炎等,其中以宫颈炎最常见。70%的女性淋病患者存在尿道感染。淋菌性宫颈炎常见,多与尿道炎同时出现。 有合并症型淋病即伴泌尿生殖系合并症的淋病患者。 (1)男性淋病的合并症: ①淋病合并症前列腺炎和淋病合并症精囊炎:如精囊受累,精液中可混有血液。并发前列腺炎时,会阴部疼痛,直肠指诊前列腺肿大、疼痛,精囊腺肿大。 ②淋菌性附睾炎与尿道球腺炎:附睾疼痛、肿大及触痛。并发尿道球腺炎时,会阴部可触及肿大腺体,患者感不适或钝痛。并发急性附睾炎时,阴囊红肿、疼痛,附睾肿痛,精索增粗。 ③淋菌性包皮龟头炎: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可引起龟头和包皮炎症。 ④腺性尿道炎、潴留囊肿、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包皮腺脓肿:前尿道的隐窝及腺体可受侵犯,称为腺性尿道炎。这些腺体如被堵塞,可形成潴留囊肿,囊肿破裂后可形成尿道周围囊肿。尿道旁腺或尿道周围炎症可向阴茎海绵体扩延,常并发淋巴管炎、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炎。阴茎系带两侧的包皮腺也可被累及而形成脓肿。 (2)女性淋病及其合并症: ①淋菌性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开口处红肿、向外突出,有明显压痛及脓性分泌物,严重者腺管口被脓性分泌物堵塞而不能排泄,形成前庭大腺脓肿,有明显疼痛,行动时感困难,可伴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②淋菌性尿道旁腺炎:挤压尿道旁腺处有脓性分泌物从尿道外口流出。 ③淋菌性肛周炎:阴道分泌物较多时可引流至肛周和会阴引起炎症。 ④淋菌性盆腔炎性疾病(gonococcal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GPID):包括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和盆腔脓肿等。10%~15%的淋菌性子宫内膜炎可上行感染,发生淋菌性盆腔炎、输卵管炎、卵巢炎、附件炎及宫体炎。可引起输卵管阻塞、积水及不孕。如与卵巢粘连,可导致输卵管卵巢脓肿,一旦脓肿破裂可引起化脓性腹膜炎。66%~77%的盆腔炎多发生于月经后,主要见于年轻育龄妇女。典型症状为双侧下腹剧痛,一侧较重,发热、全身不适,发热前可有寒战,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患者多有月经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脓性白带增多等。 症状体征尿痛特点是排尿开始明显,严重者有排尿困难,痛而不敢排或排中中断,行动不便,入夜阴茎常有痛性勃起。 在前尿道炎症发作2周后,约60%患者有淋菌越过外括约肌进入后尿道继续引起炎症反应,此时常出现尿意窘迫、尿频、尿痛、终末尿痛或终末血尿等。会阴部可有坠痛感,严重者可有一时性尿潴留和血精。 在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发作过程中,患者往往有微热或乏力等症状。有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红肿疼痛甚至化脓破溃。部分患者发热至38℃以上,并有头痛等全身不适。急性淋病在1~2周后症状可逐渐减轻,一个月后可完全消失。晨间或长时间未排尿时仍有淋丝,可将尿道口粘着。急性期过后,未经治疗者可转为慢性淋病。 (1)淋病一般在体内潜伏2-7天。 (2)急性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尿道炎,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尿道内有瘙痒及灼热感,排尿时有疼痛;但无尿急、频感。多数患者1-2周内常侵入后尿道,其特征是排尿频繁,尿道窘迫及尿痛。女性除尿道炎外,尿道旁腺、子宫颈、辖卵管亦可被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现白带增多呈脓样,可有下腹痛及尿频。 (3)慢性感染:上述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或反复出现急性症状者,症状不如急性期明显,少数患者完全无自觉症状,尿中有淋丝可能为唯一症状。有些表现为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女性可伴有宫颈炎、前庭大腺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4)少数患者可伴发眼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关节炎、甚至心内膜炎等。 (5)尿道或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淋病双球菌。 病因病理发病原因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也称淋病双球菌(gonococcus),简称淋球菌,属奈瑟球菌科,奈瑟球菌属。 1.发现1879年,奈瑟从35例急性尿道炎、阴道炎及新生儿急性结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淋病双球菌。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养基上培养淋球菌获得成功,将菌种接种于健康人的尿道内也可产生同样的症状。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的结论始告成立。 2.形态与染色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 Saathof染色时,菌体呈红色,背景为天蓝色,十分清晰。 淋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有五种不同的菌落形态,分别称为T1,T2,T3,T4,T5,其中T1和T2有毒力,T3和T4无菌毛,不能感染人类。 3.菌体结构淋球菌的致病主要与菌体外面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淋球菌外面结构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体黏膜上,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进人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扩散到黏膜下层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宫腔和口腔上皮细胞表面,有致病力及传染性。 4.培养与生化特性在含有动物蛋白质如血液、血清、蛋黄、腹水等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的适宜温度为35~36℃,适宜pH为7.5,需要在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培养。 在人体尿道中可使葡萄糖发酵,但不能使果糖发酵,因此,可利用这一特性作葡萄糖发酵试验,以与脑膜炎双球菌鉴别。淋球菌不产生靛基质及硫化氢,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氧化酶,这在早期鉴定有一定意义。 5.营养分型根据淋球菌培养时所需要的氨基酸和核酸营养基础,可将淋球菌分为35个营养型,其中Arg、Hyx、Ura型淋球菌可引起无症状淋病及播散性淋病,对血清具有抗力,但对青霉素及其他一些药物则敏感。 6.抵抗力淋球菌较为娇嫩,最怕干燥,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36℃、含2.5%~5.0%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的最适pH为7.0~7.5。淋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差,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1~2h即死亡,但若附着于衣裤和被褥中,则能生存18~24h,在厚层脓液或湿润的物体上可存活数天。在50℃仅能存活5min。淋球菌对常用的黏膜杀菌剂抵抗力很弱。中科院微生所以含PHMB成分的娇妍洁阴洗液作测试,淋球菌在娇妍洁阴洗液作用下1min内全部被杀灭,淋球菌对可溶性银盐也很敏感,1∶4000硝酸银溶液可使其在7min内死亡,使脓液中的淋球菌2min内死亡。1%苯酚(石炭酸)溶液能在3min内将其杀灭。除耐药菌株外,淋球菌对抗生素敏感,但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逐渐有所提高。 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 (1)对上皮的亲和力:淋球菌对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有特别的亲和力。男女性尿道,女性宫颈覆盖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故易受淋球菌侵袭,而男性舟状窝和女性阴道为复层扁平上皮覆盖,对其抵抗力较强,一般不受侵犯,或炎症很轻,故成年妇女淋菌性阴道炎少见。幼女由于阴道黏膜为柱状上皮,因此易于受染。皮肤不易被淋球菌感染,罕见有原发性淋球菌皮肤感染。人类对淋球菌无先天免疫性,痊愈后可发生再感染。 (2)黏附:淋球菌菌毛上的特异性受体可与黏膜细胞相应部位结合;其外膜蛋白Ⅱ可介导黏附过程;它还可释放IgAl分解酶,抗拒细胞的排斥作用。这样,淋球菌与上皮细胞迅速黏和。微环境中的酸碱度、离子桥、疏水结构和性激素等也可促进黏附过程。 (3)侵入与感染:淋球菌吸附于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其外膜蛋白I转移至细胞膜内,然后淋球菌被细胞吞噬而进入细胞内。淋球菌菌毛可吸附于精子上,可迅速上行到宫颈管。宫颈管的黏液可暂时阻止淋球菌至宫腔,而在宫颈的柱状上皮细胞内繁殖致病。淋球菌一旦侵入细胞,就开始增殖,并损伤上皮细胞。细胞溶解后释放淋球菌至黏膜下间隙,引起黏膜下层的感染。 (4)病变形成:淋球菌侵人黏膜下层后继续增殖,约在36h内繁殖一代。通过其内毒素脂多糖、补体和IgM等协同作用,形成炎症反应,使黏膜红肿。同时,由于白细胞的聚集和死亡,上皮细胞的坏死与脱落,出现了脓液。腺体和隐窝开口处病变最为严重。 (5)蔓延播散:淋球菌感染后造成的炎症可沿泌尿、生殖道蔓延播散,在男性可扩展至前列腺、精囊腺、输精管和附睾,在女性可蔓延到子宫、输卵管和盆腔。严重时淋球菌可进入血液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播散,导致播散性感染。 2.耐药机制 (1)耐药菌株的类型:到目前为止,发现了4种耐药性淋球菌菌株。 ①PPNG菌株:为由细菌的质粒介导的耐青霉素菌株。近年来,已分离出不同质粒型的PPNG菌株。 ②CMRNG菌株:是由细菌染色体介导的耐药菌株。其耐药谱广泛,包括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链霉素和大观霉素等。 ③TRNG菌株:为由细菌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菌株。 ④耐氟喹诺酮菌株:是由细菌染色体介导的耐药菌株,耐药谱包括环丙沙星、氟哌酸和氧氟沙星(氟嗪酸)等。 (2)耐药菌株产生的原因: ①PPNG菌株:该菌株具有一种染色体外遗传物质,称质粒,系由嗜血菌属获得的控制酶所产生,并可遗传给后代。质粒使胞质中携带耐药性的基因R因子突变,从而带有产生β-内酰胺酶的密码。此酶可裂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使其失去抗菌作用。 ②CMRNG菌株:淋球菌染色体中的许多遗传位点都可发生基因突变,从而改变了药物作用位点,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③TRNG菌株:其耐药原因的具体细节尚不清楚。 ④耐氟喹诺酮菌株:涉及淋球菌染色体中数个遗传位点的基因突变,不同位点的联合突变决定耐药的程度和方式。已报道有3种耐药机制:gyrA基因编码的DNA旋转酶A亚单位发生突变;parC基因编码的DNA拓扑异构酶Ⅳ发生突变;细胞内药物累积量减少。 (3)促使淋球菌耐药的因素: ①抗生素剂量不足:使淋球菌长期处于亚治疗剂量的作用下,日久便产生对青霉素类的耐药性。 ②滥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已证明,随意使用青霉素作化学预防很容易促进青霉素耐药菌株的产生。 ③抗生素多剂量治疗:抗生素多剂量治疗更易在体内选择出氟喹诺酮类耐药性增高的淋球菌菌株。 在淋球菌耐药机制下,西方专家建议尽量少用抗生素治疗,可以用娇妍凝胶消毒剂这些杀菌产品有效治疗。 化验检查淋球菌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培养检查淋球菌、抗原检测,药敏试验及PPNG测定,基因诊断。 (一)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 双球菌。涂片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诊断。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阳性率仅为50-60%,且有假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培养法检查女病人。慢性淋病由于分泌物中淋球菌较少,阳性率低,因此要取前列腺按摩液,以提高检出率。 咽部涂片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另外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检查。 (二)培养检查: 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唯一方法。目前国外推荐选择培养基有改良的Thayer-Martin(TM)培养基和New。 诊断急性淋菌性尿道炎一般诊断不难,根据上述临床症状,加上淋菌培养阳性可以确诊。若无条件培养,可作尿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在多形核细胞内发现有特征性革兰阴性双球菌,加上近期有不洁性交史,基本可以诊断为急性淋菌性尿道炎 治疗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可作为淋病治疗的辅助措施,决不可将其当作主要治疗手段,可结合用娇妍洁阴洗液清洗或灌洗阴部,消毒、抑菌。不要忽视抗菌治疗,否则只会贻误病情,造成本病迁延不愈。 (1)急性淋病:治则清热利湿解毒,验方如下。 土茯苓30g,生苡仁30g,绵菌陈30g,白茅根30g,滑石20g,甘草梢10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10g,银花20g,连翘20g。每天1剂水煎服。 (2)慢性淋病:治则补肾利湿,扶正祛邪,验方如下。 熟地20g,山萸肉15g,淮山药30g,萆解12g,车前子12g,泽泻15g,续断12,狗脊12g,杜仲12g,桑螵蛸9g。每天1剂水煎服。 西医治疗方法1.治疗原则 对淋病,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治疗。 (1)尽早确诊,及时治疗:首先,患病后应尽早确立诊断,在确诊前不应随意治疗。其次,确诊后应毫不迟疑地立即治疗,切莫坐失良机。 (2)明确临床类型:判断是否为单纯型,或有合并症型,或播散型。临床分型对正确地指导治疗极其重要。 (3)明确有无耐药:明确是否耐青霉素,耐四环素等,这也有助于正确地指导治疗。 (4)明确是否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若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时,应拟订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5)正确、足量、规则、全面治疗:应选择对淋球菌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作药敏试验,过敏试验或β-内酰胺酶测定。药量要充足,疗程要正规,用药方法要正确。应选择各种有效的方法全面治疗。 (6)严格考核疗效并追踪观察:应当严格掌握治愈标准,坚持疗效考核。只有达到治愈标准后,才能判断为痊愈,以防复发。治愈者应坚持定期复查,观察足够长的一段时期。 (7)同时检查、治疗其性伴侣:患者夫妻或性伴侣双方应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2.一般疗法 (1)性隔离:禁止性生活。 (2)休息:伴有高热,严重合并症的STD患者要适当休息,必要时应卧床休息。 (3)维持水,电解质、糖水化合物的必须与平衡,补充高糖,高蛋白饮食。 (4)用娇妍洁阴洗液清洗或灌洗阴部,消毒、抑菌。 3.全身疗法 治疗淋病的药物很多,但应以高效、安全和价格适宜为原则进行选择。 ①青霉素类:通过破坏菌壁合成而起杀菌作用。此类药物适于治疗非耐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引起的淋病,是本病的“标准疗法”。然而,在治疗前不作药敏试验,将其作为常规疗法是不适当的,当PPNG菌株的流行率大于5%时,不应采用青霉素类治疗,而应选用其他制剂。加服丙磺舒的目的是减慢青霉素自肾脏排出,并减少其与血浆蛋白结合,提高血内水平,延长半衰期,以充分发挥其抗菌作用。 ②β-内酰胺酶抑制剂:PPNG菌株对青霉素和一些头孢菌素耐药的原因,主要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所致。棒酸和青霉烷砜是抗菌活性很弱的化合物,与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时,通过抑制-内酰胺酶,保护抗生素免受破坏,可抑制PPNG菌株的生长,但对非PPNG菌株则不发挥显著意义的作用。 棒酸和青霉烷砜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分别与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相似,各适于与后者联合使用。 ③氨基糖甙类和氨基环状糖醇类:主要作用为抑制菌体蛋白合成。用于治疗对青霉素耐药或过敏的患者。前一类常用者有庆大霉素(genta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和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后一类药物主要是大观霉素(淋必治),它对PPNG菌株和非PPNG菌株引起的单纯型淋病的治愈率高达98%以上,对有合并症型淋病也有极佳的疗效;并且,该药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不产生交叉耐药性,使用安全,是治疗淋病的最佳药物之一。 目前,在一些地区已出现了耐大观霉素的淋球菌菌株。其换代产品trospectomycin的抗菌谱较大观霉素宽,包括Gram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和衣原体,并且,它的组织内浓度更高,半衰期更长,因此对淋病效果更好,还对衣原体性尿道炎有较好的疗效。 ④头孢菌素类:具有破坏菌壁和抑制菌体蛋白合成的作用。虽也属于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但它们对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或十分稳定,因此,对PPNG菌株和染色体介导的耐药菌株所致的淋病,常能有效地取代青霉素类。大观霉素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它们成为可行性代用品。 常用的头孢菌素有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西丁(cefoxitin)、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唑肟(益保世灵)、头孢他啶(复达欣)和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其中以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和头孢他啶疗效较佳。拉氧头孢(氧杂头霉唑)在脑脊液中浓度很高,很适于治疗淋菌性脑膜炎。 ⑤氟喹诺酮类:通过抑制DNA旋转酶而抑制菌体DNA及蛋白合成。治疗淋病常用的制剂有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氟啶酸)、氧氟沙星(氟嗪酸)和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等。在体外试验中,它们对PPNG菌株和非PPNG菌株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据报告,诺氟沙星(氟哌酸)对单纯型淋病的治愈率为97%,依诺沙星(氟啶酸)、氧氟沙星(氟嗪酸)和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治疗淋病的效果很好,对衣原体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 近年,又有一种新药氟罗沙星(多氟哌酸)问世,它抗菌谱广,血清半衰期长,每天口服1次即可。 ⑥四环素类:通过抑制菌体蛋白的生物合成而发挥作用。对淋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但不作为一线用药。常用的有四环素(tetracycline)、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美满霉素)等。 ⑦大环内酯类:抑制菌体蛋白的生物合成。不作为一线用药,主要用作四环素类的替代品。近来报告,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单剂量1.0g对无合并症淋病的治愈率为96.4%,对同时合并衣原体感染的治愈率为100%。 ⑧氯霉素类:抑制菌体蛋白的生物合成。常用甲砜霉素(将克)单剂量2.5g,对无合并症淋病的治愈率为93%。 ⑨林可霉素类:在体内组织浓度高,低毒,安全,对厌氧菌有良效。常用克林霉素(氯洁霉素)治疗盆腔炎。 ⑩利福霉素类:对Gram阴性和阳性菌的作用均很强,且对麻风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有效。常用药物有利福平(rifampin)和利福定(rifamdin)等。 ⑪磺胺类:对Gram阴性和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的药物有磺胺甲恶唑(新诺明)、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及丙磺舒等。 4.局部疗法起杀菌、去除分泌物等作用。 ①可用娇妍洁阴洗液清洗局部,并消毒、抑菌。 ②也可用苦参30g,野菊花30g,银花20g,黄柏20g,蛇床子20g,白矾15 g,侧柏叶15g,水煎外洗患处。 预防淋病的预防还应注意应禁止淋病病人与儿童,特别是女孩同床、共浴或公用浴盆、浴巾等。在患病率较高的地区,应对所有新生儿用硝酸银溶液或其他有效的抗生素滴眼液点眼。 1. 宣传性传播疾病知识,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严禁嫖娼卖淫。 2. 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淋球菌感染发病率。 3. 预防性使用娇妍洁阴洗液清洗或灌洗阴部,消毒、抑菌。可减少感染的危险。可在性交前后用娇妍洁阴洗液,可有效的预防性病的感染。 4. 性伴同时治疗。 5. 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与隔离,不与家人、小孩尤其女孩同床、同浴。 6. 执行新生儿硝酸银溶液或其他抗生素液滴眼的制度,防止发生淋菌性眼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