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急鼻渊 |
释义 | 急鼻渊以鼻塞、流脓涕、头痛、不闻香臭为主要症状,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病无季节性,自儿童至老人均可发病,以青少年较为多见。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急鼻渊的诊断要点1.鼻塞较甚,鼻涕黄浊而量多,或涕中带血丝,鼻涕腥臭,嗅觉差。头痛较剧,其状痛苦难忍,或前额头痛,或枕后头痛,或双侧太阳穴痛。全身并见恶寒发热,或但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干欲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胃纳欠佳等症状。 2.急鼻渊应注意与伤风鼻塞相鉴别。伤风鼻塞病程一般不超过2周,初起鼻塞,喷嚏,鼻流清涕,鼻涕由清稀转为粘黄,由多至少而消失。鼻腔粘膜虽见红肿,但中鼻道及嗅沟并无脓涕。 3.检查可见鼻腔粘膜红赤肿胀,尤以鼻腔上段,如中鼻甲、中鼻道及嗅裂等处为明显。中鼻道及嗅沟处有脓涕引流,鼻底亦可见脓涕积留。前额或面部可有压痛。x线照片可见窦内粘膜增厚,透光度差,甚而浑浊;发生在上颌窦者可见液平面。 急鼻渊的辨证分析急鼻渊多由于素体偏弱,加上生活起居失常,寒暖不调,受凉受湿或过度疲劳之后,易为外邪侵袭,引起肺、脾、胆之病变而发病。辨证属肺、脾、胆之实证热证。若风热邪毒,袭表犯肺,或风寒侵袭,郁而化热,邪热壅遏肺经,肺失清肃,致使邪毒循经上犯,结滞鼻窦,灼伤鼻窦粘膜而为病。或邪热犯胆,胆经热盛,上蒸于脑,迫津下渗而为病。又可因嗜食肥甘之物,湿热内生,郁困脾胃,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热邪毒循经上蒸,停聚窦内,灼损窦内粘膜而致病。总的治疗方法是清泻肺、胆、脾之热为主。 急鼻渊的辨证论治肺经热盛型【证见】 鼻流多量粘涕,其色或黄或白,鼻塞较重,嗅觉减退,鼻甲肿胀红赤,鼻道可见脓涕。全身并见头痛发热,微恶风或微恶寒,咳嗽痰多,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或浮滑数。 清肺泻热,宣通肺窍【治法】 清肺泻热,宣通肺窍。 【方药】 1.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荆芥10克,黄芩15克,菊花12克,淡竹叶10克,辛夷花10克,白芷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头痛且胀,鼻涕多而黄浊,可选加冬瓜仁15克、鱼腥草15克、地肤子10克。若咳嗽痰多,可选加杏仁12克、前胡12克、瓜蒌仁12克、浙贝母12克。 2.中成药 (1)上清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l一2次,片剂每次4片,每日3次。 (2)防风通圣丸,口服,成人每次6克,每日2次,儿童酌情服成人1/3-1/2量。 3.单方验方鼻渊合剂(干祖望《名医名方录》) 处方:苍耳子10克,辛夷花6克,鸭跖草10克,薄荷6克,桑叶10克,芦根10克,白芷6克。 胆腑郁热型【证见】 鼻涕黄浊粘稠如脓样,量多,有臭味,嗅觉差,鼻粘膜肿胀红赤。头痛剧烈,眉间及颧部叩压痛明显。全身并见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耳聋,寐少梦多,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清泄胆热,利湿通窍【治法】 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柴胡12克,栀子12克,车前子10克,木通10克,菊花10克。鱼腥草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头痛剧烈者,可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适当选用清利头目止头痛的药物:巅顶痛者,加藁本lO克;前额眉棱骨痛者,加白芷10克、蔓荆子10克;后枕部及项颈部疼痛者,加葛根30克;双侧颞部疼痛者,加柴胡12克。若热甚者,去干地龙、当归,选加水牛角60克、夏枯草15克。若体质壮实,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 2.中成药 (1)藿胆丸,口服,每次6—8片,每日3次。 (2)胆香鼻炎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3)鼻窦炎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 脾胃湿热型【证见】 鼻涕黄浊而量多,涓涓长流,鼻塞重而持续,嗅觉消失,鼻粘膜红肿。全身可见头晕头重,头痛剧烈,体倦,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脾泻热,利湿通窍【治法】 清脾泻热,利湿通窍。 【方药】 1.主方甘露消毒丹(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黄芩15克,滑石15克,木通15克,茯苓15克,菊花12克,辛夷花10克,白芷10克,鱼腥草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鼻涕黄浊而量多,可选配冬瓜仁15克、瓜蒌仁12克、地肤子10克、马勃10克、皂角刺15克。耳鸣耳聋较甚者,选加石菖蒲10克、藿香10克、佩兰lO克。 2.中成药 (1)鼻渊片,口服,每次6—8片,每日3次。 (2)鼻窦炎口服液,口服,每次6—8片,每日3次。 急鼻渊的外治法1.滴鼻 选用滴鼻灵、鼻炎滴剂、呋喃西林麻黄素液等滴鼻,每日3—4次。 2.吹鼻 可用鹅不食草干粉、双料喉风散等吹鼻,每日3—4次。 3.超声雾化喷鼻 可选用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等行超声雾化喷鼻,每次用药液4毫升,每日l一2次,每次15~20分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