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棘头虫 |
释义 | 棘头虫spiny-headed worm 亦称棘头动物(acanthocephalan)。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无脊椎动物,约600种。吻上有钩。世界性分布,体长从不足1公分(0.4吋)到50公分(约20吋)以上。均为寄生,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通常为鱼),幼虫寄生在节肢动物(昆虫、蛛形类、甲壳类),称棘头蚴。穿过肠壁进入血腔,外长一囊,发育成像小型成虫的棘头体。缩入吻,进入休眠期,称囊棘蚴。被终末宿生(脊椎动物)吞入後,棘头动物在肠内脱出,用吻钻入肠壁,并发育成熟。如囊棘蚴被其他宿主吞吃,则它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形成包囊,但仍有侵染性,如此一宿主被终末宿主吞吃,它仍可发育成熟。 猪巨吻棘头虫又称棘头虫, 属棘头动物门后棘头虫纲. 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 偶尔寄生于人, 引起人体棘头虫病. 形态成虫 虫体乳白色或淡红色, 活体时背腹略扁平, 固定后为圆柱形. 体表有明显的横皱纹, 尤以体前部为甚. 体前部略粗大, 向后逐渐变细,尾端钝圆. 虫体由吻突、颈部和躯干三部分组成. 吻突呈球形, 可伸缩, 周围有5~6排尖锐透明的吻钩, 每排6个, 呈螺旋形排列. 颈部短, 圆柱形, 与吻鞘相连, 肌肉的活动, 可使吻突收缩入鞘内, 吻鞘收缩时, 吻突则神出. 躯体具假体腔, 无消化道, 靠体壁吸收营养. 雌雄异体. 实验诊断粪便中很少能查见虫卵, 诊断性驱虫治疗或急腹症手术检获虫体, 作虫种坚定可确诊. 流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我国有9科35种鞘翅目昆虫可作中间宿主, 其中以天牛、金龟子感染率最高. 人感染棘头虫主要与饮食习惯有关. 生食或半生食天牛、金龟子往往导致感染. 感染的人群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防治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儿童不捕食甲虫. 提倡猪圈养.熟饲料养猪. 治疗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等. 出现并发症时, 应及时手术取出虫体.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