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吉首大学
释义

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9月,是办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由吉首校区和张家界校区组成,本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1958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复成立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其后几经坎坷,曾经历了压缩规模、调减专业和短期停办的阵痛。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为省属综合性大学,同时将湖南医学院湘西分院和湘潭大学湘西分校并入该校。

中文名:吉首大学

创办时间:1958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湖南省教育厅

所属地区:湖南吉首

硕士点:19个

吉大简介

湘西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宋祖英的歌里......

吉首大学坐落在湖南湘西。湘西是中国版图上最美的风景之一,而吉首大学则是湘西版图上最美的一幅写生。湘西的美美在山水,美在人文。吉首大学的美美在校园,美在师生。在流绿滴翠的湘西风景里,吉首大学是最为生动最有韵致的一抹颜色一幅水墨一首诗情。学校四周青山环抱,四季常新,山花夜夜开,鸟语天天唱,清风时时行。占地四千余亩的教学大楼和宿舍,像缤纷的山花山鸟,美丽地绽放和停落。一片片绿树掩映其间,一行行翠柳迎风飘舞,一弯碧绿的湖水千枝挺拔的竹篁,万朵怒放的名花,都在声声呤唱的鸟语里,浸染着书香。

吉大历史

1958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复成立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1960年,湖南高校调整,学校保留校名,改为师专。1978年8月,学校升格为省属综合性大学,同时将湖南医科大学湘西分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湘潭大学湘西分校并入该校。1979年招收本科学生。2000年8月,吉首卫生学校并入吉大。2002年10月,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吉首大学。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11月,由地处经济特区综合实力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中山大学对口支援吉首大学。2006年6月,湘西州人民医院并入吉首大学。2006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

基本情况

学校在山水秀美、风光旖旎的中国魅力城市——吉首市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张家界市建有5个校园。学校占地4000余亩,校舍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藏书总量20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藏书总量200多万册,建有高水平的校园网,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现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3%),其中教授有160余人,副教授6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9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9人,湖南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0余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近100人。现有本科专业58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7个,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3万余人,其中校本部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少数民族预科生5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8000余人,独立学院本科生7000余人,招有韩国、美国等国留学生及交换生200余人。

办学50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90000余名。近5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共获国家级奖项70余项,省部级奖项12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优秀事业法人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曾庆红、尉健行、贾庆林、贺国强、曾培炎、陈至立、杨汝岱、罗豪才等以及教育部领导周济、周远清、张保庆、柳斌、赵沁平、陈小娅等多次来该校视察指导工作。200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吉首大学时高度评价“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评价“吉首大学具有特殊价值”。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医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美术学院、城乡资源规划学院、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范学院、张家界学院。

办学成果

近5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45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课题10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项。成果转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扶贫开发项目,在全国16个省(市)推广栽种,仅湘西自治州种植面积就达10万余亩。从猕猴桃中提取的“果王素”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际空白”,猕猴桃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近20万农民摆脱贫困。湘西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的研究成果已经孵化出近10家高新技术企业。湘西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带动了湘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区域经济及开发模式研究多项成果被各级政府和企业采纳。

学校始终以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1997年学校通过了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先后有近20项课题被列为省级教改课程,有1项教学成果获国家二等奖、15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几年,大学英语、计算机统考过级率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音乐舞蹈学院在国际和国内大赛中多次获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学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由学校研制开发的猕猴桃“果王素”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科技新产品”称号。出版专著120多部,教材、教学用书40多部。《吉首大学学报》自科版已进入“美国BIOIS”中心,社科版连续两次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创新单位”和“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先进单位”。

办学50余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优秀事业法人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01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贾庆林、曾庆红、尉建行、曾培炎、陈至立、杨汝岱、罗豪才等及教育部领导周济、周远清、张保庆、柳斌、赵沁平、陈小娅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朱镕基总理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曾庆红副主席充分肯定“吉首大学具有特殊价值”。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学校时动情地说“如果不办吉首大学,湘西会更落后;吉首大学解决了省委、省政府的西顾之忧”。湘西州委、州政府领导说“湘西州的发展离不开吉首大学”。

吉大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崇拜一种鸟——凤凰。人们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她:“凤鸣千仞,鹏搏万里”。凤凰,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考古发现,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凤鸟的形象。在后来的不断演义中,凤凰成了祥瑞的代名词,也是智者贤人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被尊称为凤凰。?

在湘西,有以“凤凰”命名的凤凰古城.她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县城之一”。在吉首大学,也有一座以“凤凰”命名的办公楼——凤凰楼。由此看来,湘西人对凤凰的崇拜可能比其它地方更甚。把吉首大学与“凤凰”连在一起,绝没有包装粉饰之意,更没有攀高之奢望,因为吉首大学本身就是从湘西的武陵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校园精神

“凤飞千仞,薪传八方”,是吉大的精神和精髓。“以人名校,以业报国”是吉大之宗旨。所谓“凤飞千仞”,是吉首大学取凤凰那种志向高远、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展翅飞翔、昂扬进取之气概以自励:所谓“薪传八方”,是指吉大人经过“风飞千仞”的磨砺后,形成了特有的精神、气质、内涵和修养,而且桃李芬芳、声名远播,学子遍布三湘四水、五洲大地,薪传文明之火。无论是现在在校的二万多学子,还是已经走出去的近九万多毕业生,都是从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正如宋玉在《九辩》中所称颂的:“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五十年来,吉首大学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克服各种困难,薪传文明之火,把希望之光,不仅烛照在茫茫武陵山区的广袤大地,更要将吉大的精神传播至五湖四海。吉大学子更是为强国而奋发进步,把吉大的光辉洒满九州,为国建业。

建校

湘西,地处云贵高原东端、武陵山腹地,古属夜郎国。解放前,是全国有名的匪患之地。为解放湘西,消除匪患。新中国成立后数十万解放大军开赴湘西剿匪,因此而产生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外界对湘西的认识大多据此而得。1956年,湘西苗族自治州成立,老百姓开始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新生活。刚刚成立不久的州人民政府就萌生了创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的想法。当年8月10月,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向湖南省教育厅呈报了《关于在吉首设立一所高等学校的意见》,并分别抄报国家教育部、高教部和国家民委。从此,湘西州的党政主要领导为此不停地奔走呼号,湘西人民都在梦想中翘首以待。第二年初,湘西苗族自治州扩充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的州人民政府成立后,依然把创办大学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再次向上级申请,反复陈述办大学的强烈愿望。1958年4月,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复,同意设立吉首大学。消息传到吉首,山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仿佛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

吉首大学是一个早产儿,在师资、校舍皆无,各项准备工作还未展开之际就呱呱坠地了。1958年9月,当第一批学生进校时,就只能借用湘西苗文学校的部分校舍,教师也是从地方中学临时抽调来的。那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啊!就是三栋隐没在一片乱坟岗和荆棘中的两层楼房!除了23名老师和189名学生,什么也没有。唯一的一辆交通工具就是一辆木板车!

但是,湘西人民、吉大师生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对办好自己的大学倾注了百倍的热情。州政府把一块风水宝地划给学校。当时的校址居于城东拔地鼎立的三个小山头上,悠悠峒河环绕东、南、北三面,湘川公路由西通过,校区在城东居高临下,绿树掩映。三年苦日子时,没有饭吃,师生们就在学校周围开荒种地,养猪养鸡;没有柴烧,师生们就轮流到30里开外的山里去捡;没有电灯,师生们就点着煤油灯授课听课。为了建一座生化大楼,师生们早出晚归,到深山老林里伐木放排,然后扛回学校。为了平整场地,他们挖山填沟,背沙挑土。凭着一种 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凭着对学校和事业的爱,硬是用一辆小板车推走了两个大山头,用一个大石磙碾平了每一座小山丘。那板车是小,那石磙却又大又沉,要几十个人才拉得动!想想看,当几十名师生在烈日下拉着石磙艰难前行时,那是一种怎样感人的风景?三十多年后,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几家大媒体集体采访吉首大学时,无不动情地称吉首大学是“板车推出来的大学”。

改名

吉首大学生不逢时,她诞生于“大跃进”当中,建校不久,即赶上国家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湖南省先后两次对全省57所高校进行调整,吉首大学不在保留之列,方案送到国务院,吉首大学却有幸被保留下来。但改为师专、保留校名。以后的岁月大家可想而知,十年内乱。即使是身处偏远山区的吉首大学也难以幸免,教师有的被下放,有的被打成牛鬼蛇神,学生有的被解散,有的卷入政治斗争漩涡。学校名存实亡。

扩建

“十年内乱”结束后,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8年4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恢复吉首大学的请示》,同年8月,国务院同意恢复吉首大学并改建为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生存发展的平台和空间拓宽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的发展就进入了正常轨道。“好事多磨”在吉首大学再次得到应验,“十年内乱”的后遗症依然在作祟,校舍、土地被占用难以清还,校园周边已无发展空间,加之在是将学校办成综合性大学还是继续办师专、就地扩建还是迁往中心城市等问题上存在着两派针锋相对的意见,以致于在此后的几年里出现省里下达的基建经费都如数退回的怪现象!就这样东折腾、西折腾,一晃6年过去了。6年,多么宝贵的时光!这种现象惊动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1984年9月9日,时任省委书记的焦林义专程来学校视察,现场办公,听取学校建设发展意见,与省教育厅、州委州政府及学校领导共商学校建设大计。会后形成了《关于吉首大学建设几个问题的座谈纪要》,明确了学校是综合性大学,不能当作师专来办。同时还确定学校在吉首市南郊砂子坳征地扩建。征地一帆风顺,但建设却十分艰难,原定四年之内完成满足4000学生教学生活需要的建设目标,十年之后还未完成一半。学校领导跑上跑下,跑来的结果是省有关部门领导前后一致的答复:建好了师大建吉大。建好了师大后,又是建好了湘大建吉大……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后来,学校师生时常自嘲地说:吉大在省内高校的地位很高,永远排在第二。

艰苦奋斗

但是,吉首大学的师生并未有太多的抱怨,他们深知,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财政穷,省属高校多,全省几十所高校每年基建经费仅2200万元,多年未见增长,僧多粥少,他们理解上级的难处。他们在等待和企盼中奋斗,在奋斗中期盼,但更多的却是在自我奋斗。说到艰苦奋斗,可能也是吉首大学的一道独特风景。新校区建设,数千师生轮流参加建校义务劳动,建校之初的石磙又出现在新的建设工地上,哪里有建筑工地哪里就可以看到师生们挥汗如雨的身影。传统教育、劳动锻炼和学校建设在这所大学里完美地结合。新区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就主要依靠师生义务劳动建起来的,校园内的绝大部分树木也是师生动手栽种的。1997年以前,学校领导、教职工到长沙出差,当时省检察院招待所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是他们固定的住宿之所。后来,学校在长沙建了办事处,条件虽然简陋,但在长沙出差的教职工有了自己的家,吃住都在办事处,为的是给学校节省开支。多年来,学校在办学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教职员工总是能出奇招解决问题。有机会的话,你不妨到生物系的动植物标本室去看一看,那里收藏了12000余份动物标本、11000余份植物标本,种类之多、制作之精细,外地专家看了个个惊叹不已。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标本都是老师们利用节假日和组织学生见习的机会,顶烈日、冒酷暑,翻山越岭、走村串寨采集和制作出来的。目前学校动植物标本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据说,在国内被该组织收录的不超过三家。1995-1997年。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时,全校师生员工义务加班2.5万个劳动日。到1997年,新区建设包括800亩土地征用与拆迁,国家累计投入还不到7000万元,但却建起了12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校舍。当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评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深为震惊。专家组长、武汉大学副校长刘花元教授说:这点钱在许多大学连一栋楼都建不起来!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无钱是万万不能的。可在吉首大学,少花钱多办事。花少钱办大事,不花钱也能办事。这一点,对了解吉首大学的无论是领导还是非领导,都不得不折服。多年来,吉首大学都是把一个钱当作几个钱来用。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员工,他们深知办学经费来之不易。现在,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仍然反复强调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因为:艰苦奋斗是吉首大学的立校之本、传校之宝,是学校几代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吉首大学是在一代又一代师生的肩上扛出来的,是在一代又一代师生的背上背出来的,是在一代又一代师生的手上创造出来的!

杰出校友

杨正午——原湖南省委书记

吴运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谢伟民——港澳办国际交流司副司长

印仕柏——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杨盛龙——国家民委任文化宣传司副司长

徐克勤——湖南省民委副主任

龚曙光——湖南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罗 沐——湖南宏梦卡通集团副总裁、副总导演

何 旭——星辰在线总经理、总编辑,著名媒体评论员

朱光葵——湖南时代阳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米立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湘西州民中教师

曾六川——上海市“十佳青年”

彭学明——著名青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姚子珩——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刘文武——文化实业家

宋守根——加西科瑞新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系访问科学家,中南工业大学“勘探地球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德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终身教授

田儒斌——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中国乡镇企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

黄海忠——著名诗人

赵新华——湖南优秀历史教师

刘燕清——湖南优秀历史教师

汤小虎——湖南优秀化学教师

刘姗——湖南优秀历史教师

叶为——湖南优秀历史教师

刘赛——《星光大道》2011年度总冠军

吉大名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兆峰,钟海平,李克纲,张永康,白晋湘,张文炳 ,石泽亮, 徐东翔,刘光运, 李鹄鸣,刘国钧

严 斧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白晋湘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

白晋湘, 易小明

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

首批 2005年 第一层次:白晋湘 第三层次:王兆峰, 罗康隆

第二批 2008年 第一层次:李克纲 第二层次:王兆峰 第三层次:冷志明,袁正新 ,刘炜,彭密军

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李克纲,钟海平

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白晋湘,易小明

省学科带头人

白晋湘,罗康隆 ,李国民,游 俊,赵鹤平,易小明 ,曹 庸 ,王兆峰, 陈正英,彭密军, 吴文平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游俊

党委副书记、校 长:肖湘愚

党委副书记:张建永

正校级督导员:刘靖,张建永

副校长:李克纲,白晋湘,李宗范,曹晓鲜,赵敏,黎奇升,钟海平

纪委书记:赵鹤平

副校级督导员:田国祥,田贵君

学科建设

把提高教学质量

吉首大学始终把学科建设置于事业发展的龙头地位。该校现有各类本专科学生19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学生8300余人。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先后进行了课程设置改革专业建设和加大对教学设备投入等措施,先后有22项教学成果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成果,18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自1998年以来,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了重大调整,使课程设置更加优化。在专业建设上,逐步向综合性大学的要求跨越,本科专业由1997年的9个增加到51个,涵盖了11大学科门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投入的加大,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一批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在建设中逐步凸现出来。2001年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校进行新专业建设评审,均达到优秀;计算机一级和二级通过率在湖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艺术及音乐专业在2000年第五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获银奖;舞蹈专业在全国大学生舞蹈大赛获专业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大学生数模比赛获全国二等奖。

构筑学科建设人才梯队

为了提高现有师资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加大培训的力度,近几年,选送近100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做访问学者,绝大多数受培训的教师学业有成,成了各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

吉首大学还积极创立了人才引进机制,近几年学校先后引进和聘请近100名专家教授来校工作,他们成了学校学科建设的生力军。

同时,吉首大学的学科建设还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省厅从省城长沙各高校抽调一批教学科研骨干作为吉首大学的特聘教授,先后有近20名执教于吉首大学。

现有专任教师91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有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33人,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50余人。

把改革作为学科建设

学校在1998年进行了以“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理顺系统,提高效率”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采取了个人申报岗位,公开竞争竞聘,组织考核,中层干部学校党委审批、公布聘任结果等运作方式,使学校第一轮、第二轮人事制度改革平稳顺利地进行。

在人事制度改革之后,吉首大学又积极稳妥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学校运用分配杠杆,坚持普遍提高,尽量拉开差距,鼓励先进向教学科研第一线倾斜。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较大幅度提高了教职工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教师科研人员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进行了三轮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现了机构一步到位,建立了学校后勤产业集团总公司,下设11个分公司,人员整体与学校剥离,建立健全了学校后勤服务机制,在学校每年扩招3000多人的情况下,后勤服务保障到位,服务质量提高、运行机制正常、社会服务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良性循环,保证了学校的改革发展、教学科研的发展。

重中之重

吉首大学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大教学科研的投入,以改革为动力,狠抓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学校加大了对学科建设的投入,1997年国家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合格以来,吉首大学累计投入1个多亿,直接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及教学设施建设,2002年就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科研经费、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训教学现代化等方面学校投资高达2500万元,占学校财政预算资金的1/4。

学科建设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建有11个研究所、43个实验室。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舞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沈从文研究所已成为国内外沈从文研究的中心。

科学研究成就显著,1997年至2002年,吉首大学共获得17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2001年还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创新单位。同时,获得省部级科研立项200多项,其他科研立项40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70多部,统编教材32部,发表学术论文1612篇,其中在国际国内重要刊物发表的有400多篇,被SCI、EI、ISIP发表和收录20多篇,获省以上科研成果奖12项,在建省级重点学科6个。

吉首大学科研精神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所学校的科研也一样。湖南吉首大学的科研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探求真理,经世致用服务地方”。

长期以来,吉首大学不好高骛远,不盲目模仿重点大学的科研模式,坚持按二级学科组建学术队伍,坚持“立足本土,服务地方”,探索符合自身条件和服务区域特性的科研路子,从服务地方出发形成了民族学、生态学、文艺学、伦理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一批特色鲜明,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优势学科。其中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等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在资金设备缺少的情况下艰难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

吉首大学的外部环境、经济水平比西部整体还低,人均GDP不足西部地区人平水平的一半。从这个实际出发,他们始终把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扶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当作科研目标,在投入少设备缺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20多年前由石泽亮、裴昌俊、刘弘等开始的野生猕猴桃的研究,艰辛培育出了味美个大高产的优种猕猴桃“米良一号”,并早已普及到湘西苍莽的十万大山的田间地头。“米良一号”的“甜”凝聚了该校科研人员几十年的“苦”。

张永康教授偶然发现猕猴桃芝麻粒大小的果仁里富含油脂,里面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亚麻酸。他带领科研集体克服重重困难,自行设计设备,研制的猕猴桃“果王素”被专家鉴定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国家五部委列为科技新产品。1998年,吉首大学与中国乡镇企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把猕猴桃这一当地的资源优势引入规模生产、深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轨道,用高科技有力推动当地的农业产业化,为湘西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现在猕猴桃产业已成为湘西州一项龙头产业,种植面积5万多亩,也带动10多万农户脱贫致富。

同样,烤烟优良品种“富硒晒红烟”,已在湘西和怀化地区推广种植15万亩,年增效益亿元以上。目前,吉首大学的科研人员还正进行着优种果树的研究和药业开发研究等产业化项目;经济系的学者进行的民族地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已为湘泉集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吉首大学对湘西州旅游开发的研究和农村山寨经济的研究,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扶贫开发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等许多成果为当地政府提供了科学的政策参考……

多年来,吉首大学的科研人员成为湘西以及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一个巨大的科技支点,吉首大学也已成为四省(市)边区科学技术的孵化基地。湖南省委一位领导曾这样评价:吉首大学解除了省委省政府的后顾之忧。

吉首大学所处的武陵山区是民族地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社会科学领域,科研人员把这里的民族文化、地区文化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走遍湘西莽原,深入民间,躬身田野调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全国第二批国家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评定中,吉首大学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被评为全国惟一国家民族体育重点研究基地。学校于1998年成立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填补了湖南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空白。

沈从文这位文学大师是湘西飞出去的“金凤凰”,他笔下描写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湘西。吉首大学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为依托建立沈从文研究所,以向成国教授为带头人的研究群体,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整理出版了100多万字的《沈从文别集》,并编辑了《沈从文全集》中的部分文学作品,一系列的沈从文研究专著先后问世。吉首大学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权威性的沈从文研究基地。

吉首大学民族学研究也已初具规模,成为填补省内空白的重要学科,民族学研究基地成为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吉首大学的土家语研究也已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成为中国土家语研究中心。

学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地位,《吉首大学学报》的社科版两次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目前,吉首大学承担国家级项目共计22项。特别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取得较大突破,2001年获4项,2002年获6项,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创新单位”和“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同时,获得省部级科研立项200多项,其他科研立项400多项;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3%;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创造经济效益十多亿元。

校风校训

校风校训是学校办学的高度概括和哲学提炼,是学校风貌的长期而集中的体现和全体师生员工稳定的行为取向,具有模塑、引导、规范和传播作用。

校风:高校校风是一所高校在长期的教育和管理实践中,经过不断涵濡、积累、充实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风尚,是员工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组成的统一体,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

校风

校风:自律、勤勉、和谐、创新

自律是道德、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否自律,是有德之人和无德之人的根本分野。吉大人秉承湘西人淳朴厚实的本性,安分守己,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自觉接受社会的道德教化,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重视自律,善于自律,并实现自律。

勤勉是吃苦耐劳、勤恳求实、诚朴勇毅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从基层做起、勇于超越自我、不甘落后的精神实践方式的有机结合。勤以养德,勤能补拙,勤为成功之本。为师者,传道授业,兢兢业业;求学者,焚膏继晷,孜孜不倦。

和谐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素质。讲求和谐是一个坚强团队的重要保障。吉首大学极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部门之间可以进行坦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充分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新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自律、勤勉、和谐、创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自律”是基础,“勤勉”是品格,“和谐”是核心,“创新”是灵魂。四者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该校办学宗旨、育人方向、治校风格 和办学特色。

校训

校训:以人名校,以业报国

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校训是大学精神的直观表达。

以人名校:与“以校名人”相对,指通过全校师生员工、所有校友努力奋斗获得声誉和影响来提高学校的名声。以人名校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自身的努力为本,以自身的贡献为本,为学校争光添彩。在校内,学生要发奋成才,品德兼优,为校争光;管理和服务人员要爱岗敬业,为校争名;教师要教书育人,成为名师,为校增辉。在校外,要奋发自强,立业有为,回报社会,做到人在哪里,学校的作用在哪里;人在哪里,学校的声誉在哪里。

以业报国:吉首大学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兴衰国家繁荣紧紧相联。学校以振兴民族、富强国家为己任,她的学生更以回报社会和国家为自己的终极价值追求。吉大人将永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爱校热情升华为民族荣辱观念。以此为训,旨在激发每一位吉大人的爱校热情,并将其转化为奋斗进取的不竭动力,使每一个吉大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以人名校,以业报国是一个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精神体系,以人名校是起点和基础,是动力和方向,以业报国是指归和目标,是价值和意义。

吉首大学校徽

此标志的主题图形为两只展翅飞翔的凤与凰,表现了“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吉大精神,以及招才集贤 的办学宗旨。

标志包含了“吉大”、“张家界”的拼音缩写“JD”、“ZJJ”,增强了标志的可读性。

标志主题分为两部分,他们围绕中心相互盘绕呼应,象征着吉大各校区紧密团结、相互协作,共建吉大的精神面貌。

标志为圆形向心式旋转构图,外形趋向于中国传统的“太极图”,象征吉大和谐、团结、浑融的整体状态。

标志色彩使用蓝色,庄重、完整、统一,有深渊广博的感觉,突出高等学府的特性。

吉首大学校歌

校歌

校歌由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炳章作词,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主席、中国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王立平作曲。校歌歌美词好、琅琅上口。歌词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和文化内涵,表现了学校为着远大的目标,勤奋求学,忘我耕耘,不畏艰难,奋然前行的英姿与精神风貌。曲谱旋律优美感人,富有深情,节奏流畅明快,带有憧憬色彩,流露出莘莘学子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激情,体现出师生员工激奋昂扬、朝气蓬勃的气概,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校园色彩。

校歌的创作成功和广为传唱对于加深师生对母校的理解和热爱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激励广大师生以教学拼搏和科研创新的实际行动诠释“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成为一届又一届校友心中最温馨的集体记忆和共同语言,以彰显“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精神。

附录:

吉首大学校歌

武陵秀 千峰翠 我们风雨兼程

读书破万卷 铁肩担重任

漫漫人生路 长啸凯歌行

啊,以人名校 奋勇攀登

望前方,凤飞千仞 万里鹏程

望前方,凤飞千仞 万里鹏程

沅江碧,澧水清,我们与时俱进

传中华文化 播现代文明

成就高尚人格 弘扬科学精神

啊 以业报国 求实创新

看明朝 薪传八方,华夏振兴

看明朝 薪传八方,华夏振兴

成就高尚人格 弘扬科学精神

啊 以业报国 求实创新

看明朝 薪传八方,华夏振兴

华夏振兴

华夏振兴

吉首大学校园论坛

吉首大学校园论坛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吉首大学风雨湖论坛。作为吉首大学内网的一个校园论坛,影响力可见一斑。但由于是内网,外网无法访问,因此最近几年风雨湖论坛风光已不在。从2008年至2011,先后有数十个以吉首大学为主题的学生论坛从出生到解散,都没有存在很长的时间,可以说是过眼云烟。

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

从湘西走向世界---该校“沈从文研究”

编者按:2006年12月,该校党委书记、校长游俊教授在国家教育部主管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核心期刊《中国高教研究》发表的专题文章《西部地方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吉首大学的办学实践为例》中说:“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如沈从文研究,接待了美国、日本、瑞典、韩国等多批国外学者访问,承办了多次沈从文研究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研究基地。”

本栏目特发专稿《从湘西走向世界》,对该校20年来的沈从文研究工作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并用事实对游俊校长的总结作一注解,同时希望校内外更多有识之士为该校文科科研这一优势项目建言献策、添火加油,以期在今后的沈从文研究岁月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2006年11月初,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专家们在考察该校本科教学期间,走访了沈从文研究所并对该校的沈从文研究作出了高度评价。

该校的沈从文研究萌发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此值“四人帮”倒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艺界和学术界思想开始解放,1979年,吉首大学的一位中青年教师在一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上发出了重新评价沈从文的呼吁;当时,在吉首大学,一批中青年教师和学生读沈从文的作品,搜集沈从文佚文资料,并在《吉首大学学报》连续发表了有关沈从文的论文。

1982年5月上旬,已届八十高龄的沈从文携夫人张兆和重返湘西寻觅他青少年时代的足迹。该校借此机会盛情邀请沈老赴校讲学,5月27日上午,沈老在黄永玉、萧离等陪同下来欣然来到学校和师生见面、座谈。当天,他还欣然为该校刚刚落成的图书馆、试办的学报分别题写馆名、刊头。

鉴于以上有利形势,该校意识到开展沈从文研究的重大意义与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因此将这项研究纳入全校科研工作统筹范围。该校便趁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于1986年2月成立沈从文研究室,主要成员有刘一友、向成国、孙韬龙、叶德政等人。1999年10月,沈从文研究室升格为沈从文研究所,依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工作。以1986年2月,沈从文研究室成立为标志,20年来,该校的沈从文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吉首大学黄永玉博物馆

黄永玉先生(1924--),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艺术家和文学家,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大师,自学美术,文学,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美术成就曾获中国美术金彩奖,终身成就奖(2003),并获得意大利总司令勋章(1986)和团结星二级骑士勋章(2006)。

2003年7月,黄永玉先生偕同美国著名博物馆专家哈维?韦斯特先生造访吉首大学,表示愿将毕生收藏的文物约200余件和自己创作的部分书画作品及文稿捐赠给吉首大学。为感谢黄老对家乡和家乡大学的厚爱,学校决定创办黄永玉艺术博物馆,以张扬和宣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智慧创造。创办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是黄永玉艺术成就和思维特色研究的重镇;是启迪心智,开发智力的锁匙;是探讨社会人生和艺术创作规律的阵地;是承传文明,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由新中国一代建筑大师,北京建筑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北京非常建筑设计室主任张永和教授领衔设计,是其非常建筑代表作之一。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建筑面积4200㎡,展厅面积2600㎡,分序厅,艺术人生,书画天地,收藏世界等厅。

序厅陈列有大型青铜雕《山鬼》(800cm×300cm),黄永玉在吉首大学现场作画的巨画《采芰荷以为裳》,沉睡三峡江底1.5万年之久的阴沉木和大型黄永玉摄影照,以及大型壁挂土家织锦和工艺图案。

艺术人生展厅以文化为视角,以黄永玉人生和艺术世界为轨迹,以《永不回来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描画新生活的贵才》,《“文革”中的“湘西刁民”》,《十万狂花入梦寐》五大人生阶段,以文字,图表,照片。实物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全面描述黄永玉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凸显黄永玉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艺术魅力,为人类文明和智慧作一个生动的诠释,并提供一个鲜活的范例。

书画天地展厅陈列黄永玉先生创作的部分美术作品(含雕塑,木刻,绘画,书法等),以水墨画为主,这是学习和研究黄永玉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极具个性化色彩的世界。其中有巨幅《松风如涛》(1500cm×5500cm)等作品。

收藏世界展厅展出文物近200件,其中有中山国陶塑群,唐代石椁、宋代人翁仲等珍贵文物。文物展品上到龙山,仰韶,下迄明清,以战国至汉代的陶器为主,汉代精美绝伦的各种工艺品,在造型,纹样,技巧和意境上凸现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和古拙气势之美,尤为黄永玉所钟情喜好。

五十年校庆

历半世纪沧桑,铸五十年辉煌,2008年10月11日,该校花团锦簇,彩旗飞扬,全校师生员工与来自海内外的校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建校五十周年。图为刘靖、张建永为“奥林匹克艺术奖”获得者、吉首大学终身客座教授黄永玉画作《中国=mc平方》隆重揭幕

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中共湖南省委、省教育厅等国内外100余个单位和个人发来贺信、贺电。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原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校友,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原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原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潘懋元等题词、致贺信祝贺。

张春贤在贺信中向该校师生和校友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他称吉首大学五十年来秉承“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立足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少数民族地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春贤希望该校弘扬光荣传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推进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贺信

吉首大学:

值此你校建校50周年之际,谨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建校50年来,你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自立、自强、勤勉、创新”的校风,扎根少数民族地区,艰苦奋斗,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你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

2008年6月26日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贺信

吉首大学:

值此吉首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谨向全体师生员工及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五十年风雨历程,五十年沧桑巨变。吉首大学是办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综合大学。半个世纪以来,吉首大学秉承“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立足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少数民族地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水平的大学是教育强省的重要标志。希望吉首大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光荣传统,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推进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春贤

2008年10月9日

著名湘西籍歌唱家宋祖英贺信

欣闻吉首大学50周年校庆,非常高兴!本想前来参加这一盛会,分享家乡大学校庆的喜悦,但因有重要演出任务,不能前来,深表歉意!在此,我衷心祝贺吉首大学50周年校庆圆满成功!祝贺吉首大学桃李满天,英才辈出,越办越好!祝贺吉首大学的师生们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湘西是我的家乡,吉首大学是我们家乡的最高学府,是我小时候就向往和崇敬的知识殿堂。承蒙吉首大学师生的厚爱,我成了一名吉首大学的特聘教授,感到无尚光荣。我将好好的珍惜这份荣誉,履行这份职责,为吉首大学的发展贡献我的力量。我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吉首大学会更加欣欣向荣,名满天下。

宋祖英

2008年10月8日

中国爱乐乐团庆祝该校建校五十周年音乐会隆重上演

2008年9月17日晚,中国爱乐乐团一场激情的音乐盛典给观众带来了完美的视听享受,18日晚,该校砂子坳校区体育馆再度华灯齐放,中国爱乐乐团为庆祝该校五十周年校庆举行了第二场音乐会。《红旗颂》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激情,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纳布科》序曲、《皇帝圆舞曲》、《卡门》组曲等乐章再次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盛大的音乐大餐。图为音乐会现场

办学目标

建设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中国有较大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