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吉海反应 |
释义 | 首次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的病人,由于TP被迅速杀死,释放出大量的异种蛋白,引起急性变态反应,在治疗后数小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肌肉骨骼疼痛、皮肤潮红、恶心、心悸、多汗等全身症状,或者各种原有梅毒损害的症状也加重,严重的梅毒患者甚至发生主动脉破裂。这就是吉海反应。 “吉海反应”是以Jarisch和Heyxheimer二人姓名命名的一种治疗反应,原译作贾立士(雅力士)和赫塞麦反应,现简称为“吉海反应”(J-H反应)。 Jarisch(1850—1902)是奥地利皮肤学者,Heyxheimer(1861—1944)是德国皮肤学者。吉、海二人先后发现用强效胂剂治疗梅毒时,部分病人突发高热和皮疹加重。随后问世的青霉素治梅毒和回归热也能引起同样反应,人们都沿称为吉海反应。 吉海反应什么样 前驱寒战期:在应用首剂强效药物后2~4小时(最短15分钟、最长6小时)病人突发寒战、烦躁、惊恐,持续10~45分钟。 潮红高热期:体温上升到39℃甚至超高热42℃,皮肤潮红、皮疹鲜明,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时出大汗、血压下降,进入休克状态,称为“治疗休克”(不是过敏性休克,与是否皮试无关)。约5%病人可因多发性脏器衰竭而死亡。 退热期:高热持续10多分钟或6~8小时内自行消退,预后良好。继续使用原药不再发热。整个反应在12小时内结束。 吉海反应怎么防 医生们曾用各种退热药、冬眠药、激素或首剂减量法来防治吉海反应,但都不能证明它们比“不作为”更好。在治疗梅毒前首先注射铋剂作为准备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目前铋剂已断档。 吉海反应的高热常使医护们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滥施救治。此时应鉴别的有输液的热原反应、过敏性休克、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药物热、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情或合并症自身的恶化。 在用强效药物首剂治疗之前,医生应提前告知发生吉海反应的可能性,并建议住院观察。此外,医生在动用强效药物治疗一般杂症时,有可能触动了尚未确诊的某个“大症”,从而引发一场“莫名其妙”的吉海反应,这是应该警惕的。 为什么会有吉海反应 通常认为,吉海反应是由于强效药物大量消灭病原体后,其崩解产物引发的全身反应。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它是由于药物、机体、病原体三个体系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现代强效药物越来越多,能导致吉海反应的新旧广谱药物和相关病原体也越来越多,已知的有:青霉素治疗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莱姆螺旋体;氯霉素治疗伤寒杆菌;四环素治疗布氏杆菌;甲硝唑治疗滴虫;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灰黄霉素治疗某些真菌等等。 吉海反应新类型 近年来临床上还观察到发作较缓而持续较久的“类吉海反应”。例如,用强效的利福类药物治疗结核病时,在治疗两周后突发高热、剧咳、血痰、头颈痛等,三周后诸症状开始好转。这是结核好转过程中的暂时恶化,可算是一种慢过程的吉海反应。 可以说,吉海反应是一种杀菌药物太强,机体反应剧烈的“双刃剑样”效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