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姬瑜 |
释义 | 东周国王周定王人物生平姬瑜在位时,他本人也无要事可述。这时,楚国在楚庄王的治理下强大了起来。楚庄王在继位之初的三年内,不理政事,沉湎在腐朽的生活之中。后经大臣们的劝说,他才逐渐振作,表示“三年不蜚(飞),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并开始整顿朝政,实行改革,扩充军队,从而增强了国力,攻灭了一些小国。 姬瑜继位的这一年春,楚庄王又带兵攻伐陆浑(今河南省嵩县北部)的戎族,事后,并在周王朝的边境上阅兵示威,吓得姬瑜赶忙派大臣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劈头就问周朝都城宗庙内九鼎的“小大轻重”。九鼎是天子权力的象征,问九鼎的重量,也就意味着有觊觎天子权位的野心。经过王孙满的驳斥,楚庄王才引兵退去。这件事,史称“问鼎中原”。接着,楚庄王在平定内乱后,频繁出击,先后攻灭了舒、蓼等小国,降服了陈国、 宋国。公元前597年在必(今河南省郑州市东)之战中,楚庄王又一举歼灭了拥有600辆战车的晋国大军,并继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后当上了霸主,历史上将他们称为“春秋五霸”(另一说是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当时,晋国赵盾已经病死,子赵朔袭职,辅佐着晋景公。晋灵公的宠臣司寇屠岸贾要为晋灵公报仇,就鼓动武将们说:“赵盾犯有弑君大罪,如今他的儿子还是朝中重臣,这怎能允许!”并带着军队围攻赵朔居住的下宫,杀死了赵朔和他的一族。赵朔的夫人因为是晋成公的姐姐庄姬,得以幸免。庄姬正怀着孕,避居于晋景公宫中。不久,她生下了一个男婴,屠岸贾便守住宫门索要男婴。庄姬将男婴藏在胯下,祷告说:“如果天要灭赵氏,你就哭吧;如果天不想灭赵氏,你就别哭。”男婴竟然不哭,得以脱身。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他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抚育这孤儿成人与死,两者哪件难?”程婴回答说:“死容易,抚育孤 儿成人难。”公孙杵臼就说:“那请君承担难的那件事,我去承担容易的,让我先死去吧。”他就带着自己的婴儿躲进山里,然后让程婴假装去向屠岸贾告密,谎称赵氏孤儿躲在山中。屠岸贾大喜,立即派兵随程婴进山,杀死了公孙杵臼和他的儿子。这样,赵氏孤儿就被保全了下来。程婴抱着孤儿躲进山中,给他取名为赵武,这就是著名的“托孤搜孤”的故事。 公元前586年11月,姬瑜病死。姬瑜死后的谥号为定王。 在位期间诸侯年表前606 乙卯 周定王元年 鲁宣公三年 秦共公三年 陈灵公八年 蔡文侯六年 郑穆公22年 宋文公五年 楚庄王八年 齐惠公三年 晋成公元年 燕桓公12年 卫成公29年 曹文公12年 杞桓公31年 前605 丙辰 周定王二年 鲁宣公四年 秦共公四年 陈灵公九年 蔡文侯七年 郑灵公元年 宋文公六年 楚庄王九年 齐惠公四年 晋成公二年 燕桓公13年 卫成公30年 曹文公13年 杞桓公32年 前604 丁巳 周定王三年 鲁宣公五年 秦桓公元年 陈灵公十年 蔡文侯八年 郑襄公元年 宋文公七年 楚庄王十年 齐惠公五年 晋成公三年 燕桓公14年 卫成公31年 曹文公14年 杞桓公33年 前603 戊午 周定王四年 鲁宣公六年 秦桓公二年 陈灵公11年 蔡文侯九年 郑襄公二年 宋文公八年 楚庄王11年 齐惠公六年 晋成公四年 燕桓公15年 卫成公32年 曹文公15年 杞桓公34年 前602 己未 周定王五年 鲁宣公七年 秦桓公三年 陈灵公12年 蔡文侯十年 郑襄公三年 宋文公九年 楚庄王12年 齐惠公七年 晋成公五年 燕桓公16年 卫成公33年 曹文公16年 杞桓公35年 前601 庚申 周定王六年 鲁宣公八年 秦桓公四年 陈灵公13年 蔡文侯11年 郑襄公四年 宋文公十年 楚庄王13年 齐惠公八年 晋成公六年 燕宣公元年 卫成公34年 曹文公17年 杞桓公36年 前600 辛酉 周定王七年 鲁宣公九年 秦桓公五年 陈灵公14年 蔡文侯12年 郑襄公五年 宋文公11年 楚庄王14年 齐惠公九年 晋成公七年 燕宣公二年 卫成公35年 曹文公18年 杞桓公37年 前599 壬戌 周定王八年 鲁宣公十年 秦桓公六年 陈灵公15年 蔡文侯13年 郑襄公六年 宋文公12年 楚庄王15年 齐惠公十年 晋景公元年 燕宣公三年 卫穆公元年 曹文公19年 杞桓公38年 前598 癸亥 周定王九年 鲁宣公11年 秦桓公七年 陈成公元年 蔡文侯14年 郑襄公七年 宋文公13年 楚庄王16年 齐顷公元年 晋景公二年 燕宣公四年 卫穆公二年 曹文公20年 杞桓公39年 前597 甲子 周定王十年 鲁宣公12年 秦桓公八年 陈成公二年 蔡文侯15年 郑襄公八年 宋文公14年 楚庄王17年 齐顷公二年 晋景公三年 燕宣公五年 卫穆公三年 曹文公21年 杞桓公40年 前596 乙丑 周定王11年 鲁宣公13年 秦桓公九年 陈成公三年 蔡文侯16年 郑襄公九年 宋文公15年 楚庄王18年 齐顷公三年 晋景公四年 燕宣公六年 卫穆公四年 曹文公22年 杞桓公41年 前595 丙寅 周定王12年 鲁宣公14年 秦桓公十年 陈成公四年 蔡文侯17年 郑襄公十年 宋文公16年 楚庄王19年 齐顷公四年 晋景公五年 燕宣公七年 卫穆公五年 曹文公23年 杞桓公42年 前594 丁卯 周定王13年 鲁宣公15年 秦桓公11年 陈成公五年 蔡文侯18年 郑襄公11年 宋文公17年 楚庄王20年 齐顷公五年 晋景公六年 燕宣公八年 卫穆公六年 曹宣公元年 杞桓公43年 前593 戊辰 周定王14年 鲁宣公16年 秦桓公12年 陈成公六年 蔡文侯19年 郑襄公12年 宋文公18年 楚庄王21年 齐顷公六年 晋景公七年 燕宣公九年 卫穆公七年 曹宣公二年 杞桓公44年 前592 己巳 周定王15年 鲁宣公17年 秦桓公13年 陈成公七年 蔡文侯20年 郑襄公13年 宋文公19年 楚庄王22年 齐顷公七年 晋景公八年 燕宣公十年 卫穆公八年 曹宣公三年 杞桓公45年 前591 庚午 周定王16年 鲁宣公18年 秦桓公14年 陈成公八年 蔡景侯元年 郑襄公14年 宋文公20年 楚庄王23年 齐顷公八年 晋景公九年 燕宣公11年 卫穆公九年 曹宣公四年 杞桓公46年 前590 辛未 周定王17年 鲁成公元年 秦桓公15年 陈成公九年 蔡景侯二年 郑襄公15年 宋文公21年 楚共王元年 齐顷公九年 晋景公十年 燕宣公12年 卫穆公十年 曹宣公五年 杞桓公47年 前589 壬申 周定王18年 鲁成公二年 秦桓公16年 陈成公十年 蔡景侯三年 郑襄公16年 宋文公22年 楚共王二年 齐顷公十年 晋景公11年 燕宣公13年 卫穆公11年 曹宣公六年 杞桓公48年 前588 癸酉 周定王19年 鲁成公三年 秦桓公17年 陈成公11年蔡景侯四年/郑襄公17年/宋共公元年 楚共王三年 齐顷公11年 晋景公12年 燕宣公14年 卫定公元年 曹宣公七年 杞桓公49年 前587 甲戌 周定王20年 鲁成公四年 秦桓公18年 陈成公12年 蔡景侯五年 郑襄公18年 宋共公二年 楚共王四年 齐顷公12年 晋景公13年 燕宣公15年 卫定公二年 曹宣公八年 杞桓公50年 前586 乙亥 周定王21年 鲁成公五年 秦桓公19年 陈成公13年 蔡景侯六年 郑悼公元年 宋共公三年 楚共王五年 齐顷公13年 晋景公14年 燕昭公元年 卫定公三年 曹宣公九年 杞桓公51年 吴寿梦元年 明代藩王周定王人物概述朱橚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一l398)的第五个儿子,明成祖朱棣(1360—1424)的胞弟。他的母亲高皇后是历史上一位贤慧的女性,对子女要求严格,尤其注重对小儿子朱橚的管教。这与朱橚后来的成长可能有某种关系。洪武三年(1370),他被封为吴王。驻守凤阳。洪武十一年(1378)改封为周王,十四年(1381)到开封任职。少年时的朱橚好学多材,有远大的抱负,常想着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以传名后世。他政治上比较开明,到开封以后,执行恢复农业生产的经济政策,兴修水利,减租减税,发放种子,做了一些有益于生产发展的事。 朱橚与靖难之役周定王朱橚(1361年8月9日-1425年),为明太祖朱元璋嫡生第五子。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了保持朱姓皇室的长久统治,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实行分封制,于洪武三年(1370年),分封其九子为王,建藩于各战略要地,让他们“夹辅王室”,镇摄四方。朱橚被封为吴王。后来朱元璋认为吴地乃国家财赋之地,不适宜建藩,于洪武十一年(1387年),将朱橚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才命朱橚就藩于开封。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因其长子朱标早丧,皇太孙朱允炆(音wén)继位,史称建文帝。朱允炆为皇太孙时,就已感到“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五《削夺诸藩》),以及他们“拥重兵,多不法”(《明史》卷一百四十一)的威胁,因此他一即位,就开始削藩。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据“祖训”(朱元璋怕权臣擅政,规定地方藩王有清君侧的权利)起兵南下。由于燕王的势力强大,朱允炆就先对燕王的同母弟、为人懦弱且胸无大志的周王朱橚下手,将他逮捕并废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燕王朱棣经过三年多的战争,攻下南京,即皇帝位,史称明成祖。朱棣黄袍加身后,对代己受过的弟弟朱橚倍加恩宠,不仅恢复他的爵位,而且又加禄五千石。不久,朱棣为了自己的皇位永固,又设计收回了朱橚的武装力量。即使这样,明成祖对朱橚仍不放心,后来他把自己的护卫兵马献给明成祖,以示自己绝无反意,才得以善终。 基本信息对医药的兴趣 青年时期朱橚就对医药很有兴趣,认为医药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他组织一些学者编撰过《保生 余录》方书两卷,随后着手方剂学巨著普剂方的编著工作。洪武二十三年(1389),他被流放到云南。在这期间,朱橚对民间的疾苦了解增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于是他组织本府的良医李佰等编写了方便实用、“家传应效”的《袖珍方》一书。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底,朱橚回到开封。他深知编著方书和救荒著作对于民众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并利用自己特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在开封组织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学者,如刘醇、滕硕、李恒、瞿佑等,作为研究工作的骨干;召集了一些技法高明的画工和其他方面的辅助人员,组成一个集体。大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打下了“开封周邸图书甲他藩”的坚实基础。又设立了专门的植物园,种植从民间调查得知的各种野生可食植物,进行观察实验。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出色的科研工作的领导者和参加者。尽管他在建文初(1399)再被流放到云南一次,但他从未间断有关方剂学和救荒植物的研究工作。15世纪初,由他亲自订定,滕硕和刘醇协助编写的《普剂方》编成。永乐四年(1406),朱橚在本草学上别开生面的《救荒本草》一书刊行。后来,朱橚还作了《元宫词》百章。 人物主要著作 朱橚组织和参与编写的科技著作共4种,分别是《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保生余录》,全书两卷。《袖珍方》全书四卷,3000多方,其中有些还是周府自制的。这部著作编著严谨,“因疾授方,对方以授药”。总结历代医家用方经验,“条方类别,详切明备,便于应用。《袖珍方》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余次,可见受医家重视的程度。它的发行,对中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普济方》是被认为“采摭繁富,编次详析,自古经方更无赅备于是者”(《四库全书提要》)的巨著。全书共168卷。其中有方脉总论、运气、脏腑、身形、诸疾、妇入、婴儿、针灸、本草共100余门,计1960论,2175类,61739个药方,239图。对于所述病症均有论有方,保存了大量明以前失散的文献,为后代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引用其中的方剂就特别多。当然,该书也存有不少重复抵牾的地方。 在所有著作中,《救荒本草》可能是成就最突出的。如果说《普济方》重在整理综合前人的成就,则《救荒本草》是以开拓新领域见长。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大体上都是赋税繁重,灾害频繁,劳动人民生活很苦,常用草根树皮果腹。元代又加上民族压迫极其严重,到明初战乱刚停时,人民尚未得到休养生息,生活更苦,吃糠咽菜成为常事。劳动人民在长期食用野生植物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性的知识,急待加以总结和提高。另一方面,中国自古药食同源,本草学的发展也为对野生植物的认识和利用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和方法。朱橚和他周围的学者们,正是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进行《救荒本草》的编著的。但《救荒本草》具有资源调查性质,其编缀仅以食用植物为限,这一点又与传统本草有所区别。可以说,《救荒本草》作为一种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是从传统本草学中分化出来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发展的一个标志。《救荒本草》全书两卷,共记述植物414种,其中近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书中所没有记载过的。与传统本草著作不同,朱橚的描述来自直接的观察,不作繁琐的考证,只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植物形态等表述出来。描述一种植物,即附一插图,图文配合相当紧凑。就形式而言,很有区域被子植物志的意味。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书的图比以往本草著作中的都准确、真实。所以无论是从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作者有实验植物园,可以随时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救荒本草》在植物描述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能抓住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如花基数、叶脉、花序等。此外还使用了一些易为学者和民众接受,能够简洁、确切地描述出植物特征的植物学术语。对植物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这本书中,朱橚记载了一些新颖的消除某些食用植物毒性的方法。基于经典本草书中豆可以解毒的说法,他想出用豆叶与有毒植物商陆(phylotacca acinoca)同蒸以消其毒性的制备法。在讲述白屈菜的食用时,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用细土与煮熟的植物体同浸,然后再淘洗以除去其中有毒物质。有人认为近代植物化学领域中吸附分离法的应用,可能始于《救荒本草》。 朱橚的《救荒本草》不仅在救荒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由于开创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书在明代翻刻了几次,还有不少文人学者纷起仿效,形成了一个研究野生可食植物的流派。明代本草学家李时珍认为《救荒本草》“颇详明可据”。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不仅引用了其中的材料,而且还吸收了它描述植物的先进方法。明代徐光启编撰的。《农政全书》将《救荒本草》全文收载。清代重要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草木典”的许多图文也引自《救荒本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吴其濬在撰写《植物名实图考》这部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时,不但效法朱橚通过实际调查和收集实物的方法来取得第一手资料,而且直接引用了《救荒本草》中的大量图文。从这些事实看,朱橚的著作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学术界,确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著作流传到日本 17世纪末,《救荒本草》传到了日本。它以其内容实用,记事适切,绘图精致的鲜明优点,博得日本学者的青睬和强烈关注。享保元年(1716),江户中期的重要本草学家松冈恕(玄达成章,1668—1746),从《农政全书》中析出《救荒本草》,专门对之进行训点和日名考订,而后在京都、滕野九郎兵卫等地刊行,书名是《周宪王救荒本草》。全书14卷,目录一卷,收植物413种,宽政十一年(1799),著名本草学家小野兰山(职博,1729—1810)得到了嘉靖四年版的《救荒本草》后,据之为蓝本对松冈本进行正误补遗,出了名为《校正救荒本草、救我野谱并同补遗》的第二版,收载植物种数为414种。天保十三年(1842)小野的孙子蕙亩(职孝,卒于1853年)写成平易简明的《救荒本草启蒙》14卷,共四册刊行。 《救荒本草》的广为传播,引起了当时日本学者的巨大兴趣,不仅研究文献非常多、而且还出现一些类似的著作。如佐佐木朴庵天保年间的《救荒植物数十种》、《救荒略》、馆饥的《荒年食粮志》等。除此之外,朱橚种植物于植物园以便观察记录的方法也给日本的本草学界及后来的植物学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岩崎常正见《救荒本草》在日本翻刻后,许多本草学家对其中植物存在不少疑问。他决心弄清楚这些问题,亲自到山野考察采集,几年工夫盆栽园培植物2000余种,根据实物把每种植物的形状临摹下来,编辑成书。他不但弄清楚了以往本草学家一直未明的一些问题,写成研究《救荒本草》很有成就的著作——《救荒本草通解》,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持续努力,最终写成了当时植物学上最有价值,彩色图说2000余种植物的《本草图谱》。岩崎还于1828年创立了本草学会,把应用博物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正如上野益三所说:“《救荒本草》对植物产地、特征、记载简洁,绘图准确,有《本草纲目》等书所无的内容,这无疑对本草学的博物学化有很大的影响。” 日本科学史界认为宇田川榕菴所著的《植学启原》是植物学从有用植物学脱离出来而成为“纯正植物学”的教科书,这本书较详尽地指导了后来的植物学,功业很大。日本近代植物学奠基人牧野富太郎研究认为,宇田在翻译这本西方植物学著作时也曾受益于《救荒本草》。其中一些果实分类术语是来自《救荒本草》的。事实表明,《救荒本草》对当时日本的救荒和植物学的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 对《救荒本草》的评价 《救荒本草》这部著作以自己出色的植物学成就,赢得了当代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1881年,俄国植物学家E.贝勒(Bretschneider,1833—1901) 在《中国植物志》 (Batanicum Sinicum)一书中,曾对其中的176种植物进行学名鉴定,并认为其中的木刻图早于西方近70年。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W.T.施温高(Swingle)认为《救荒本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并仍然是当时最好的研究救荒食用植物的 专著。他还认为中国人对救荒植物的关注,促成了中国今天拥有大量的栽培植物,它的数量很可能是欧洲的10倍和美国的20倍。到了40年代,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B.E.Read,1887—1949)对书中的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写了一部题为《<救荒本草>中所列的饥荒食物》(Famine food listed in the Chiu Huang Pen Ts’ao)的专著。列出了书中358种植物的汉名、已知学名、英文名称、化学成分和在其他国家食用的情况。美国植物学家H.S.里德(Reed)在《植物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plant sciences)中指出,朱橚的书是中国早期植物学一部杰出的著作,是东方植物认识和驯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美国科学史家G.萨顿(Sarton,1884一1956)在《科学史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一书中,对朱橚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朱橚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他的植物园是中世纪的杰出成就,他的《救荒本草》可能是中世纪最卓越的本草书。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等认为,朱橚等人的工作是中国人在人道主义方面的一个很大贡献。朱橚既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家庭妃 正妃:冯氏(宋国公冯胜女) 侧妃:杨氏 子 长子 朱有炖 周宪王 二子 朱有熏 汝南王 三子 朱有烜 顺阳怀庄王 四子 朱有爝周简王 五子 朱有熺新安王 六子 朱有灮 永宁靖僖王 七子 朱有煽 汝阳恭僖王 八子 朱有爌 镇平恭定王 九子 朱有炥 宜阳康简王 十子 朱有颎 遂平悼恭王 十一子 朱有煴封丘康懿王 十二子 朱有熼 罗山悼恭王 十三子 朱有炯 内乡恭庄王 十四子 朱有燆胙城庄简王 女 仪封郡主,洪武三十五年十月己未下嫁溥子春。 兰阳郡主,洪武三十五年八月下嫁徐茂先。 信阳郡主,永乐二年七月戊寅下嫁盛瑜。 南阳郡主,永乐三年五月乙未下嫁张仪。 兰阳郡主,永乐三年五月乙未下嫁程和。 荥阳郡主,永乐四年九月丁巳下嫁张义。 新乡郡主,永乐四年十一月下嫁张琳。 宁陵郡主,永乐九年三月甲子下嫁钱钦。 宜安郡主,永乐十二年九月下嫁蔡义。 陈留郡主,永乐九年三月甲子下嫁冯训。 周王世表周定王 朱 橚 周宪王 朱有炖 周简王 朱有爝 周靖王 朱子垕 周懿王 朱子埅 周惠王朱同镳 周恭王朱睦柛 周庄王 朱朝堈 周敬王 朱在铤 周端王 朱肃溱 周 王 朱恭枵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