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鸡毛文书 |
释义 | 基本解释【字形】鸡毛文书: 【拼音】jī máo wén shū 【解释】紧急传递的书信。 历史记载鸡毛文书,是指古代传送紧急文书,在封套上插鸡毛为记,又称为鸡毛信,源自于秦汉时代的羽檄。檄,即檄文、檄书,是指古代官方用于征召、声讨等的文书。据颜师古《汉书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疾速也。”大意是说,檄文是写在木简上的文书,长一尺二寸,是官方于征召时所用的文书。如果战事紧急,就在檄文插上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另据《史记.卢绾传》中载︰“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曰︰“魏武帝《奏事》曰:‘今边有小警,辄露檄插羽,飞羽檄之意也。’骃按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 因此,必须迅速传递的紧急军事文书就称为羽檄。即表示信件的传递应如鸟疾飞般的迅速,又称为羽毛书、羽书。如《文选.左思.咏史》诗:“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此外,据清朝顾张思《土风录.卷二.鸡毛文书》记载︰“《汉书.光武纪》注引魏武《奏事》曰:‘有急,以鸡羽插木檄,谓之羽檄。’此今鸡毛文书所祖。”由此可知,鸡毛文书的前身即为羽檄,檄文上所插的羽毛,除鸟类羽毛外,也有使用鸡毛。 那么,古代紧急军事书信,除了用鸟羽为标志,为什么还选用鸡毛呢?究其原因,应是古人对鸡有很高评价,如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中载︰“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文中赞美鸡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也因此鸡被视为“五德之禽”。除此之外,古人一向视鸡为吉祥的象征,寓意逢凶化吉。不过,也可能是因为鸡毛的取得往往比鸟类羽毛更容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