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台湾省铁路
释义

台湾高速铁路北起台北,南至高雄左营(未来计划延至高雄车站),采用法国TGV和日本新干线混合系统,由台湾高铁公司负责兴建及营运,预定于2006年10月开始营运。

概览

发展历程

台湾原属中国福建省。中法战争后单独设省。刘铭传于1887年奏准修建台湾省铁路。线路以台北为中心,向东到基隆港,向西南到新竹,分别于1891年和893年建成,两段共长约107公里,轨距1,067毫米,轨重每米18公斤。

台湾铁路1874年,日本占领琉球群岛后开始武装侵扰台湾,随后西班牙也扬言要从它占领的菲律宾群岛进攻台湾。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台湾的防务起用洋务派丁日昌为福建巡抚(台湾隶属福建)。

1876年,丁日昌到台湾视察后即上奏朝廷,强调了建筑铁路的重要性。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葆桢等重臣也认为台湾修建铁路“功用最大”,“无事时运货便商,有事时调兵通信”;清政府总理衙门也认为在台湾举办铁路是“经理全台一大关键”。既然朝廷上下看法一致,1877年4月7日清政府决定要丁日昌“审度地势,妥速筹策”。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台湾首次单独设省。首任巡抚为刘铭传。1887年初,刘铭传再次以加强防务、开展商务为理由,上奏朝廷请求重建台湾铁路并很快获得批准。

1887年春,刘铭传正式主持修建台湾铁路,选定临时省城台北西约8公里的大稻埕作为铁路枢纽,往东北到基隆,往南经过彰化(计划中的新省城)直到原先的旧省城台南府。由于筑路器材主要购自英、德两国,工程设计也聘用英籍工程师,所以铁路采用的是英国标准。1887年3月,从大稻埕到基隆段开始建筑,几个月以后,往南的铁路也开始修建,台湾的第一条铁路终于破土动工了。 1891年秋,台北基隆段完工;1893年,又完成了台北至新竹的线路。从基隆到新竹共设车站15处,开办了直达班车,使用命名为“腾云”、“御风”、“超尘”和“掣电”号4台机车牵引。

台湾铁路的修建,使得西方列强十分眼红英国在中国扩大的影响,分食中国的野心也更加膨胀,都想借助修路谋取利益。因此当铁路修到新竹后,清政府一方面惧怕刺激列强的贪欲,一方面经费也难以继续筹集,所以工程没有全部完成就停止了。这样,化了6年时间只建成了从基隆经台北到新竹全长99公里的铁路,工程总计耗银达130万两。

台湾铁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于1825年首先诞生在英国,大约十多年后,有关铁路、火车的知识方陆续传入中国,但铁路在中国的命运远比在英国曲折艰难得多。早在清朝同治中叶便有人主张效法西洋,修筑铁路,但此议一出立即遭到顽固保守的封建臣僚们一致反对,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再无人提及。台湾铁路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兴筑的。

1874年,日本占领琉球群岛后开始武装侵扰台湾,随后西班牙也扬言要从它占领的菲律宾群岛进攻台湾。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台湾的防务起用洋务派丁日昌为福建巡抚(台湾隶属福建) 1876年,丁日昌到台湾视察后即上奏朝廷,强调了建筑铁路的重要性。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葆桢等重臣也认为台湾修建铁路“功用最大”,“无事时运货便商,有事时调兵通信”;清政府总理衙门也认为在台湾举办铁路是“经理全台一大关键”。既然朝廷上下看法一致,1877年4月7日清政府决定要丁日昌“审度地势,妥速筹策”。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台湾首次单独设省。首任巡抚为刘铭传。1887年初,刘铭传再次以加强防务、开展商务为理由,上奏朝廷请求重建台湾铁路并很快获得批准。

1887年春,刘铭传正式主持修建台湾铁路,选定临时省城台北西约8公里的大稻埕作为铁路枢纽,往东北到基隆,往南经过彰化(计划中的新省城)直到原先的旧省城台南府。由于筑路器材主要购自英、德两国,工程设计也聘用英籍工程师,所以铁路采用的是英国标准。1887年3月,从大稻埕到基隆段开始建筑,几个月以后,往南的铁路也开始修建,台湾的第一条铁路终于破土动工了。 1891年秋,台北基隆段完工;1893年,又完成了台北至新竹的线路。从基隆到新竹共设车站15处,开办了直达班车,使用命名为“腾云”、“御风”、“超尘”和“掣电”号4台机车牵引。

1991年建成通车的南回铁路(屏东—台东)已使台湾形成环岛铁路网。2000年以来台湾又在建设台北市地下铁道及高雄至屏东的双轨铁路。

2006年底,台湾建成了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全长345公里的高铁贯通台湾西岸,以台北(台北火车站)为起点,经板桥、桃园、新竹、台中、嘉义、台南至高雄左营,共八个车站。从台北到高雄仅需要两个小时。

2008年5月15日,台湾铁路实施年度时刻表调整,太鲁阁号和区间快车大幅增班,普通车并同时退出宜兰线营运,改点幅度为历年最大。

传统铁路

传统铁路为1067mm轨距,全由“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经营,主要由环岛干线铁路及数条支线构成。

环岛:纵贯线(于竹南及彰化间的路段又分为台中线及海岸线)、屏东线、南回线、台东线、北回线与宜兰线组成

支线:平溪线、内湾线、集集线、深澳线、林口线、旧山线、台中港线、花莲港线(部分废止)、高雄临港线(拟改建轻轨)、基隆港线(2003年底部分废止,拟改建轻轨),及部分军用或连结食品、工业工厂专用线组成。

过去尚有淡水线(改建捷运线)、新店线(南段改建捷运线)、中和线(终点站改建捷运车站及机厂)、松山线(军用机场支线,已拆)、东港线、东势线、神冈线(军用机场支线)等线。计划兴建则有六家线、沙仑线、恒春线、海生馆线、北宜直线铁路等。

轻便铁路

·林业:今日仅存林务局阿里山森林铁道、乌来台车为客运用。

·糖业:称为糖业铁路,昔日密布全台,如今仅残存数小段作为观光客运用。

·盐业:已全废。

捷运

都会区捷运目前在台北县市、桃园县、高雄县市等地使用或兴建。新竹、台中、台南等县市则在规划中

曲折诞生

1874年,日本占领琉球群岛后开始武装侵扰台湾,随后西班牙也扬言要从它占领的菲律宾群岛进攻台湾。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台湾的防务起用洋务派丁日昌为福建巡抚(台湾隶属福建)。

1876年,丁日昌到台湾视察后即上奏朝廷,强调了建筑铁路的重要性。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葆桢等重臣也认为台湾修建铁路“功用最大”,“无事时运货便商,有事时调兵通信”;清政府总理衙门也认为在台湾举办铁路是“经理全台一大关键”。既然朝廷上下看法一致,1877年4月7日清政府决定要丁日昌“审度地势,妥速筹策”。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台湾首次单独设省。首任巡抚为刘铭传。1887年初,刘铭传再次以加强防务、开展商务为理由,上奏朝廷请求重建台湾铁路并很快获得批准。

1887年春,刘铭传正式主持修建台湾铁路,选定临时省城台北西约8公里的大稻埕作为铁路枢纽,往东北到基隆,往南经过彰化(计划中的新省城)直到原先的旧省城台南府。由于筑路器材主要购自英、德两国,工程设计也聘用英籍工程师,所以铁路采用的是英国标准。1887年3月,从大稻埕到基隆段开始建筑,几个月以后,往南的铁路也开始修建,台湾的第一条铁路终于破土动工了。

1891年秋,台北基隆段完工;1893年,又完成了台北至新竹的线路。从基隆到新竹共设车站15处,开办了直达班车,使用命名为“腾云”、“御风”、“超尘”和“掣电”号4台机车牵引。

台湾铁路的修建,使得西方列强十分眼红英国在中国扩大的影响,分食中国的野心也更加膨胀,都想借助修路谋取利益。因此当铁路修到新竹后,清政府一方面惧怕刺激列强的贪欲,一方面经费也难以继续筹集,所以工程没有全部完成就停止了。这样,化了6年时间只建成了从基隆经台北到新竹全长99公里的铁路,工程总计耗银达130万两。

发展年表

1887年: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兴建铁路第一阶段:基隆—台北开启台湾铁路建设的先河,也是全中国的二条官办铁路,总共28.6公里,为1.067宽窄轨。

1888年:清朝,台湾由英国进口(腾云、御风号)两部蒸气机车。

1889年:清朝,台湾铁路建设由台北延伸到新竹,全长106.7公里。

1891年:清朝,刘铭传兴建铁路铁路第一阶段:台北—基隆铁路完工。

1893年:清朝,第二个阶段铁路建设,至台北经桃园、中坜至新竹共78.1公里,完工通车。

1898年:日据,日本总督府继续将台湾铁路向南建设,完成纵贯线:自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台南-高雄称,同时也完成台北-淡水支线、高雄-九曲堂支线。

1908年:日据,日本政府为了开发台湾资源,将铁路由新竹延伸到高雄完成南北纵贯线。

1917年:日据,完成东部铁路花莲港-玉里全长87.1公里,历时八年采用和糖业铁路相通0.762轨距系统。因此可以和台东糖业公司原先所兴建的玉里台东83.3公里糖业铁路连轨。

1919年:日据,完成基隆-台北之间双轨工程。

1922年:日据,完成海线铁路:自竹南-后龙-大甲-清水-彰化,历时三年。

1924年:日据,完成宜兰线:自八堵-瑞芳-宜兰-苏澳历时七年。

1926年:收购台东糖业公司原先所兴建的玉里台东83.3公里糖业铁路。完成“东线”铁路,全长170.3公里,也在陆续完成完成台北-竹南,台南-高雄之间双轨工程。

1927年:日据,收购电力公司建造水力发电厂而兴建的产业铁路成为集集支线。

1929年:日据,收购自台阳媒矿公司产业铁路 成为平溪线。

1941年:日据,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台湾铁路遭受盟军轰炸,轨道路线、场站设备受到严重破坏。

1947年:发生“二二八事件”,波及部份铁路员工,八堵车站目前建有纪念碑。

1948年:启用大陆人才管理铁路,省政府将台湾铁路管理委员会改组成为台湾铁路管理局。台铁改组首任局长:郎钟騋。

1949年:台湾铁路第二任“局长”:莫衡,莫衡是铁路专家,在大陆曾经担任交通部主任秘书、陇海铁路局长,是历任局长在位最长的,共12年,1972年退休。

1949年:“对号特快”,是台湾铁路史上最早的“特快车”

1950年:美援铁路顾问进驻台湾

1951年:内弯线完工(27、9公里),台北高雄间,开行铭传号、成功号列车。

1954年:九月分开行“飞快车”,北高之间五小时半。

1955年:飞快车开始进用飞快车小姐,在列车上服务,比照飞机空中服务员办法,施以严格的服务训练,免费供应茶水、报章杂志、午餐供应排骨。开启餐旅服务先河。

1956年:台北—高雄开行柴油飞快车。

1957年:神冈线完工 8.7公里,台北-桃园间完成自动闭塞行车号志系统。开行对号特快车使用坐卧两用座椅。

1958年:金门发生823炮战,铁路高雄港、神冈支线担任重要补给运输任务。

1959年:东势线完工14.1 公里,八七水灾大肚桥断,山线铁路遭受严重破坏。

1960年:启用“中央控制行车制CTC”,该列车密度高、便利列车交会,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动力柴油化,开始引GM进柴电机车。

1961年:台北—高雄开行观光号特快车。

1963年:将“观光号”加装空调,这是台湾铁路冷气客车的开始。

1964年:海线竹南彰化完成启用CTC行车号志系统。

1965年:中和线完工6.5 公里

1966年:开行“光华号”,北高间四小时四十分更刷新了台铁速度纪录。

1967年:林口线完工6.5 公里

1968年:台湾铁路与大专院校“建教合作”,培养铁路人才,由铁路提供学费,并发给学生生活津贴,成为铁路现今高级干部。

1970年:彰化-台南双轨工程完工,台铁开行了“莒光号”。

1972年:新建完成七堵驼峰调车场:以适应基隆港腹地狭小,选择在七堵设置分类调车场,将基隆港基隆车站的货物拖到七堵驼峰调车场重新编组,这是一种效率极高的调车场,调车机将货车推到驼峰高点,再由塔台调度员控制,使车辆溜放进入分类车道,车道同时装设自动减速装置。

1974年:台中港线完工7.8 公里。

1979年:西部干线电气化完工,行驶EMU100自强号列车。

1980年:北回铁路完工,开行“冷气对号”,初期附挂在莒光号的后面,又称“莒兴号”。

1982年:花莲 /年东(拓宽) 为1.067M,长162.2 公里。

1985年:南回铁路卑南-知本通车营运。

1989年:台北市铁路地下化第一期工程完工通车。

1991年:购入第一批“EMU400通勤电车”。

1996年:购入“PP推拉式自强号”。

创建背景

简介

台湾铁路创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刘巡抚刘铭传所倡导,刘铭传是眼光远大,才识兼备的军事政治家。早在清朝同治中叶便有人主张效法西洋,修筑铁路,但此建议一出立即遭到顽固保守的封建臣僚们的一致反对,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再无人提及。

社会背景

刘铭传洞察铁路对国防、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性,中法战争后,刘铭传出任台湾巡抚,便于1887年4月13日又一次奏请朝廷要在台修筑铁路。他实地考察了台湾岛全境,从防务和商务的角度强调在台湾修造铁路的重要性。刘铭传的奏折分析中肯,再加上当时已有津沽铁路修筑在先,国内形势已非7年前可比,因此,刘铭传此次所请获得朝廷批准,“旨准其开办”。这样刘铭传修筑铁路的理想历经7年的努力争取,终于在台湾有了实现的机会。

刘铭传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时期,正向亚洲进行疯狂的掠夺和侵略,中国首当其冲。他目睹外国侵略者对我国“欺凌挟制”,深切感到不富国强兵无以御侮图强。刘铭传拿中国的贫弱与俄日的富强做比较,认为其中的不同点在于是否修造铁路。当然,国家的强弱并不在于有无铁路,这不是问题的根本,但刘铭传把铁路上升到这一高度来认识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将铁路看做防范日俄入侵的“御侮”措施,与同时代的政治家相比,其思想境界略胜一筹。如果说刘铭传1880年上折奏请修筑铁路是以“御侮”为要义的话,那么1887年的奏请更倾向于“图强”之所急需。从“图强”的角度看,台湾历来交通落后,对发展经济很不利,只有修筑铁路,才是“富强至计”,因为“铁路是国家命脉”,这才是时代赋予台湾发展的商机。

建设

台湾远踞东南边陲,两岸隔海相望,岛内居民大多是大陆沿海移民,他们在新的创业环境中更富有冒险与革新精神,而且台湾的商绅与海外联系较多,较早具备开放的观念,与内陆居民相比,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与接受能力,强烈的重商观念促使他们不懈地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使刘铭传在台湾兴筑铁路阻力较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