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激素型股骨头坏死
释义

股骨头坏死是一世界顽症,由于其病因复杂,治疗困难,治疗不及时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而被人们称"不死的癌症",可见其危害有多大。100多年来,随着人们对股骨头坏死的不断深入研究,对骨坏死的发病因素有了较明确的认识。目前,临床研究发现病因第一位是激素,超过总发病率的57%。

一. 激素型股骨头坏死

随着激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合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例也日益增多,目前,临床研究发现股骨头坏死病因第一位就是激素,超过总发病率的57%。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摄入激素的途径和剂量有关,也与每个人各体差异和敏感性有关。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总剂量过大,或短期过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引起股骨头坏死,有报道患者摄入总剂量超过相当强的松总剂量200mg以上时,其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增高;摄入途径与坏死的关系:关节腔注射>静注>口服,但也有个体差异。而大量饮酒者,以及糖尿病、类风湿病患者,再大量应用激素,其股骨头坏死发病率会更高。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大多是因眼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病、皮肤病、脑部疾患或发热不退而应用了大量激素,短则1周,长至数月或数年,后会出现膝部或髋部隐痛,并进行性加重渐跛行,伴有髋关节功能不同程度的受限,经X线片、CT或核磁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因该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常见的误诊原因:早期膝关节疼痛误诊为关节炎;髋及下肢痛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发病误 诊为髋关节结核等,应引起注意。故对于有上述症状体征者,应尽快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二. 激素致股骨头坏死的机理

脂肪栓塞学说:应用激素后,使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形成高脂血症,同时,使股骨头内脂肪细胞膨胀,致血管栓 塞或受挤压,造成股骨头内骨细胞缺血而坏死。

三. 激素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

激素型股骨头坏死具有显著的发病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用药历史 在激素型股骨头坏死的病人中,必然有明显的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历史。不论是因患者其他何种疾病,短时期大剂量应用或较长时间的小剂量或维持量应用激素者,均可发生股骨头坏死。其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急缓,与应用激素药物剂理及总量的大小有关。发病最快者可在应用激素药物后三个月开始发病,最慢者可在用药后三年发病。在应用激素药物的同时,还与非激素类抗炎止痛药物长期交替使用的历史。也有些病人还常伴有轻微髋部外伤史。

二、双侧发病 激素药物引起的股骨头坏死,多是双侧股骨头坏。虽然在病人就诊的某一阶段是单侧坏死,但是最终还是双侧股骨头坏死。

三、临床症状与体征

1、髋部疼痛,是此病的主要症状。开始时呈隐渐性钝痛,有时可出现急剧痛发作。疼痛部位以腹股沟区为主,并向大腿、臀部、膝部及腰部放散。因此,常常误诊为腰病或膝病。站立或行走增多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

2、患肢厥冷:在主诉髋痛的同时,多数病人还陈述肢冷。有的病人述说患肢像冰那样凉,有的病人反应患肢从里向外凉,像从骨头里往外冒凉气那样,冷中伴痛。

3、患肢短缩:病人常常自诉患肢比健肢短,检查时也可见双下肢不等长。由于病情不同,患肢短缩的情况不同。

4、患肢肌肉萎缩:患者就诊时均自诉患肢变细,从臀部、大腿到小腿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肌肉容量及肌张力均明显降低,肌肉松弛,从而患肢无力。

5、跛行:由于患肢短缩,肌萎无力,便会出现跛行。病情较轻者跛行不明显,但令病人快走或跑步时则明显表现出来,如为双侧发病者则表现步态蹒跚,或呈“鸭步”。

6、压痛:检查时,在髋关节周围均有压痛,尤以腹股沟、内收肌处压痛明显,在活动髋关节时,可出现活动痛。

7、关节活动受限:病人患病初期即感髋关节僵硬。由于疼痛,肌肉痉挛,而致关节外展、内收、伸屈、旋转均受限。检查时可见“4”字征阳性,托马氏(Thomas)征阳性。下蹲、盘腿动作均明显障碍,到病变后期,股骨头变形,患髋可出现半脱位,可出现川德伦堡(Trendelenburg)氏征阳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