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
释义

简要概述

实验室简介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于2006年更名,曾用名为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研机构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该实验室在世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的支持下,于1989年正式批准建设,1995年9月正式建成,同年对外开放,并在1998年5月以较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评估。目前,闻邦椿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高峰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积极贯彻执行“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几年来,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同建成初期相比,有较大程度发展和提高,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研究方向

实验室的主要学术方向和研究内容为:解决工程领域中有关机械结构和系统的振动、冲击、噪声及故障诊断学科前沿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及工程应用问题,探索新的减振、防冲、降噪方法,探索新的振动和噪声的智能控制及预报方法,探索新的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理论及方法,发展相关的实验分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新型软、硬件,提高机械设备性能指标、改善机械设备的力学状态与声学环境,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

项目成果

实验室科研工作具有特色、成绩卓著。自实验室建成以来,先后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70余项,省部委重大(点)项目6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实验室建设以来,获得包括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等奖项在内的各类科研成果奖近百项,其中“大型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获得199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浮伐技术研究”获得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大量被SCI、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获准国家发明和适用新型专利30余项。

交流合作

实验室通过合作研究、访问考察、主办或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同国外研究机构和学术界保持广泛的接触与合作交流,每年该类交流与合作活动在20次以上,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实验室的国际影响与知名度。在学术交流方面,实验室在1999年12月份承办了由五个全国学会(振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以及力学)联合发起的第七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2001年又成功主办了第一届“振动与噪声的诊断、分析与控制”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主办了“中日环境信号处理与噪声控制”双边学术交流会议。实验室承办了“振动与冲击”和“噪声与振动控制”两份学术期刊,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

特色鲜明

实验室近年来在若干领域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确立了领先地位。在水下声隐身和反隐身研究中从吸声材料结构设计到吸声机理等方面建立了有效实用的数学物理模型,提出了亮点模型,为提高消声瓦的研究水平奠定了基础,并使我国的声隐身技术研究水平步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目前有关研究成果已在型号项目中获得成功应用。在机械设备远程故障诊断方面,在多年研究成果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了基于Internet的完全Web化的远程监测、分析和诊断的独特体系结构,当前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的支持下,正在研制新型实用的设备远程诊断系统。在轨道交通噪声治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针对大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研制成功了防雨尘宽频带阻抗复合型的吸声型声屏障,具有外型美观、易清洗、防雨尘、成本低和寿命长等优点。该型声屏障在交通噪声的主要频率范围100—5000Hz内的平均吸声系数达0.83,其中的关键技术为国内首创,已获国家专利3项。当前在上海莘闵高架轨道交通声屏障的招投标中,本型声屏障一举中标,并已同有关单位签定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将于2002年12月全面建成。在舰艇抗冲击特性研究中,在舰船整体结构及机舱区冲击动力学仿真、舰载设备非线性冲击动力系统力学建模以及充液管道系统振动控制和抗冲击研究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和地位。先后完成了xxx舰主动力系统抗冲击损伤研究等多个课题,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础上,又承担了总装备部多个的“十五”预研课题。

人才队伍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6人,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工、研究员)20人,客座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60余人,每年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50人。实验室具有两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及一大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长期以来通过研讨班、重大课题和学术交流等形式,重视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其中包括第三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一名,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两名等,同时,也获得多个省部级教学奖励。目前实验室已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制订出新的发展规划,拟在进一步拓宽学科方向的同时,结合地处上海的特点,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两院院士

阮雪榆:中国工程院院士

阮雪榆院士于1933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所长、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上海交通大学C3P联合研究室主任、瑞士FEINTOOL公司高级顾问、韩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杂志编委、德国《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杂志编委、国际环境保护与制造委员会(ICEM)常务委员。

阮雪榆院士是国际知名的塑性加工和模具技术专家,我国冷挤压理论与技术的开拓者,在国内外首创冷挤压许用变形程度理论,并首先研究成功黑色金属的冷挤压技术,著有《冷挤压技术》等4部专著,对指导和推动我国冷挤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曾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项目。阮雪榆院士获得多项国家、部、市奖和国际奖励。

阮雪榆院士在国内率先将CAD/CAM、数值模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引入到塑性加工和模具制造领域。并于198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第二轻工业局的共同支持下建立了集科研、教学和生产为一体的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先后完成科研成果400余项,成果转移和技术服务覆盖了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多个国家,涉及机械、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等10多个行业。1994年国家计委在上海模具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批准成立了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阮雪榆院士领导的科研队伍针对高新技术的特点,有效地实施了“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和工程支持”的战略,以模具为载体和切入点,在先进制造技术的实施和应用方面完成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首次提出了与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共建联合研究室,帮助企业解决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既得到了充分的资金支持,也学习到了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高新技术的管理模式,更得到了最新的战略和技术信息。他先后建立了30多家联合研究室和应用中心,如上海汽车-上海交通大学汽车模具联合工程中心、福特-上海交通大学C3P联合研究室、瑞士FEINTOOL联合研究室和美国DOCUMMEN航空结构联合软件开发中心等。

阮雪榆院士实施的高技术发展新战略,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批准,在交通大学成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冷锻教席”。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经过国家验收认为中心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开发和综合能力及队伍”,受到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评价。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的官员到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美国专家认为“中国模具CAD国家工程中心要比美国任一工程研究中心好得多”。美国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stitute)2007年6月的工程研究中心(ERC)报告中,该所调研了11个国家73个工程研究中心,将阮雪榆院士领导的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列于首位。

阮雪榆院士共指导博士研究生140名,博士后9名,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谢友柏: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友柏,男,1933年9月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内然机制造专业,留校在机械原理及零件教研室任教,1957年随学校迁至西安。1984年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博士点首任博士导师,1986年被聘为教授。1988年任该校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所长。1979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会成立,任第一,二,三届理事会副会长,1992年任理事长;与此同时还担任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其它兼职有《摩擦学学报》副主编,《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兼职教授,英《Proc IMechE,Part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Fribologhy》编委等。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谢友柏从事机械学、摩擦学研究及教学工作近40年,主持完成国家重要科研项目数十项。作为第一完成者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省部委、校奖12项和个人荣誉奖十余种、专利2项,发表论著百余篇,培养出博士16人,硕士31人。面对摩擦学这一涉足广泛知识的领域,在润滑、控制、可靠性、知识获取、数据库、专家系统等方面都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并取得进展。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原有建立在简单系统上的方法,提出了摩擦学(大)系统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构造了理论上的框架,并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透平机械转子 轴承系统等的摩擦学设计上,得到重要和理论及应用成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