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霍松维勒女伯爵
释义

《霍松维勒女伯爵》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年) ,这幅肖像是画家65岁时所作,可以认为是他晚期趣味的优秀范例之一。

世界名画

【画作名称】《霍松维勒女伯爵》

【创作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法国)

【创作年代】1845年

【类别】画布油画

【风格】新古典主义

【题材】肖像

【规格】131.8x92cm

【材质】 布 油彩

【现存藏处】纽约 弗里克收藏馆藏

作品赏析

创作这幅画时,他已成为一个一切优美和精致事物的宠爱者。总的来说这幅肖像有些卖弄效果,但画得确实很好,所以批评他的人也不再说什么了。

画中人物造型绝对的严谨准确,但由于这非凡的准确以致在表现手法上,线条变成了绝对压倒一切的形式而失去了绘画性,也失掉了它的活跃流畅气韵。画家可能已经感到这种绘画性十分必要,以致他用鲜艳的色块来弥补它的不足。作品完美地体现出安格尔对古希腊雕刻那种“静穆的伟大”的美学追求。忠于客观、竭力写实、创造真实,安格尔都达到了。所以会有人说:“他的作品充满了金属般坚硬冰冷的绘画性,却又缺少绘画作品必须的流畅与灵魂”。过多的顾及技术,无形之中就在作品与观者之间筑起了一道墙。

但是安格尔的作品,始终是赏心悦目的。在他的画里,没有痛苦和分裂,只有美、静谧与秩序。

画家简介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出生于蒙托邦,父亲是装饰雕刻家、皇家美术院院士,自幼受到家庭良好的艺术教育,6岁时进教会学校学习绘画音乐,9岁时画的素描头像已显示出超群的才能。尔后进入当地的绘画雕刻学校学习,当他第一次见到老师给他们看拉斐尔《椅中圣母》临摹作品时,激动得流下热泪,这个印象决定了他的日后艺术追求和命运。 17岁的安格尔经格罗介绍入大卫(雅克·路易·大卫)画室学习,由于成绩优异使拿破仑免了他的兵役,19岁时升入美术学院。

1806年因获得罗马大奖而赴罗马法兰西学院学习,四年期满后不愿回法国,因为他的古典主义倾向作品在巴黎历遭冷遇,因而继续留在罗马研究古代艺术遗迹,成为意大利古典艺术的崇拜者。40岁的安格尔移居佛罗伦萨,四年后由于为故乡画了一幅《路易十三的誓言》而回到巴黎,意外地受到欢迎并被选入皇家美术院院士,可悲的是他的古典主义风格作品仍遭冷遇,无奈再度回到罗马,他说:“巴黎对我有敌意,我决心离开这里,寻求安宁,我争取到了做罗马学院院长的任命,去代替维尔涅。”

在1824年时安格尔在巴黎开办了自己的学校,那些追求原始主义的年轻人都投向了他。追求直率而纯洁的原始风格,把宗教画当作心爱的体裁,对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感兴趣,他认为使艺术健全的道路在于通过希腊人和拉斐尔·桑蒂(Raphael Santi,1483-1520)去研究自然,注重细节的刻画,而主要是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他强调纯洁而淡漠的美,这是与达维特的艺术观点相对立的。在对待古希腊的态度上,安格尔无疑投入了更多的感情和热情, 此时安格尔是比达维特更纯正的浪漫主义者。

安格尔是一个对自然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多情者。安格尔在向希腊人和拉斐尔讨教之前,先学习了自然。他曾断言:“希腊人就是自然;拉斐尔之所以是拉斐尔,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更了解自然。”不过,安格尔并不能完全放弃明暗的处理,他还使用很强的,鲜艳得过分而不真实的颜色,以弥补作品色彩的冷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安格尔的画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线条画得太干净了。正是这种线条的干净把安格尔引向抽象,会使画面毫无内容,但为了表现明暗和反射(使作品富有内容),他也会把线条打断,使之带有“绘画性”,可是在这种有如金属一般坚硬的“绘画性”中,却没有一般“绘画性”所必不可少的那种流畅和“灵魂”。如创作于1819年的“保罗与弗兰西斯卡”(图2)。当他的线条变得过于准确时,他就以细节来压倒它,画上一堆纯属低级的趣味的装饰物。但当他模仿提香时,那简直就是拉斐尔,这时的作品就成为珍贵的杰作。当他初访罗马之后,他又完善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越来越多的杰作出现了,他的艺术也到达了鼎盛期。

61岁的安格尔在罗马的艺术活动取得成功,这次载誉回到巴黎,法国政府为了弥补过去对他的冷落,这次组织了有426人参加的盛大宴会,还受到法王的欢迎款待。68岁那年他获得第二共和国美术委员称号,且成为沙龙评审委员之一,掌握了美术评选大权,在美术界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70岁时荣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还获得元老院参议员的称号,故乡赠给他黄金花冠,安格尔的晚年是在光荣和辉煌中度过的。

安格尔追求一种永恒的、纯粹的美。对艺术形式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认为最美的线条是曲线,最美的形体是带圆弧形的形体。因为柔和圆弧线在人的心理视觉上不受任何阻力,故能引起舒适的快感。安格尔在女性裸体上找到了这种理想的典,所以大量描绘圆润饱满富有曲线美的女裸体。他常常描绘各种浴女或东方情调背景下的女人体,这些人体有着润泽的肌肤,富于肉感的形体,带有较浓厚的异国情调。例如《泉》、《大宫女》(1814),《土耳其浴室》(1863)等,在这些女性人体作品中寄予了他所有的古典理想美,他还认为“素描包含了色彩以外的一切”,曾说,“素描是真正的艺术,”他十分重视素描,较看轻色彩,在作品中着眼于线路和素描关系的悉心研究。他的油画突出表现在有严谨的素描关系和形体结构,笔法细腻,画面光润洁净,有令人惊叹的优雅效果。

总之安格尔认真学习和继承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在素描、形体、线条等造型手段方面加以发展,成为古典主义艺术的集大成者。人们公认他的艺术是传统古典艺术的结晶和员高成就。

安格尔最重视和强调的是历史题材的绘画,因为古典主义把题材分为几等,其中历史题材是最重要的一书,其次才是肖像、风景、16物和风俗画等。不过安格尔在历史题材方面的成就不大。他最擅长的还是肖像画,他的肖像画极其精致细腻,刻画深入、细节丰富,构图严谨考究,人物的表情和性格的刻画都相当富有吸引力,再加上他那精湛的油画技艺,令其肖像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连那些不赞同安格尔艺术观点的人也不得不为他那娴熟的技巧所吸引。

他的著名肖像画有《贝尔登肖像》、《穆瓦特西埃夫人像》等。尽管安格尔非常崇拜并极力维护古典主义艺术原则,追求严谨的构图,准确的造型,微妙的明暗变化,清晰的轮廓,精细的用笔等。但从他的大量作品中可以看到,其艺术实践同他所一心追寻的古典艺术原则并不完全一致。例如他在《土耳其浴室》、《大宫女》等作品中表现出对异国风情的好奇心,对东方题材和中世纪传奇故事的极大兴趣。这实际上正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浪漫主义的情调。他的作品还常常带有较多的个人色彩和不符合古典规范的夸张变形,如《大宫女》中拉长的脊背,可见安格尔所倡导的古典主义,由于时代的变通,已不可能同拉斐尔·桑西或普桑时代的古典艺术原则完全一致了。19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不仅带有这个时代的印迹,而且带上了更多的艺术家个人风格的追求。

画家生平

1780年8月29日 生于蒙托榜,他的父亲约瑟夫·安格尔是蒙托榜皇家美术院院士,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

1786年安格尔被父亲送入教会学校学习。

1791年 进入图卢兹学院学习美术。

1793-1796年 充当乐队小提琴手。安格尔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图卢兹剧院乐队充当第二小提琴手。

1797年 安格尔来到巴黎,进入新古典主义大师达维特的画室,成绩突出。

1801年 以《阿伽门农的使者》一画获罗马大奖。

1805年 他在巴黎结识了司法官里维耶一家,创作了《里维耶夫人像》。

1806年 赴罗马法兰西学院学习,自此一直在罗马学习工作到1820年。

1806-1820年在罗马学习、创作和工作。

1824年 在法国展出《路易十三的誓愿》,受到官方赞扬。同年,在巴黎开办自己的学校。

1825年被选为皇家美术院院士。

1835-1841年 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

1856年 象征“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最杰出的作品《泉》的诞生,标志着安格尔艺术达到光辉的顶峰。

1863年蒙托榜市赠予他黄金桂冠。

1867年1月14日因肺炎卒于巴黎,享年87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