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释义

保护区概况

保护区位于广东沿海惠东县稔平半岛的最南端(东经22°33'15"~22°33'20",北纬114°52'50"~114°54'33"),为亚洲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4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濒海,沙岸面积仅0.1平方公里,环境僻静。近岸海底沙质,有少量礁石,水深5-15米,水质清澈,夏秋水温28。C左右,常年海水盐度为30%以上,沙滩坡度平缓,沙粒细小,利于海龟爬行、挖掘和产卵繁殖。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中国沿海只有这里常年能见到母龟上岸产卵。历史上一直是海龟产卵的场所,当地人称“海龟湾”。面积1400公顷,海水、沙滩环境质量良好,一直以来是幼龟和雌龟栖息地,也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的绿海龟按期成批的洄游产卵的场所,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

1985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此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1993年7月,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2002年2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历史

1985年6月,广东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海龟自然保护区。

1986年3月,惠东县人民政府颁布公告,确定老虎坑至贼澳沿岸25米等深线以下山地、滩涂及水面4平方千米为保护区管辖范围,并颁发了使用证书。

1986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海龟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保护区。

1987年7月,省编办批准成立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核定编制6人。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

1993年2月,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我国首批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02年4月,省编办批准成立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处级建制,核定编制11人,为省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自然地理

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中国海的大亚湾与红海湾交界处大星山下的海湾岸滩,所在的南海地处亚热带,海域辽阔,是我国最大的边缘海,也是我国海龟分布的主要海域。海龟资源以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最为丰富,南海北部海域次之,估计海龟数量为16 800 ~46 300 只,其中绿海龟约占87%,玳瑁占10%,棱皮龟、蠵龟和丽龟占3%。每年洄游到西沙、南沙群岛海域的海龟有14 000~40 000只,洄游到南海北部海域 (包括海南岛东南及广东沿海、东沙群岛 ) 的有 2300 ~ 5500 只,洄游到北部湾海域的有 500 ~ 800 只。保护区管理站统计,近 15 年来,平均每年约有60只次雌性绿海龟登陆产卵。惠东保护区东北西三面环山, 南面濒海, 呈半月形, 有东西向约1000m长、60 ~ 140m 宽的沙滩带,沙滩带后面山坡的坡度约 40o ~ 50o,由中生代花岗岩组成,内有辉绿岩穿插。保护区内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无霜期 335 天,平均日照量为 2066.7h,日照率 47%,平均气温 22.3℃。年平均降水量为1402~2085mm,夏秋两季水温为22~28℃,近岸水深10 ~15m,海水昼夜表层水温差别较大,平均达5.55℃。近岸水深10~15m,水深 20m 以外海区盐度终年达 3% 以上。潮高 1.99m,海流方向随地理环境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流速易受风力支配,但周年变化不大,海流每昼夜涨落各两次。海水、沙滩环境质量良好,沙滩带沙粒径为0.05~0.2mm,大小适中,沙质松散均匀。

地理植被

保护区湿地类型为浅海、潮间沙石海滩和岩石海岸,沿岸海洋植物以马尾藻、石莼及赤藻等湿地植物为主,是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繁殖与栖息的良好场所。

保护区气候

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7℃,地处大亚湾与红海湾交界处,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濒海,为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70米的沙滩带,近岸水深10-15米。

生物资源

保护区的四种主要海龟种类为:玳瑁、丽龟、棱皮龟和蠵龟。海龟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长期随意捕杀和挖取龟卵,已面临濒危境地,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和恢复海龟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提示

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大亚湾与红海湾交界处,距惠州市区1.5小时的路程。当地人称之为“海龟湾”,是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海龟的唯一一张产床,也是中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堪称“中国一绝”。

景点:海龟产卵场、海龟馆、炮台山(可俯瞰双月湾)等

交通:从广州出发,经广惠高速,在凌坑出口转入深汕高速,在稔山出口下高速,转入324国道往汕头方向行驶,在穿越稔山镇约5公里转港口方向约30分钟路程可抵达。

美食:碳烧生蚝、白灼鲜鱿、野生海虾、焖花海鳗、花甲王等

建设发展

海龟保护区致力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坚持以海龟资源保护为中心,同时大力开展环保教育与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该保护区成为广东海洋与水产“样板式”自然保护区,投入700多万“高起点、高标准”建成水生救护中心、标本馆、多功能展示厅、专家楼、办公室等保护管理设施,完善建设了相关交通、通讯、供电网络,积极开展青少年环保科普教育工作,短短二年内先后给授予“惠州市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及“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海龟湾活动营地”,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海洋环保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2004年7月,已成功举办“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走进海龟湾、认识生命”及“中美学生跨太平洋绿色行动”夏令营活动。由于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海龟保护区多次得到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嘉奖。

主要工作成绩

保护海龟安全上岸产卵1184头次,产卵665窝,共75319枚,孵化稚龟62188只。

标志放流成年雌海龟125头,增殖放流小海龟53203只。

救治受伤的海龟758头,其中702头被成功治愈并放归大海。

1988年,人工养殖小海龟实验获得成功。

2001年,开展海龟卫星追踪试验。

2002年,利用有益微生物法培育稚海龟获得成功,养殖成活率达94.5%。

2004年,完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惠州海龟产卵繁殖栖息地保护与社区共管”及“稚绿海龟高密度养殖”项目。

2005年,启动《世界濒危物种———绿海龟的遗传结构研究》及《绿海龟(中国)种质资源保存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科研项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