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辉煌六十年 |
释义 | 内容介绍央视大型文献电视专题记录片《辉煌六十年》首部新中国全景影像史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安排意见》(中发【2008】17号)精神,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献专题片 —《辉煌六十年》。 本片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题,以全景式、大跨度、多领域的视角,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充分展示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大好形势,展示中国人民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央视大型文献电视专题记录片《辉煌六十年》首部新中国全景影像史各集主要内容: 第一集:浴火重生 1920年2月9日,从北京通州到天津的路上,被北洋军阀通缉的陈独秀和护送他离开的李大钊,正在密谋一件大事,历学家称之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29年后,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这是第一集中国的两个历史节点。从1840年到1949年,自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时刻处在危难之中。在这期间,无数仁人志士奋发图强,试图改变中国的命运,然而却因种种原因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成果的革命道路,最终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 第二集:奠基立业 1952年的国庆,毛泽东曾经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他焦虑的话语,道出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现实和奋起直追的要求。从1949年到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时期,逐步形成稳定的局面。通过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提出,逐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迈进。仅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中国人就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辆卡车、第一批晶体管、第一台大型机床、第一架喷气飞机……之后又于1956年创造性地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后来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第三集:艰辛探索 毛泽东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以苏为鉴,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直言不讳地说:要引以为戒!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我们的工业化,工业建设,完全应该比苏联少走弯路。” 但是,1959年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建设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从1956年到1976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阶段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对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进行艰难探索,其中走了不少的弯路。在国际上处于孤立,国内“左”倾错误干扰的情况,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和深刻记忆。 第四集: 伟大转折年距文革结束已过去了两年,但中国人人均年收入仍只有76元人民币。9月,从朝鲜访问回国的邓小平到了东北,他行程数千里,号召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开动脑筋,冲破禁区,破除僵化。1979年农历大年初一,邓小平达到美国,他向休斯顿挥手,震动的却是整个世界。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说,所有见过邓小平的人都对他宏伟的计划感到惊异。从1976年到198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走出“阶级斗争”阴影,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改革取得突破,城市改革开始试点,对外开放迈出明显步伐,拨乱反正全面完成,中国的面貌呈现出勃勃生机。 第五集:潮涌神州 1984年2月,邓小平前往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视察。变化使这个老人倍感振奋。他说:“看来路子走对了。” 1984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国庆35周年盛大庆典,在游行队伍里,北京大学的一群学生,突然拉起了一条自制的横幅——“小平您好”。从1982年到1992年。这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1982年起,中国各项改革事业全面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始形成,人民解放军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中国领导人提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使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涌动。 第六集:破浪前行 1989年6月,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并对中央领导层进行了人事调整。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世纪之交,回顾这段历程,江泽民用七个字概括了自己的感受——“事非经过不知难”!菜篮子工程、期货试点、大陆A股……摸索中中国进入了1992年。这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作报告,他说,“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重大突破。从1989年到1997年。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危难之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过关前行,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各种领域全面推进改革,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七集:世纪扬帆 1997年夏,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了。7月2日,泰国政府终于宣布放弃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泰铢应声而落,当日下跌约20%,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了。1997年12月,江泽民在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上他代表中国政府庄严承诺:中国不仅不会使人民币贬值,还将尽可能为东盟国家提供援助。从1997年到2002年。在跨越世纪的时候,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全面展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第八集:科学发展 2002年12月5日,西柏坡,大雪。 1949年3月23日,当中共中央从这里出发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过,我们此去是“进京赶考”。53年后,胡锦涛来到这里,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2002年到2007年。这是历史性的发展时刻,中国各项事业均取得蓬勃发展。最重要的是,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中国积极向和谐社会迈进。在区域协调、民生、环境、科技创新等各项内容上均取得突出成就,文化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积极成果。 第九集:走向复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强烈的震感波及大半个中国。震后不到1小时,胡锦涛总书记发出救援指示。震后不到两小时,温家宝总理飞赴灾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夜召开,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始了!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齐聚北京。各国的观众都看到了北京上空进步的脚印。这个夜晚属于中国。从2007年至2009年9月。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成为时代命题。各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向全面小康不断迈进。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中国政府沉着应对,勇敢担当,赢得了国内国际广泛赞誉。 《辉煌六十年》全记录图书基本信息作 者: 本社 编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字 数: 108000 版 次: 1 页 数: 206 印刷时间: 2009-1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010083827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政治 军事 >> 政治 >> 党政读物 定价:¥26.00 内容简介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大型文献专题片《辉煌六十年》。该片通过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全景式、大跨度、多领域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历史性变化、历史性成就、历史性进步,深刻昭示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深刻揭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0年间的成就60年间的成就: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教育总网文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 ,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中国教育总网文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五、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教育总网文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中国教育总网文(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顾,难免挂一漏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国科技50年却在寻求国富民强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科技走过了50年,它还将创造更加辉煌的50年。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