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崖洞镇
释义

黄崖洞镇位于山西省黎城县北部山区,地处两省四县交界,东与河北涉县毗邻,北与晋中左权县接壤,西与武乡县相连。全镇辖22个行政村,总面积123.5平方公里,耕地4699亩,总人口13774人,其中,男7038人,女6756人;全镇共有非农业人口374人,人口自增率为0.6‰。黄崖洞镇矿藏丰富,交通便利,风景优美,人杰地灵。

概述

黄崖洞在黎城县境内,位于太行山脉的北端,海拔多在1500-2000米,地壳相对运动产生的巨大能量,把这里的硬红石英砂岩、页岩层组成的山岳切出道道峡谷,峭壁连绵数十公里,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这种独特而壮观的地貌,与举世闻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这里的山体和地形以及岩石的质地都比较适合攀岩运动。黄崖洞的岩壁高度大部分在80-150米之间,坡度绝大部分成直角,称得上是岩壁博物馆。各种岩石共存于一条岩壁上,如页岩、砂岩、砾岩,也有蚀化的砂岩极阳朔的熔岩地貌。岩面上有许多造山运动留下的纵向裂缝,也有因河流切割、冲蚀形成的片岩层,窄的岩缝只能塞进小指,宽的岩缝可以挤进去两个人,有一些天然的石柱、小树,可以作攀岩的Pitch点。绵延的岩壁上,到处是这种可以攀爬的岩缝、裂隙、高矮不等,从30米到200米都有,难度也各不相同,同一条崖壁上会有不同的岩质,下面是页岩,上面是蚀化的泥岩,有各种孔洞,绝对可以说是攀岩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野外攀岩场所。“小科罗拉多”、“一个被称为比阳朔还牛的岩壁”。

黄崖洞不仅保留了许多当年华北最大兵工厂和黄崖洞保卫战的遗迹,而且,到黄崖洞旅游,服务人员一律身穿八路军服,导游服务除一般的引路讲解外,还租给游客八路军军服,教游客打绑腿,介绍打绑腿进山行路可减轻腿部疲劳等知识;为游客着装照相,在山里为游客高唱山歌、战歌等特色服务。

矿产资源

全镇有丰富的磁铁资源,蕴藏量在1亿吨以上,有石英矿、云母矿、花岗岩、硅矿、紫砂岩、天然红石板等矿产资源。207国道东西贯穿全境。

旅游资源

黄崖洞镇旅游资源在开发时,主要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重点。同时集底蕴深厚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于一体,成为上党旅游重镇,全方位多层次吃、住、行、购、观光、娱乐的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境内山高险峻,景色宜人,辖区内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胜地和国家森林公园----黄崖洞、中国金融的摇篮----小寨冀南银行旧址、佛教圣地杨岐山、自然风光四方山等旅游风景区。

主要遗迹有:倭塔、血花亭、吊桥天险、黄崖洞保卫战烈士墓地、纪念碑、兵工厂车间遗址等等,其中最能让人心灵震撼的要数当年左权将军在此长期居住过的那间依崖而建,高不过两米、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用石片垒起的简陋小屋,据称它不但是当时将军和同是抗日军人的将军零夫人的洞房,另外一个让所有到过黄崖洞的人都感到肃然起敬的英雄景观则是小号手崔振芳阵亡处。那时他只有17岁,他一人据守在位于悬崖上的石砌地工事里,一气就向冲上来的敌人投出了120多颗手榴弹,炸死了数十名曰寇,最后光荣殉国于此。

建设发展

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兴工强县、争先发展”战略,依托铁矿、红石板、石英矿等矿产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兴办采矿选矿企业,积极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把企业做强做大。累计引进资金6800万元,新上采选矿与红石板加工企业7个。黎城粉末冶金有限公司、黄崖洞纯铁精矿有限公司成为当地的“铁”字号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镇从事矿业劳务输出人员有3000余人,劳务收入达3000余万元。2006年全镇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6000万元,上缴税金500万元。

社会影响

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地资源、地理和人文优势,努力打造经济强镇、旅游特色镇与生态大镇,致力于全镇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各项工作在全县均名列前茅。原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刘华清以及省委书记张保顺、市委书记郭海亮等中央、省、市、县领导多次深入该镇进行调研指导工作,并给予好评。该镇先后被评为全中国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市精神文单位、市旅游产业明星镇、市民营企业明星镇。

劳务输出

黄崖洞镇政府积极创新环境、引导农民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到2003年,全镇已有4600余名农民走出大山闯市场,外出务工占到全镇总人数的1/3,平均每年有3200万元的劳务收入流入农民的口袋。黄崖洞镇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单纯依靠种地农民难以致富。因此,镇党委制定了“跳出农业抓增收”的发展思路,并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由政府出面与矿山企业联系,组织农民到企业打工。现在以铁矿集团为代表的矿山企业已吸纳当地民工3000名;团委、妇联牵头组织了“万名青年出太行”活动,先后组织了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农民500多人外出打工。仅去年黄崖洞镇从外地电汇到家乡的汇款就达900多万元。

“三个文明”建设

与时俱进和谐发展

黎城县黄崖洞镇佛崖底村全村仅有55户、205口人,60亩耕地。2000年以来,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致力于增加农民收入,使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并于2002年被评为“长治市文明村”,同时,多次被评为县、市红旗党支部、红旗单位。

摒弃老思想树立新观念

在“思想观念大解放,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大潮冲击下,该村一方面请省、市、县各级领导进村作形势报告,介绍外地的先进经验,让村民了解社会发展的形势;另一方面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到外地考察参观学习,让村里的优秀青年到省委党校进修深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时,组织群众观看科技光盘,学习科学知识。通过多种方法,使得广大干部群众清醒地认识到“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认识到只有不怕吃苦干事业、团结奋斗创伟业才能过上好日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挖掉穷根子打造新平台

只有使农民脱贫致富,才能充分体现党对农民的关心,体现党的执政能力,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在实处,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2004年,佛崖底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将全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产业结构上来。村委会以年薪6万元从河南聘请了两名大学生,进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一是瞄准国际市场,发展香菇种植产业。他们投资50余万元,发展了120个种植大棚,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二是新开发100亩土地,建设绿色农业园区,鼓励农民发展蔬菜、苗木等高效农业;三是发展养猪,实行集中供沼气;四是发展高效水产养殖;五是鼓励农民购车。仅2004年,农民就新购汽车3部,挖掘机1台,年可增加收入近40万元;六是新建旅游景点一处。佛崖底村建成了集旅游、度假、休闲、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新型农村。到2004年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95元。

告别旧面貌开创新业绩

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佛崖底村以和谐发展为原则,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2000年以来,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保庆带头拿出自家积蓄,带动全村人,多方筹资,累计投资200多万元,铺开了17项较大规模工程建设;在农业方面,新开发整理土地100亩,水泥浆砌翻新地堰22条;在林业方面,新栽柏树5万余棵、核桃树1000棵、柿子树1000棵,通道绿化1300米;在水利方面,筑护村护地1000米,水泥浆砌工程最近1万方,新打机井1眼;新修渠道2000米,建养鱼池3个,面积达4000平方米;交通电力方面,新修二级公路1300米,硬化进村路200米;完成村里低压电网改造,安装了路灯;在文化教育方面,新建3600平方米文体广场,并进行了广场绿化,安装了价值2万余元的健身器材。同时村里全部接通了光缆闭路电视,三分之二以上农户安装了电话,还建成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游泳池。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佛崖底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进一步增强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干劲和信心,他们决心到2008年,使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建设、文体活动、卫生保健等工作力争达到全县第一,将佛崖底村真正建设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小康村。

黄崖洞

黄崖洞位于黎城县北境,海拨1600多米。因八路军在此创建抗日战争时期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并为保卫这一兵工厂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坚守防御战斗-黄崖洞保卫战而闻名遐迩。1941年11月,5000多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强攻黄崖洞。八路军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经过八个昼夜的激战,歼敌1000余人,经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以黄崖洞保卫战而闻名全中国的黄崖洞风景区,1985年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崖洞兵工厂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制造了大量武器,而且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锤炼出了一大批工业建设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才奔赴各地,成为各级工业部门的领导骨干。

游黄崖洞

山西名胜很多,黄崖洞就是一处。步入黄崖洞游览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高大的黄崖洞牌楼。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黄崖洞”三个遒劲流畅的大字赫然在目。

步下牌楼石阶,进入从东面进山的唯一通道———瓮圪廊。瓮圪廊,群峰合围,峭壁森严,东西长一华里,南北宽仅丈许,是一“S”形天然走廊。一股淙淙不竭的山泉在廊底四季流淌;抬头仰视,千仞绝壁,并立欲合,只见一线蓝天。漫步于此,从山顶和岩石中渗出的水珠,沿着两边层层叠叠的悬崖,垂挂下串串银光闪闪的珠帘,碰到岩石的阻隔,瞬即又化作濛濛的雨雾纷纷而降……此时的瓮圪廊,遍体生凉,神奇迷离,真是步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从廊口蜿蜒前行500米,忽闻水声哗然,似骤雨急来,滚雷回壁,借崖顶射下来的一线光亮,但见一挂飞瀑银练直泻而下,抛珠带雾散入廊底一汪幽绿深潭。深潭大仅丈许,深不可测,故名无底瓮,瓮圪廊由此而得名。一架依山开凿的石梯,从北边的险壁上伸出来。石梯高达120余级,分上下两段,中有吊桥相接,若将吊桥提起,人便无法通过。当年17岁的小八路崔振芳就在此凭借天险一人打败日寇的数十次进攻,消灭敌人百余名,最后壮烈殉国。

沿石阶上去,过石亭,则是两处相对的胜景,一为镇倭塔,一为飞虹桥。镇倭塔,呈锥形,高7米,借整块青石雕

凿而成,工艺精细,造型生动。我依塔扶栏,环目四望:山林泻翠,野花飞红。西面正中高地上青松掩映的烈士塔,西北绝壁上的黄崖洞、遍布四周的明碉暗堡,掩体工事都历历在目,使人忆起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铁血之战。

从镇倭塔下来,沿谷底继续前行,便是烈士纪念塔和烈士墓地。在凭吊烈士墓和纪念塔以及纪念馆后,向西北走去。抬头望,好一道黄崖峭壁,横贯东西,巍巍逼云。黄崖洞就高悬在它的峰腰之中。顺着红石片铺就的之字形小径回环而上,登上洞下平台,然后又提气屏息,扶着铁制悬梯,攀入洞内。

这座天然石洞,高25米,宽18米,深72米,口大里小,浑然天成。在洞室里,两条雕龙横卧在洞壁的顶部。相传,有一条黄龙在此替天行雨。每逢天旱,洞中的黄龙就摇身而起,半身出洞,一股黄烟吐出,化作团团阴云,倾盆大雨。久而久之,黄龙吐出的黄烟把洞口悬崖都熏黄了。故而,黄崖洞又称“黄龙洞”或“黄烟洞”。这座天然石洞,在抗战时期是八路军兵工厂的物资和弹药仓库。

沿着洞外山路,踩青石,钻林莽,登上黄崖洞的正西峰顶,这时,一股雄伟壮阔的气势扑面而来。极目四望,千峰竞秀,万壑争奇,800里群山如汹汹海涛,这气势,真叫人思潮奔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