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囊孔菌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黄囊孔菌 拉丁学名:Hirschioporus flavus (KI ) Teng中文别名:黄囊孔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囊孔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革质,平伏而反卷,一年生。菌盖1.5-2.5cm×2.5-5cm,厚达2.5mm,米黄色,有绒毛及同心环棱,边缘薄,完整,钝或锐,常左右相连。菌肉深黄色,厚0.5-1mm。菌管长1-1.5mm,柠檬黄色,渐变为浅褐色,或褪至深蛋壳色,管口每毫米约2个,后裂为齿状。孢子光滑,无色,球形至近球形,5.5-6.5μm×3-4.5μm。囊体30-40μm×4-6μm。 生态习性:生于林中倒腐木上。 分布地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 经济用途:引起木质腐朽。该菌液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相关介绍基本信息长白山野生斑褐孔菌 斑褐孔菌 中文学名:斑褐孔菌 拉丁学名:Fuscoporia punctata (Fr ) Cum 中文别名:层卧孔菌 同物异名:Fomitiporis punctata (Fr ) Murr Phellinus punctattus (Fr ) Pilat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褐孔菌属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子实体多年生,无菌盖,平伏贴生于基物表面可达20cm或更大。菌管多层,每层厚2-3mm,并逐年缩小,形成扁半球形的子实体,其总厚度达15mm,管孔表面初期锈褐色,后期由于被灰色菌丝所充塞而变为淡烟色至棕灰色,子实体的边缘灰黑色,管孔壁厚,完整,管口圆形,每毫米6-8个。担子短棒状, 具4小梗, 10-4.5μm×8-9μm孢子球形或近球形,无色、光滑,5-8μm。无刚毛。 生态习性:紧贴生在栎、槭等阔叶树的树皮上或腐木上。 分布地区:吉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广西、云南、福建、西藏、辽宁、安徽、江西、湖北等。 价值经济用途:福建民间用此菌治疗冠心病,据说其疗效很好 野生斑褐孔菌----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绞痛 [主治功能] 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和于心绞痛(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血瘀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和瘕积聚等症,治冠心病效果甚佳,斑褐孔菌具有抗心肌缺血、调节心律、抗异位心律、改善心功能、降压、改变血液流、调节末梢血液白细胞计数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律失常,非常珍贵,每天用量10至20克,水煎服。 形态特征:子实体多年生,无菌盖,平伏贴胜于基物表面。宽可达20厘米或更大,干时龟裂,菌管多层,每层厚2-3毫米。生于栎、械等阔叶树的树皮及腐木上,引起木材白腐。 有效成分:斑褐孔菌成分复杂,其发酵物中除含较多酚类物质外,还含有多糖物质。采用抗脑垂体后叶素为指标进行筛选,证明多糖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在多糖的组分中,主要是半乳糖和木糖。 药理作用:斑褐孔菌能显著提高小白鼠对减压和常压缺氧的耐受力;能显著提高离体兔心、豚鼠心、大白鼠的灌流量,降低在体犬的心肌耗氧量;对大白鼠注射脑垂体后叶素诱发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对抗保护性作用;对乌头碱诱发的大白鼠心律失常(快速型)有对抗保护性作用。 性味功用:辛,温。能活血通经,被动瘀止痛。用于心痛(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血瘀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和症瘕积聚等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