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绿鹎 |
释义 | 百科名片中 文 名:黄绿鹎(bēi) 物种分类:雀形目PASSERIFORMES→鹎科Pycnonotidae→鹎属Pycnonotus 英 文 名:Pycnonotus flavescens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国内分布于云南西部至东南部以及广西田林、乐业一带。黄绿鹎在我国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属稀有种类。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等地。 分布状况:亚种vividus为地区性山地留鸟于云南西部及西南海拔600 ~2800米。一般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平坝的次生阔叶林、稀树草丛、觅食于高大乔木、小乔木、灌木以至茅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若开地区。 迁徙:留鸟,不迁徙 特征野外鉴别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9-22cm。额至头顶暗褐具灰色羽缘,眼先黑色,其上面有一粗著的白纹从鼻后至眼,在黑色的头部极为醒目。上体橄榄绿褐色。颏、喉淡灰色或灰白色,胸灰褐色具橄榄黄色羽缘,尾下覆羽鲜黄色。明显与其他鹎不同,野外不难鉴别。 体型:雄性体重30-39g,雌性30-40g;雄性体长191-217mm,雌性185-215mm;雄性嘴峰12-15mm,雌性12.5-15mm;雄性翅84.5-90mm,雌性81-89mm;雄性尾长92-105mm,雌性95-105mm;雄性跗蹠19-22mm,雌性20-22mm。 形态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橄榄绿色鹎。臀浅黄,眼先白,脸及喉灰,胸具偏灰色纵纹,具形短的全羽冠。亚成鸟眼先色暗。前额、头顶暗褐色具灰色羽缘,尤以头顶前半部较为明显,头顶后部沾橄榄绿色。背、肩腰等上体橄榄绿褐色,腰部缀有黄色。翅上覆羽橄榄褐色,飞羽羽缘橄榄绿色。尾羽橄榄褐色具暗褐色羽轴纹和橄榄绿色羽缘,外侧尾羽先端略浅或具黄白色先端。眼先黑色,其上方有一短的白色或黄白色眉纹,从嘴基开始到眼上方,颊和耳羽灰绿色或灰褐色。颏和上喉淡灰色或污白色,下喉、胸和两胁灰色或灰褐色、具橄榄黄色羽缘,形成不明显的若隐若现的纵纹。下胸微缀色或转为污黄色,腹暗黄色,肛周和尾下覆羽鲜黄色,翼缘黄色,翼下覆羽黄褐色或浅褐灰色。 虹膜暗褐色、棕色或棕褐色,嘴黑色,脚褐黑色或黑色。 叫声:短促的五音节鸣声,沙哑的嘁嘁喳喳声tcherrp。 生存环境生境:常见活动于林缘、灌丛、稀树草坡、竹丛、农田地边、果园、溪边和附近开阔的疏林与灌丛中。常呈几只或10余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30只以上的大群。性活泼,善鸣叫,多在高大乔木树冠层或林下小树及灌木上活动和觅食,有时亦见停息在草地、地边孤树和电线上。 其它食性:主要以核果、浆果、草子等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膜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属杂食性。 繁殖:繁殖期4-6月。营巢于森林中。巢多置于林下小灌木上,隐蔽甚好,不易看见。巢呈浅杯状,通常由枯细枝、草茎、草叶、树叶、细根,以及苔藓和地衣构成,内放有花穗和细草茎。每窝产卵2-4枚。卵为长卵圆形至钝卵圆形,淡粉红色暗红褐色或紫黑色,卵的大小21.8-26.8mmX15-17.4mm。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习性:典型的群栖型鹎,喜开阔林、林缘及次生植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