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湖镇 |
释义 | 鸬鸟镇位于余杭市西北部,北接百丈镇,东接黄湖、双溪镇,南与临安市接壤,西与安吉县接壤。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869.8米的鸬鸟山脉以东西走向横贯全镇。鸬鸟为革命老区,竹木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以针织服装、竹笋加工为主。已先后获得余杭区文明镇、卫生镇和平安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生态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杭州市先锋工程“五好乡镇党委”等称号。 乡镇介绍黄湖镇明代建镇,距今已有630年的历史,相传有湖塘横于溪上故名。地处杭州西北郊,距杭州市中心42公里,省一级公路04省道穿境而过,与104国道相接进入杭州外环交通圈,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全镇总面积58.55平方公里,辖五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13287人。 黄湖镇地处丘陵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以盛产竹、木、茶、果等特产而闻名,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黄湖从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多种经营,社办企业,成立黄沙队,办起碾米场。20世纪80年代后,大办乡村工业,先后建起水泥厂、砖瓦厂、电机厂、纺织厂等企业,当时的经济总量年产值在2000-3000万元左右。 20世纪90年代,第一批申领私营企业执照的黄湖人,从事包装材料加工,成为黄湖最先富裕起来的老板,也成了民营企业的样板。至此,黄湖把乡村企业全部转制为民营,调动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1998年出现了两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 2000年,建立黄湖工业园,自第一家企业投产以来,逐步引进织造、服装、电机等企业,现已有10多家企业产出效益。 2003年,黄湖镇第一家外资企业——斯凯菲尔技术公司,实现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并带动黄湖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规模扩大,管理进步,效益提高。 截至2008年,全镇有工业企业1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24家。200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逐年递增,从1978年的122元,上升至去年的超10000元,三十年增长了80多倍。1982年土地承包到户,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山区特点,山区农民种植笋竹、果树、杉林等,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兴修水利设施,大小水库建成公园式,青山溪小流域治理、黄湖大溪整治工程,有力地改善和优化农业生产条件。 2003年,农村体制改革创新,对行政村实行拆扩并,是村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把农村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搞建设,修筑道路、健身苑,美化村庄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农村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把村级经济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实施便民联系卡制度,村民的意见、想法以联系卡的方式向镇党委传达,畅通民情,该举措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2005年,黄湖镇荣获“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黄湖镇2006年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彻底解决农村老人无钱养老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以来,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第一年每人交费10元。2007年和2008年参保费上升,农民更是积极主动参保。2008年又开始进行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全面提升山区医疗服务水平。 2006年4月,黄湖镇被列为杭州市唯一一个农村层面的青少年事务管理试点单位后,该镇积极探索农村问题青少年管理,首创“黄湖模式”,并得到了省市区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2008年10月15日,团中央就“青少年利益诉求”课题专门到黄湖开展调研。 2008年年初,黄湖镇在全区率先创建村级工会,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2008年12月,首家村级关工委及关工小组,在赐璧村挂牌成立。 经济2006年,黄湖镇工农业总产值19.5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2%,其中农业总产值 1.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3%,工业总产值18.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2%,财政总收入259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618元,比05年增长1038元,增长13.69%。 发展思路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抢抓机遇,提出“生态立镇建设绿色黄湖,工业强镇建设富裕黄湖,三产兴镇建设繁荣黄湖,农业靓镇建设休闲黄湖”的发展思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区、镇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要求,坚持发展、创新、稳定、为民、和谐,扎实推进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构建“绿色、富裕、繁荣、休闲”的和谐新黄湖。 建置沿革明代始建黄湖镇,解放前黄湖镇建制一直保留。1956年改建黄湖乡,1958年称黄湖公社黄湖管理区,1961年改称黄湖公社,1983年重设黄湖乡,1985年12月改建为黄湖镇。? 1985年12月,黄湖乡改为建制镇; 1991年,黄湖大桥建成通车; 1991年,余杭县首家台商独资企业——杭州广丰行业有限公司落户黄湖; 1992年,省民政厅确定黄湖镇为革命老区; 1994年,黄湖综合贸易市场建成营业; 1997年,投资240万元的黄湖镇中心小学竣工。 经济发展在工业上黄湖镇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进一步加大招商、选商力度,着力打造面向欧美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以杭州斯凯菲尔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诺富特丝绸织造有限公司、德国德迈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型、环保型外资企业纷纷落户黄湖,发展后劲十足,成为黄湖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杭州斯凯菲尔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余杭区10大纳税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企业纳税排名87位。杭州加新橡胶厂的“天鹏”商标被评为区级知名商标。 在农业上,黄湖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培养种、养殖大户,切实提高农民收入。黄湖镇现有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重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其中“竹乡本鸡”被评为区知名商标,“王位山茶叶”、“竹乡本鸡”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000万元,完成镇域水库“千库保安”达标工作;投入1500多万元对青山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并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委检查验收;投入1600万元对黄湖大溪进行综合整治。顺利实施了大溪禁养、动物防疫、虎山村和王位山村农村股份制改革试点等其他农业基础工作。 在三产建设方面,投资1500万元的青山村王母山休闲农庄工程正在建设中;黄湖林场度假酒店、旅游房产项目正在报批立项;一批连锁超市和中档宾馆建成开业,硖石弄水库休闲农庄开始营业,其他一些农家乐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之中。 新世纪的黄湖镇,正朝着建设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城郊型、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新城镇的新目标迈进,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必将成为杭州西北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资源优势黄湖地域是浙西中山丘陵向杭嘉湖平原的过渡前缘,北据王位山(海拔725.5米),西立老虎山,东卧荷叶尖诸山,中躺黄湖大溪自西往东南流去,沿溪两岸为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素以盛产竹、木、茶、果等特产而闻名。解放后,黄湖以种粮、栽茶、育林、培竹为传统农业。20世纪70年代末起,是粮食生产高峰期,1978年全镇全面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总面积17471亩,年产稻谷4633吨,不但足额完成国家公余粮任务,而且还(是首)年交商品粮350吨,创历史新高;到1985年水稻种植面积16049亩,年产稻谷5235吨;90年代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除水稻种植外,以早鸡笋、杉木、毛竹、茶叶、水果、禽畜为农业的大宗产品。 1988年茶园面积2400亩,年产茶180吨,先后建起青山、牌楼山、王位山名茶基地,2001年起王位山天龙茶园列为径山茶叶系列主产区,已开发到2700亩。2001年春天龙茶荣获“中茶杯”二等奖、第二届国际名茶金奖,2002年以来连续荣获浙江省茶圣节一等奖。2003年新建杭州杉杉制茶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成为余杭区一家现代化制茶龙头企业,大部分茶叶产品销往国际市场,2005年有主产茶园2616亩,茶叶深加工厂两家,年产茶叶461吨。 20世纪50年代起,毛竹林以“封山育林、计划采伐”为主,毛竹林区渐趋茂盛,年毛竹立量350万株。80年代起,以“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责任制”为主, 毛竹立量增到450万株。90年代起,推进科技管理,建有毛竹笋材两用林8000亩,其中毛竹四季笋塘800亩;毛竹立量达500万株。1999年办起毛竹制品加工厂三家,主产毛竹竹胶板,“金竹宝牌”竹校板远销日本、韩国、德国、荷兰等国家,产值达1923万元。2005年底有毛竹立量509万株,产值达300.75万元。 黄湖是早竹笋主产区之一,兴于20世纪80年代,盛产于90年代,2001年以来推广“春笋冬产”覆盖技术后,早竹园发展到4190亩,2005年产早笋3622吨,年产值达873.8万元。 黄湖是白壳孵鸡笋的主产重镇,该笋是继早竹笋之后的一大无公害的餐用食品,体白,味鲜嫩,笋农称其为“玉美人”。2001年黄湖林业站已注册商标“《黄湖》牌玉美人白壳孵鸡笋”,20世纪70年代,全镇有白壳孵鸡笋园1500余亩,80年代随着早竹笋产业的发展,“玉美人”种植面积增到2500余亩,年产竹笋1000吨;90年代政府引导,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余亩,年产竹笋2000吨,年产值达250万元。旺产时节,笋农每日天亮时挖掘、上午交易,笋商每天中午打包、装车运出,傍晚前后送到南京、上海等地出售,充分保持了“玉美人”的新鲜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种爱。到2005年有“玉美人”竹园4000亩,年产竹笋5254吨,年产值700余万元。 2001年以来,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推广“竹(果)园-鸡”生产模式,即竹(果)林里放养本鸡,鸡啄虫除草,鸡粪肥园,园肥笋鸡双丰收,使农民现实了由单一型经济收入向多项经济增收,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达到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2003年注册了“王位山竹乡本鸡”商标,2004年养鸡专业户发展到80余户,当年产本鸡6万羽,产值达390万元;并成立“王位山竹乡本鸡、青山果木、赐璧绍鸭”等农业合作社三家,是年还建立“苗木、水果、白茶、茜芹、中草药材”等生产基地10个。2001年前后相继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有五家,到2005年,从业人员达500余人,生产总值达4379万元;年底,全镇拥有山林4157公顷,其中用材林1443公顷,竹林2521公顷、经济林193公顷,水田647公顷、旱地176公顷,至此黄湖农业形成了以“王位山天龙茶、竹笋、水果、苗木、竹乡本鸡、竹制品加工业”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年产粮食4823吨,全镇全年农业总产值为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580元。 生态建设黄湖镇近60平方公里区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优越的生态环境,山清水秀,景致迷人。 黄湖镇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被列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目前又在积极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生态农业,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引导农户发展立体种养,鼓励循环经济。现代都市农业迅猛发展,竹乡本鸡、东兴百合、万亩白壳孵鸡笋、花卉苗木、王位山名茶园,黄湖镇五大农产品基地初步建立。拥有云鼎山农庄、三园茶业、王位山茶叶等都市休闲园区项目。 工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斯凯菲尔技术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价值和零污染工业项目,被黄湖生态环境所吸引,落户黄湖创新创业,为黄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力。 2003年以来,按照制订的《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生态镇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区十村示范、百强整治工程,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1个省级示范村、4个市级重点整治村创建,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运到天子岭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成功创建省级垃圾无害化收集、处理示范点。 小流域治理、大溪畜禽禁养、河道整治、污水处理等工程实施,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生态环保宣传,强化群众环保意识,营造浓烈的环保氛围,村庄道路实现硬化、绿化、洁化、亮化、美化。 黄湖镇有王位山、石扶梯、龙坞湖等丰富的自然风景区,已经吸引了黄湖国际度假村、宋都黄湖林区、大马湾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王位山滑翔俱乐部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纷纷签约落户,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地方特产天龙茶天龙茶产于黄湖境内海拔745米的高山上,周边环境山清水秀,云雾缭绕,土质有机含量丰富,肥力充分,山涧汁水浸润土壤,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孕育出来的茶叶具有无污染、有机物含量高的优点;天龙茶冲泡后形似兰花,色泽翠绿,汤色清澈,幽香持久,滋味鲜爽,叶底明亮。“天龙”品牌树立以后,相继对天龙茶叶的产地、选种、种植、炒制及包装等生产环节制定了标准,确保天龙茶叶的质量永恒和和名声远扬。天龙茶叶先后荣获“中茶杯”二等奖,第三届国际名茶金奖,选送到日本的也荣获了国际名茶品评会《中日新闻赏》奖。 “玉美人”牌白壳哺鸡笋2003年,种植面积3500亩,年产量2700吨。该笋属天然无公害食品,味鲜嫩,体白,投放市场以来,受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 青梅2003年,青梅面积1634亩,年产量80吨,全部种植在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缓丘地带。果实色泽光洁、单果大、味鲜美,投放市场以来,产品供不应求。 浪河口牌粉丝2003年产粉丝、粉皮500万斤以上,固定生产厂家有四家,为农民增加收入共计200万元左右。该粉丝、粉皮纯淀粉加工、色泽光洁、入口润滑、口味鲜洁,销往上海、杭州、嘉兴等地区,受到广大消费者好评,产品供不应求。 教育文化黄湖镇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区域性寄宿制农村初中,生源涵盖黄湖、鸬鸟、百丈三镇,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1300多人,教职工1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64亩,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14000多平方米。校内芳草如茵、绿树掩映,小桥流水、环境清幽,景色宜人,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的和谐统一。 学校建筑气势恢宏,教育设施设备先进,有标准化的各类专用教室10余个、学生公寓楼四幢、300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和可以容纳1000多人的体艺馆各一个。 学校管理严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意识;以“面向全体,发展个性,提高素质”为办学宗旨;以“永远与真理为友”为校训,“敬业爱生、博学创新”为教风,“尊师守纪、勤学善思”为学风,形成了“严谨求实、明理向上”的校风。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实践能力。努力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浓厚的学术环境、高雅的文化环境,形成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 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余杭区“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文明单位”、“治安安全单位”,并于2005年11月成功申报为浙江省示范农村初中。 除“革命老区”外,还有始盛于明代的“花灯”,至今仍留有花灯图案和表演名称。黄湖“十月半”的交易会仍在延续,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03年以来,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先后建起1个健身园、1个文体活动中心、8个健身点。1983年起黄湖文化站开始组织群众文化队伍,开展各种赛事和文化讲座。2005年初举办大型元宵灯会,参加表演队伍的有“舞龙队、舞狮队、鱼灯队、腰鼓队、秧歌队、舞蹈表演队等,参加灯会人数达万余人次,2005年6月举办首届黄湖镇人民运动会,共有13个代表队、35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设棋类、球类、田径及登山等12个大项和开幕式专场演出16个项目。2005年9月,由黄湖镇吴四坊社区编办《吴四坊风韵》第一期报刊出版。 医疗卫生黄湖的医疗保健史上有记载的中医坐诊有3家,密氏中医门诊创办于清同治年间,民国时期有名中医仰宗文。解放后,西医郑学渊是“余杭近代医林人物”之一。1953年黄湖中、西医师联手组建了黄湖联合诊所,最后定名为黄湖镇卫生院。1988年异地新建黄湖镇卫生院、新门诊楼占地4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740平方米,是余杭区一级卫生院,2005年拥有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进口B超、心电图机、750MAX线机、电脑等先进仪器设备,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名,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 革命老区民国16年(1927),黄湖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共青团活动,民国24年(1935),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在孙家门口、白塔等村进行革命活动,民国29年(1940)建立党组织,后发展成黄湖中心区委,民国34年(1945)组建抗日民主政府,民国37年(1948)党建立了秘密武装。在长达数十年的革命活动中,全镇有10余名烈士献身于革命事业,数以百计的群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黄湖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文化积淀深厚。王位山自然风景区有唐代的黄巢遗址,文天祥兵营,明代古寨和官窑遗址,与王位天风、狮子拜佛、点将台、龟印石、黄龙瀑布、石扶梯古道、石扶梯水库、一线天、十里竹海等景点构成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及小岭古隘、荷叶岭甘露、龙坞水库、东坞笋园、岩山狞猎等自然观光区。 另有兴国禅寺、黄湖大溪、清波沙浴、中学花园、东山竹海、木鱼岭古隘、抗日纪念亭等风景名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