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耳伤寒 |
释义 | 黄耳伤寒是指因脓耳邪毒壅盛,热入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而致的病证,是脓耳变证的重候。黄耳伤寒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西医学的化脓性中耳乳突炎颅内并发症(如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耳源性脑膜炎、耳源性脑脓肿)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黄耳伤寒的描述早见于明代《赤水玄珠?卷十九》:“凡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风入于肾经也。不治,流入肾则卒然变恶寒发热,脊强背直如痉之状,曰黄耳伤寒也。” 病因病机脓耳日久病深,邪毒停留耳窍,若流脓不畅,或复感外邪,热毒炽盛,脓毒走窜于耳窍之外,以致邪毒入侵营血,内犯心包,引动肝风,发为黄耳伤寒。 1.脓毒走窜、热入营血 脓耳火热炽盛,病势发展,热毒深伏于里,内陷营血,心神受扰而致病。 2.脓毒深陷、热入心包 脓耳热毒深陷,困郁于内,耗血伤津,痰热闭阻心包而致病。 3.脓毒炽盛、热极动风 脓耳热毒炽盛,引动肝风,上扰神明,痰阻脉络而为病。 诊断要点1.病史 既往有脓耳病史,近期有脓耳急性发作史。 2.临床症状 脓耳病程中出现剧烈耳痛及头痛,呕吐呈喷射状,寒战高热,项强,神志不清,甚至出现抽搐、肢瘫等表现。 3.局部检查 耳内流脓不畅,脓液污秽味臭,鼓膜松弛部或边缘性穿孔。 4.其他 乳突X线照片或CT扫描有骨质破坏,颅脑MRI检查有助于诊断。脑脊液检查、颅内压测定、眼底检查、血培养、定位体征对分析发生变证的部位及类型有参考价值。 鉴别诊断1.流行性脑膜炎 两病均有头痛、发热、呕吐,但流行性脑膜炎多发生于2~4月份的流行季节,早期可见皮肤瘀斑,口周与鼻孔周围有单纯疱疹,脑脊液中可找到脑膜炎球菌。 2.结核性脑膜炎 两病均有头痛,但结核性脑膜炎多为儿童及青年,病情进展缓慢,早期可有发热、盗汗、消瘦等结核病常见的中毒表现,可找到身体他处的结核病灶,最终由腰穿结果来证实。 辨证论治辨治思路:根据黄耳伤寒发病原因,采用清营凉血、清心开窍、镇肝息、泄热解毒为内治法;必要时配合手术治疗。 一、内治法1.脓毒走窜,热入营血 临床表现:耳内流脓臭秽,突然脓液减少,耳痛剧烈;可伴头痛如劈,项强,呕吐,憎寒壮热,心烦躁扰,但神志尚清。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脓毒流窜入里,故耳痛剧烈,脓液反而减少;热毒炽盛,入于营血,邪正相搏则憎寒壮热、头痛如劈;火毒上逆,则呕吐项强;营气通于心,热毒入营,心神被扰故心烦躁扰;舌质红绛少苔为热伤营阴之征。 治法:清营凉血,泄热解毒。 方药:清营汤加减。泄热毒而清营凉血。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泻热;小便黄赤者加滑石、车前子、通草以清利下焦。 2.脓毒深陷,热入心包 临床表现:耳内流脓臭秽,耳痛;可伴头痛剧烈,高热不退,颈项强直,呕吐、嗜睡,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脉细数。 证候分析:脓毒深陷,犯于心包,神明被扰,故见于头痛、呕吐、嗜睡、神昏、谵语;邪热闭于体内,故见高热不退;舌质红绛,脉细数为心营热盛之征。 治法:清心开窍,泄热解毒。 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重于清热解毒,紫雪丹兼能息风,至宝丹则重于芳香开窍,三药可酌情选其一。痰热盛可加竹沥、瓜蒌等,颈项强直者,加钩藤、地龙清肝息风止痉。 3.脓毒炽盛,热极动风 临床表现:臭秽脓汁自耳内流出,多伴发耳痛;全身可见剧烈头痛,高热,手足躁动,颈项强直,甚则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甚或肢软偏瘫。舌质红绛而干,脉弦数。 证候分析:邪毒内陷上逆,见于耳痛头痛剧烈;热毒炽盛,故高热;热扰心神,则神志昏迷;热极动风,则手足躁动、筋脉拘急、四肢抽搐;风痰阻络则见肢软偏瘫;舌质红绛而干,脉弦数为热盛阴伤。 治法:泄热解毒,镇肝息风。 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热盛加生石膏、知母;便秘加大黄、芒硝;口干、舌红绛加水牛角、丹皮、紫草、板蓝根以凉血解毒;如有抽搐可选加全蝎、地龙、蜈蚣以息风止痉;痰涎壅盛者加竹沥、生姜汁,神志昏迷,四肢抽搐,肢软偏瘫加服安宫牛黄丸。 二、外治法1.耳局部处理 2.其他 尽早行手术治疗,清除耳部病灶。 预防及调护(1)治疗脓耳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本病变化迅速而危重,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生命体征稳定,采取积极治疗以使病情转轻向好。 转归及预后本病若能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多可治愈,晚期若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古代文献摘录《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耳后附骨痈候:“附骨痈,是风寒搏血脉,入深近附于骨也。十二经之筋脉,有络耳后完骨者,虚则风寒客之。寒气折血,血否涩不通,深附于骨而成痈也。其状无头但肿痛。”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后疽:“又有初起失于托里,或误食寒凉,则毒不能外发,遂攻耳窍,脓从耳窍出者,名为内溃,属虚,多服十全大补汤。大抵少年得此证者,其愈最缓;老年得此证者,易于成漏。”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指出:“耳根毒初痰核形,肿如伏鼠?赤疼,三焦风火胆怒气,暴肿溃速非疽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