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顶菊 |
释义 | “黄顶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外来杂草,原产南美洲,也叫“南美黄顶菊”,有的地方群众也称“野菊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黄顶菊”根系发达,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繁殖速度惊人,一株“黄顶菊”能产数万至数十万粒种子。黄顶菊植株高低差异很大,高的能长到2米,低的只有10厘米左右,叶形近似长椭圆形,开花时花朵颜色非常鲜艳。“黄顶菊”能严重挤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有“黄顶菊”生长的地方,其他植物难以生存,一旦入侵农田,将威胁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安全。 中文学名:黄顶菊 拉丁学名:Flaveria bidentis(L.)Kuntz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菊目 科:菊科 属:黄顶菊属 英文名:Coastal plain yellowtops 原产地:美洲 入侵地:河北、天津 入侵时间地点:2001年首次在我国天津、河北发现 产地分布原产于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国,扩散到美洲中部、北美洲南部及西印度群岛,后来由于引种等原因而传播到埃及、南非、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 习性特征黄顶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冠鲜黄色,花果期夏季至秋季或全年。喜生于荒地,尤其偏爱废弃的厂矿、工地和滨海等富含矿物质及盐分的环境,在靠近河、溪旁的水湿处、峡谷、悬崖、峭壁、陡岸、原野、牧场、弃耕地、街道附近、道路两旁,以及含砾岩或沙子的黏土都能生长。常在靠近码头丢弃的沙子等压舱物和海岸边的荒地上滋生。 危害我国的黄顶菊是典型的物种入侵。黄顶菊最大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的根系能产生一种化感物质,这种化感物会抑制其他生物生长,并最终导致其他植物死亡。张国良说,他的多次试验结果已经表明,在生长过黄顶菊的土壤里种上小麦、大豆,其发芽能力会变得很低。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对黄顶菊不加防治,几年后整个地面很可能就只剩下黄顶菊了,这势必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黄顶菊的花期长,花粉量大,花期与大多数土著菊科交叉重叠。如果黄顶菊与发生区域内的其他土著菊科植物,产生天然的菊科植物属间杂交,就有可能导致形成新的危害性更大的物种。根据黄顶菊原产地及其传播入侵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可以判定黄顶菊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区域远远不仅限于目前已知道的天津、河北等地,我国的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沿海地区都有可能成为黄顶菊入侵的重点区域。 黄顶菊于2001年首次在我国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极可能是伴随进口种子、谷物进入我国,同时也不能完全排除通过其他途径传入的可能性。据在河北沧州观测数据显示,黄顶菊喜光、喜湿、嗜盐,一般于4月上旬萌芽出土,4—8月份为营养生长期,生长迅速,9月中下旬开花,10月底种子成熟,结实量极大,具备入侵植物的基本特征。黄顶菊种子极多、繁殖能力超强。一株黄顶菊大概能开1200多朵花,每朵花能结出上百粒种子。因此如果一株黄顶菊完成一次开花、结籽,就能产十几万粒种子。也就是说,如果一株黄顶菊不被彻底杀死,来年就有可能繁殖出数万株黄顶菊来。一旦大面积入侵农田、牧场和苗圃等,将对农业构成严重威胁。 灾害分布出现黄顶菊灾害的47个县(市、区): ①保定市:清苑县。 ②石家庄市:新华区(杜北乡上京村)、元氏县(北褚乡涉及5个村:北褚、南褚、胡泉、西通下、吴村)、鹿泉市(铜野镇铜野村、任村、杜家庄),高邑县(107国道东侧20公里),灵寿县(西二环北二环交口各500米),赵县(新寨镇、赵州镇〈瓜家庄、董村、大石桥、西卜庄〉、北干里乡)、栾城县。 ③邢台市:邢台县、沙河市、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巨鹿县、广宗县、平乡县、新河县、南宫市、临西县、清河县、桥西区、桥东区、大曹庄。 ④沧州市:献县(陌南、段村、张村、临河、小平王镇),泊头(郝村镇涉及陈庄、闫李、双西、双东、大庙)。 ⑤衡水市:桃城区(彭杜乡、河沿乡)、冀州(冀州镇、码头李镇)、故城(建国镇)、枣强、景县(王瞳乡)。 ⑥邯郸市:曲周县、鸡泽县、邱县、成安县、馆陶县、峰峰矿区、永年县、武安县、涉县、磁县、邯郸县、肥乡县、丛台区。 ⑦廊坊市:广阳区、大城县。 防治针对黄顶菊的生理特性,现阶段防治黄顶菊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展黄顶菊大普查。各地农业部门应全面摸清黄顶菊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对黄顶菊可能发生的重点区域,如废弃的厂矿、工地和滨海、河边、沟渠边、道路两旁等进行细致调查。 二、加强监测、及时上报。各地农业部门在黄顶菊发生地建立观察点,加强监测,及时掌握黄顶菊发生动态,以进一步采取扑灭措施。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如在黄顶菊发生及潜在发生地区发现可疑植物,应及时向农业部门报告。 三、严格控制人为传播。由于黄顶菊繁殖能力极强,凡是接触过黄顶菊的人,都要严格检查自身是否具有携带黄顶菊种子以及带有黄顶菊残根残茎泥土,并严格做到不将黄顶菊的种子和带有黄顶菊残根残茎的土壤带到异地。 四、及时发现,及时铲除。4-8月份是黄顶菊营养生长期,也是铲除黄顶菊的最佳时期。对零散分布的黄顶菊我们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铲除。对成片发生地区,可先割除植株,再耕翻晒根,再拾尽根茬,然后焚烧,做到斩草除根。 化学灭草技术经过试验和筛选,目前已经找到了比较有效的药物防治办法,百草枯和草甘磷两种化学药剂对黄顶菊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根据对黄顶菊出草规律的初步调查观察,在黄顶菊苗期阶段适时喷药,可有效防除该草。第一次用药宜在5月中旬,第一次用药后每隔35—40天再分别进行两次用药物扑杀,用药方法同第一次相同。非农田防治: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150毫升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可使黄顶菊枯死。或每亩用1000毫升10%草甘磷水剂,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3天后黄顶菊枝端变黄,7-10天后死亡。农田防治:每亩用50-80毫升25%虎威水剂,兑水40-50公斤,防除大豆田和果园的黄顶菊。或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150毫升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防除豆田和水稻田埂上的黄顶菊。目前黄顶菊主要在荒地落户,采用化学防除后,对一些征而未用的土地,要复耕复种,减少抛荒,既可增加农田面积,又可减少黄顶菊繁衍空间。 名词解释外来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有意无意地将产自外地的生物引到本地,这些生物快速地生长繁衍,形成了自我维系的种群,改变和破坏了生态环境与生态平衡,对落脚地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据调查统计,已有外来入侵生物达40多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黄顶菊、水葫芦、大米草、豚草、涂草等十几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