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翅缀叶野螟 |
释义 | 昆虫名,为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北京等地。为害杨、柳等林木,常造成严重损失。幼虫喜在嫩叶上吐丝缀叶为害,受害叶被连呈饺子状或筒状,发生严重时叶片被食光,枝梢变成“秃梢”。 中文学名:黄翅缀叶野螟 拉丁学名:Botyodes diniasalis Walker 别称:杨黄卷叶螟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secta 目:鳞翅目 科:螟蛾科 分布区域: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北京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约30毫米。体黄色,头部褐色,两侧有白条。触角淡褐色。胸、腹部背面淡黄褐色。雄成虫腹末有1束黑毛。 翅黄色,前翅亚基线不明显,内横线穿过中室,中室中央有1个小斑点,斑点下侧有1条斜线伸向翅内缘,中室端脉有1块暗褐色肾形斑及1条白色新月形纹,外横线暗褐色波状,亚缘线波状。后翅有1块暗色中室端斑,有外横线和亚缘线。前、后翅缘毛基部有暗褐色线。 卵扁圆形,乳白色,近孵化时黄白色。成块排列,呈鱼鳞状。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黄绿色,头部两侧近后缘有1个黑褐色斑点,胸部两侧各有一条黑褐色纵纹。体沿气门两侧各有1条浅黄色纵带。 蛹长15 毫米,宽 4 毫米,淡黄色。外被一层白色丝织薄茧。 发生规律1年发生4代,少数5代,以幼虫在树皮缝、枯落物下及土缝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萌芽后开始取食为害,5月底老熟幼虫化蛹,6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出现;7月中旬为成虫为害盛期,成虫有趋光性,将卵产于新梢叶背。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喜群居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缀叶呈饺子状虫苞或叶筒栖息取食。幼虫活泼,遇惊扰即弹跳逃跑或吐丝下垂,老熟后在叶卷内结薄茧化蛹。在雨季该虫发生普遍,10月底老熟幼虫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栽培。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及时清理落叶等废弃物,集体烧毁,深翻土壤,减少虫害。 (2)保护和利用天敌。卵期释放赤眼蜂。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 (4)化学防治 卵孵化后喷洒杀虫剂90%敌百虫1500倍液,发生严重时,喷洒80%敌敌畏2000倍液、40%乐果2000倍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