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柏权
释义

黄栢权 Huang Baiquan(1938~ ),罗定人。1960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肇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系广东省社科院肇庆旅游研究所研究员,肇庆市第六届政协常委。1995年加入广东作协。长期任教,9次被评为市、地、县先进教师。教学之余,从事岭南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尤长于佛学。著述200余万言。出版著作有《肇庆七星岩刻诗文选》、《鼎湖山石刻精华》、《西江名胜古迹》、《肇庆生态与旅游文化》、《古诗文今译及其他》、《六祖坛经注译》、《岭南佛光——东土禅宗六祖传奇》、《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传奇》。发表论文、小说、散文百余篇,其中,《岭南佛教传播的轨迹》一文被编入《中国当代战略文典》等20余种大型文集。

黄柏权,

1962年3月生于湖北咸丰,男,土家族。1983年7月毕业于湖北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现为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院长、土家族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大学人类文化与环境研究网三峡大学人类文化与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和通讯评审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专家、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五个一批”人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日本山口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重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特聘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服饰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中国土家族经济文化协作会副秘书长,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三峡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民族学会副秘书长。

黄柏权教授长期从事南方民族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近几年来,主持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武陵民族走廊多元文化互动与和谐社会发展研究》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作为主要成员(第二,实际主持人)参与了《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构建研究》、《土家族工艺美术史》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课题子课题1项,主持教育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民委重大课题《湖北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主持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3项。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武陵文化”、“武陵民族走廊”、“长阳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等学术概念,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倡导和主持了“武陵民族走廊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土家族学者数据库”建设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已拍摄各种文化遗产资料600多个小时,照片10000多张;积极呼吁、并参与了恩施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呼吁恩施自治州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名录申报,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了恩施州及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20多项名录(杰出文化传人)申报纪录片的拍摄和文本的撰写,使恩施州在第二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选中取得好成绩;提出建立鄂西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议,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受湖北省民委的委托,主持了《湖北民族文化发展规划》的撰写;主持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施情况的调研;积极参与宜昌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的调研,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

近几年来,出版了《土家族白虎文化》、《悠悠洗车河》、《湘鄂西土家族》、《武陵土家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合著)等著作,主持编撰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和《武陵文库》,参编了《田野中国丛书》等。在《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调研报告80多篇,其中CSSCI源刊24篇,省部级报刊理论版7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篇,国外刊物1篇。参与了香港凤凰卫视《寻找远去的家园》的拍摄,是大型纪录片《武陵土家人》的策划和撰稿,还参与拍摄了《二十八过年》、《武陵土家人》、《药匠》等人类学纪录片,《二十八过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武陵土家人》在湖北卫视联播。他的成果中有1项成果获国家“骏马奖”,1项成果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成果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0多项成果获厅级(州、市、厅、学校)奖励。

他的学术成就得到著名民族学专家李绍明、何耀华、何星亮、彭英明等人的好评。《科技日报》报道过他的事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