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还地桥镇 |
释义 | 还地桥镇是因还地桥而名,是个古老的江南小集镇。还地桥镇位于大冶市西北部。是大冶市西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该镇面积228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该镇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资源丰富。享有江南鱼米之乡、建材煤炭基地、冶金原料之都、渔业旅游重镇的美誉。大冶市还地桥镇是全国重点镇地处武汉经济都市圈属地,系武汉、黄石、鄂州、咸宁等大中城市战略交通要冲。还地桥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都”“建材基地”之称,已勘明的矿产品达20余种。 中文名称:还地桥镇 地理位置:大冶市西北部 面积:228平方公里 人口:10.1万人 概况还地桥镇是大冶市西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全镇版图面积228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528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10.1万人。该镇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还地桥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突飞猛进:200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3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500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400万元,人均纯收入3200元,综合实力位居湖北省乡镇排名第七位。1995年、1999年,该镇连续两届被省政府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镇党委被省委授予"全省六好乡镇党委"称号。该镇秀山村被授予"中国明星村"、"湖北省十强村"等称号,秀山村党委被誉为"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十面红旗"。 还地桥镇坚持科技兴农,走农业产业化和综合开发的道路。现建有万亩油菜、千亩甘蔗、千亩鱼池、万只波尔山羊等基地11个。1999年,农业总产值实现1亿元。高科技,大规模、高效益、供产销一条龙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在该镇基本形成。 还地桥镇以建设国家示范城镇为目标,累计投资8800万元发展小城镇建设。现已拉开了“三纵四横”主干道镇区框架,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人,镇区内建有农民乐园、影剧院、图书馆、新华书店、文化大楼、邮政大楼、电信大楼、汽车站、自来水厂、有线电视台等公共设施。镇区实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基础设施齐全,综合服务功能配套,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名称由来还地桥镇是因还地桥而名,是个古老的江南小集镇。 还地桥原名换绦桥,据明嘉靖十九年撰修的《大冶县志》记载,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汉钟离从此地经过,发现景色很美,同游镇中心的一条小河时,相遇三孔桥上,分别时互换丝绦以作纪念,故得名"换绦桥"。新中国成立以后,寓还地于民、人民当家作主之意,将"换绦桥"更名为"还地桥",沿用至今。 行政区划还地桥镇:位于大冶市西北部。面积228平方千米,总人口10.2万人。辖3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77个村民小组:(居委会)新桥;(村委会)还桥,红光,煤矿,桂树,军山,燎原,下堰,大井,屏山,团结,秀山,松山,红峰,郭桥,南石,东庄,北泉,土库,马石,前湖,后湖,塘桥,山庄,板桥,高垴,靠垴,下畈,驾虹,新畈,黄岗,梅咀,长岭,走驹,黄金湖。 资源状况土地资源根据大冶县1983年的农业区域划分:还地桥镇属北部“垄岗林粮特产区”,北、东、南三面是低山丘陵地带,中部和西部比较低平,东北南水田多为垅、冲、土田,中部和西部畈田面积较多,主要土壤类型有马肝土、青刚土、淀浆土、红黄土、黄土、鸡眼土、砂土等;水田土型多为马肝土、青刚土、淀浆土;旱地的土型多为黄土、鸡眼土。马肝土分布面积最多,砂土面积最少。 矿产资源还地桥镇素有“煤铁之都”“建材基地”之称,已勘明的矿产品达20余种。全镇内煤田遍布五分之三的村组,以柴煤为主,量大质优。铁矿石类型多分布较广,品位高,另有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花岗石、大理石等。 煤炭还地桥镇煤炭资源的储存量约为6000万吨,重点分布在红峰、松山、秀山、红光、煤矿、下堰、燎原、大井、东庄、郭桥、团结、南石等村,现按规划分为三大煤系和八大煤田。三大煤系:秀山煤系、熊家畈煤系、铜梓沟煤系;八大煤田:秀山煤田、松屏煤田、熊家畈煤田、金盆煤田、桐梓沟煤田、还地桥煤田、郭家桥煤田及煤炭丘煤田,现有煤矿32家,年产优质无烟煤50万吨。 铁矿初步探明铁矿储量为850万吨,铁矿石种类多,主要是磁铁矿,次为假磁铁矿,伴生有硫、磷、硅、砷等矿,含铁品位高,分布面广,绝大部分分别在铁贺公路以北的地方,有沙子垴、分夥山、太平山、鸡墩包、艾家庄、罗家庄、皮金献、矿山庙、马石立、破山头、董家大屋等处。品位:铁53.63%,铜0.383%,硫2.107%,磷0.062%,氧化硅(矽)7.363%,砷0.007%。 硫矿储存量约600万吨,具体分布在桂树村一带,品位高达48-50%。 花岗石储量约2.4亿立方米,面积达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驾虹、新畈两村,光洁度达140度,硬度值在375-478之间。 旅游景点兔儿墩湖是三山湖的一处支湖,湖面较为狭长,宽2km左右,长15km,弯曲延伸,如银龙邀游。两岸有炳阳湾、官山、猴子照等山陵,玲珑秀丽。在湖中间炳阳湾段,湖面突变狭窄,拐弯曲折,岩石如壁,两岸如门,湍流急涌,有三峡夔门之势。兔儿墩湖面有大堤相连于对面的走驹村,有水闸相通于三山湖。该景点可供泛舟、游泳、摄影、垂钓、观赏湖光山色和村庄自然风光。 石碧山又名侧船地,位于大冶市还地桥镇黄岗村三山湖中心。相传,此山由当年秦始皇赶山填海,用神鞭将距三山湖十里外的五卦山(还地桥镇境内)山尖抽到湖中而形成。石碧山高出湖面千丈,方圆七八十亩,水退时有百余亩。它四面环水,阳光照射,碧波万顷,恰似湖中的一颗明珠。晴天看去,风平浪静,好似白玉银盘拥青螺;雨天观来,云雾弥漫,让人难辨“庐山真面目”。石碧山四周有泾港云帆、芦州落雁、黄婆垂钓、九龟下海四大著名景观。湖中鸥鹭成群、芙蕖香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天然成景。这里四周沃野千里,物华天宝;鳜肥蟹壮鱼儿跃,粮盛油丰荷花香,是名扬三楚,誉播九州的“江南鱼米之乡”。 石碧山不仅风景如画,物产丰富,同时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相传距今七百年的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一位四川高僧斑斓云游于此,选定石碧山,择幽而居,并得到当地百姓的捐助,在山上建起上下两幢寺庙,取名水月宫。水月宫构造宏伟,楼榭亭阁耸立,红砖绿瓦,金碧辉煌,满目玲珑,寺内佛像林立,香火不断。后又因水月宫培养出了个文渊阁大学士、宰相吕扬波,名声大震。每逢初一、十五,四处文人墨客、朝山香客络绎不绝,蜂拥而至。吕扬波在水月宫读书时留下的“水月宫鱼游兔走,山海关虎啸龙吟”这副妙联至今仍被传颂。石碧山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之胜地。 五卦山位于大冶市还地桥镇西北部高垴村境内,西北与鄂州市碧石镇接壤,是大冶市的北大门。其山三面环水,面积六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四百五十米,山顶天然而成椭圆形盆地,四周峰峦横抱,竹秀松青,景点多而传说神奇,属大冶四大名山之一(东方、白雉、五卦、天台)。五卦山胜景古迹随处可见,素有三楚六朝著称于世的奇观异景:东峰眺晨光,西岭观晚霞,金盆池浴鲤,云雾莲吐艳,灵泉映日月,夕雾笼古塘,幽谷藏古寺,晨钟暮鼓响,无不富有传奇色彩。此外,山上天然而成的玲珑怪石,历历可数:如晒谷石、望日石(台)、祈雨石(台)、驴槽石、戏狮石、仙迹石、试剑石、仙人椅(石)等无不栩栩如生,可供文人雅士览胜观光,遐想神游。此山是佛门圣地,也是游人旅客避暑休闲的理想所在。古往今来有关“智印祖师落驾坐坛”、“朱元璋赐封白云寺”、“洪秀全挥剑砍石”、“汪精卫五卦避乱”等传说和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文联对为五卦山增添了无限神韵和传奇色彩。 经济建设农业还地桥镇农业结构调整总面积46000亩,其中水产业10000亩,优质杂果5000亩,速生丰产林1000亩,优质油料基地30000亩,建设重点园地5个。现建有黄忆珠万亩高产油菜基地,黄金湖5万亩淡水鱼养殖基地,黄金湖万亩螃蟹养殖基地,秀山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曙光万亩冬瓜种植加工基地,蔬菜大棚示范基地,波尔山羊养殖基地等20余个。建立了秀山苗木花卉基地、还桥大棚蔬菜基地、秀山三元猪养殖基地等10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全镇农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农业总产值17508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农业产值84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9%,比上年下降3%;林业产值196万元,占1.1%,增长78%;牧业产值5208万元,占29.8%,增长2.1%;渔业产值3703万元,占21.2%,增长75.6%。全镇完成农业增加值(现价)10855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农业5208万元,林业122万元,牧业3229万元,渔业2296万元。 水产业全镇共有水域面积51098亩(含江河水面),其中可放养水面40000亩,主要分布在保安湖、黄金湖、三山湖一带,2002年放养水面达32000亩,其中精养水面17230亩,水产品总量5845吨,产值37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75.6%。其中鲜鱼4880吨,螃蟹160吨,莲粒500吨,藕300吨。另外转化加工水产品500吨。全镇水产养殖突出发展,螃蟹、鳜鱼、鳝鱼等名特优产品,放养面积达3850亩,占全镇水产面积的12%,产量达360万吨,其中甲鱼8吨,鳝鱼120吨,年外销量350吨,全镇共有集体渔场26个,家庭渔业户1900个,渔业人员2750人。还地桥镇水产业是镇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镇现有养殖面积5万亩,其中:大湖水面3万亩,精养渔池2万亩。主要产品有:鲜鱼、螃蟹、湘莲,总产量6800吨,其中鲜鱼5000吨、螃蟹400吨、莲藕600吨、湘莲800吨,总产值6420万元。2004年黄金湖地区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第四批无公害示范区,这对黄金湖水产品市场加上绿色的靓丽的光环,市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林果业还地桥镇34个行政村,全镇总山场面积36217.8亩,其中有林面积28642.1亩,经济林4150亩,镇办林场1个,即葫芦山林场;村办林场6个,即煤矿村、大井村、郭桥村、高亩,秀山苗圃基地50亩,红光、还桥、下堰、燎原千亩枇杷基地。 葫芦山林场1976年兴建,总山场面积2456亩,其中:经济林1190亩,用材林1266亩,建场以来每年政府拨款2万余元,自到2001年由乐志文承包,承包期限25年,每年上交政府农办15000元,年毛收入7万余元。 红光林果基地位于红光村徐山,60年代初期创办,投入资金达30余万元。后经不断发展变更,于1993年由承包人胡咏菊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负责守护村杉树林等林木以劳抵资。红光林果基地现有面积300亩,主要为桔子约50亩,桃、李树约40亩,茶树70亩,楠竹10余亩,杂树林木近30亩,杉树近100亩,另有苗圃园8亩,主要为樟树、桂花树等。现有工作人员4人,旺季来临时则临时雇请人员帮忙。年收益2万余元。 招商引资还地桥镇投资环境得天独厚,具备电力、水源、燃料、运输、原料、通讯、厂房等必要的生产、资源、生活条件,寻求在建材、化工、轻工等方面的合作伙伴。凡投资者独资兴建生产型企业(含兴办原材料基地)投产后,以企业每年上缴同级财政所得部分的税款为基数,由同级财政按三年内(含三年)60%、四至五年40%的比例无偿给予扶持,支持企业再生产或技改。 凡投资者兼并、收购还地桥镇危困企业的,以兼并、收购前三年的年均税收为基数,根据企业每年新增上缴同级财政所得部分的税款,由同级财政按三年内(含三年)80%、四至五年60%的比例无偿给予扶持,支持企业再生产或技改。 凡投资者带资租赁、承包还地桥镇企业。期限在三年以上者,对租赁、承包的企业按规定需进行环保治理的,经有关部门认定后,由租方或承包方负责治理,环保治理经验收达标后,其投资每年可按租赁、承包费的20%逐年抵扣。 投资者在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需新增贷款在镇内继续新建或扩建项目的,按形成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由同级政府给予贴息,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贴息一年;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贴息两年。 名村简介黄金湖村位于还地桥镇西北边,东邻走驹,南接前湖,西伴河水村,北靠三山湖,与鄂州市杜山乡隔湖相望。现有村民小组23个,人口2302人,其中男性村民1202人,女性1100人。耕地面积1896亩,水产养殖面积350亩,水产养殖户110户。1998年全村农业收入200万元,2004年达50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约20%。全村共有企业五家,两家砖厂、两个铁矿、一个长石矿。2004年企业总产值达9500万元,利税80万元。自98年以来,全村共兴修小山塘6处,总面积30亩,修建村级公路5公里,移民建镇兴建新居40户,村民人均收入由98年的1500元增加至2004年的2500元。2002年原河泾、前山、南塘三村合并为黄金湖村。自然村有:卢万咀、靠背陈、陈子尚、祝家大屋、祝家榨铺、祝家四房、嫁木行、祝家北门、陈昌元、余四房、方家湾、后三房、前三房、余家细屋、余家大屋、余家六房、刘南塘、刘家新屋。 板桥村地处还地桥镇西北方,东与军山村交界,南邻燎原村、保安湖,西连山庄、马石村,北接塘桥村。现有总人口1843人,其中男903人,女940人,耕地面积1716亩,其中水田面积965亩,旱地面积751亩,水产养殖面积200亩。还黄公路横贯其中,交通便利。2003年8月开始修建军板公路,全长3.5公里,总投资12万元,推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现有200亩水产养殖面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壮大了村级经济。自然村有:谭家咀(杨)、菊花湾(胡)、陈尔芝、鸡墩李,尹家咀、胡龙岩、沙子岭(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