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怀王之约
释义

怀王之约是在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获得普遍承认的背景下,以楚为盟主的反秦军约定的对战后秦国的处置方案。按照怀王之约,率先入关的刘邦本应以秦王的身份统治整个故秦之地,恢复秦统一前七国并立的局面。虽然由于项羽对怀王之约的曲解(是不是故意的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刘邦只成为了汉王。但在项羽的分封体系中,汉政权建立的法理依据仍然是怀王之约,它同样是关中秦地政权的延续(这是不是玩文字游戏、秦地与原属秦地的汉中巴蜀是不是同一个概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所以刘邦在进入汉中后即开始逐步废除楚制,转而行秦制,两个集团因此结下了梁子,为楚汉争霸埋下了伏笔。

怀王之约导致楚汉战争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首先,项羽王于西楚,封域最大,不但引发诸王的忌恨,共谓项羽主宰分封不平,而且置身于斗争的中心,北有田齐,西北有三晋,西边有刘邦,南面的楚国三王亦有离心之势,项羽在楚汉之争中日渐孤立、左支右绌与此不无关系。其次,西楚之地缺少关阻险隘,亦无广阔的纵深地带和后方根据地,与西北争衡形势居下,胜不足守,败则易亡。再次,自命“霸王”,使人诛杀义帝,试图称帝之心昭然若揭,为诸侯王反楚提供了借口。项羽自立“西楚霸王”是其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楚汉之争与继楚承秦

项羽分封称霸是为了重建帝业,然而,诸王并列的局面注定帝业的再造必须经过一场残酷的斗争。项氏与怀王的矛盾,以及项羽在亡秦后处置的种种失误,不仅使项羽失去道义,而且树敌众多,西楚局势开始转下。刘邦正是利用项羽中心偏东,对秦地鞭长莫及,且陷于与齐地斗争的机会,复夺关中,东向与项羽争天下。刘邦利用地理优势与项羽相持,并利用项羽分封制造的矛盾,先后攻灭三晋和齐,拉拢彭越和英布,以王侯封地换取韩信、彭越等将领的支持,合力攻项羽,项羽终于兵败,乌江自刎,身死东城。

项羽败亡时,称“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太史公认为荒谬,但我认为有一定道理。项梁响应张楚的号召而起兵,张楚政权旋即败亡。此时,因陈胜败亡的教训,项梁很难重走这条老路,不得不采取“存亡继绝”的办法,继续率领楚地的力量亡秦。项氏与怀王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项羽此后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而刘邦却收取渔翁之利,此天不佑项羽一也。王六国后和怀王之约导致项羽无地可封,所谓兔死狗烹,项羽不可能居于怀王之下而等待宰割。因创立了不世之功,项羽也不可能退隐江湖,而只能分楚而王。项羽与怀王的矛盾注定项羽不可能优待怀王,帝业的再建也注定项羽必将取代义帝。王楚而谋诛义帝,失道义于天下,更给人以口实,此天不佑项羽二也。帝业再造不得不为,项羽在分封中就已谋划夺天下。但项羽王于楚地,既无山川形胜,又四处树敌,更为重要的是,为王关中而失秦地民心,关中三王又无法钳制刘邦,致使项羽不仅没有充足的时间剪除六国诸王,过早地陷于楚汉之争,反而给刘邦提供了消灭弱小诸侯的难得机会,此天不佑项羽三也。项羽出身于破落的贵族家庭,自身习气与战国贵族相近,其性格的弱点,如仁义等,也是其败亡的重要原因,此天不佑项羽四也。因此,在楚汉之争中,虽然项羽屡战屡胜,但日趋穷蹙,实际是形势逐渐离项羽而去,其中很多因素是项羽不能选择和左右的,或可谓“天亡项羽”。

虽然项羽、刘邦皆楚,但楚汉之争的胜负却关系到中国历史的一次重要选择,是继楚,还是承秦。项氏立制以楚旧制为核心,刘邦初期建制也循楚制。但项羽分封后,刘邦王于秦地,是秦地政权的延续,他所承用的自然也应是秦制。所以此后,汉政权开始逐步转依秦制,如刘邦集团所颁赐的爵位中,楚爵极少出现,楚官亦大多废除,三公九卿制等官职明显沿袭秦制,汉还承续了秦的律令制,秦地方行政制度很多方面也都延续了下来等。特别是楚汉战争,促成了汉制与楚制的脱离。刘邦据秦之地,用秦之人、承秦之制是他战胜项羽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另外,为了争取韩信、英布等人的支持,刘邦让他们王于楚地,汉依旧以关中为根本,关中习惯秦制,汉政权已不可能再回归楚制。因而,楚败汉胜致使历史选择了承续和发展了秦制的汉制。从西楚的历史沿革来看秦汉之际这段历史,又回到了田余庆先生《说张楚》一文所指出的:“秦楚之际风云诡谲,事态纷纭,他昭示于后人的历史结论,一是非张楚不能灭秦,二是非承秦不能立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