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怀参
释义

简介

怀参指怀庆府所产的四大怀药中的怀山药,因其药材地道功效堪比人参,被世人誉为 “怀参”

而且不同于其他滋补药材的是,怀参是一种药食同源药材,其他常用的补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等相比,最大的区别,也是它的最大优点,是无任何副作用。因此被历来医家 评价为“温补”“性平”,是 “药食同源”的典范,被央视健康之路誉为:“神仙之食”足见其养生 延年益寿功效十分卓越!

地理分布

主产区河南,目前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和南方的广西、福建、广东、台湾都有广泛种植,日本和韩国也有种植。但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所产山药最为地道,被称为怀山药或怀山。过去受交通和信息传递限制,以讹传讹,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误以为“怀”是淮河之“淮”,称之为“淮山”。至今在广东、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区,除极少数行家外,一般卖家在推销山药时,仍都称自己货是地道“淮山”、来自河南,甚至还有人补充说是河南的淮河流域(其实河南境内的淮河一带,基本不产山药)。如果按南方人普遍接受的好山药应称为“淮山”的说法,真正的“怀山药”应该叫做最顶级淮山了,

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古代名医如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用药都必以产地区分药性。就如阿胶以山东东阿、人参以长白山为正宗一样,山药公认以河南省怀庆府所产的才可入药。《神农本草经》、《图经本草》和《本草纲目》均特别标明所讲的山药,产地为“怀”。《本草蒙全》提到山药时说“南北州郡俱产,惟怀庆者良”。《神农本草经》另有明文,“山药各地均产,以河南怀庆各地产者良”。中国医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药方是六味地黄丸,号称中药第一方(成方不晚于汉朝)。老中医都知道,正宗六味地黄丸的最重要成分,即山药和地黄,应该用怀庆府所产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包罗万象、细节惊人著称,该书第十回中写道,张太医为秦可卿诊治之后,开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药方,其中写明“怀山药二钱炒”;而此书在其它地方提到食品,如山药糕时,则只写“山药”,并无“怀”字。

抗战期间,日本人曾派本国的专家将今焦作市武陟县辖区内的土壤运回日本,分析研究并尝试调配土壤进行山药等中药材的种植实验,结果是药力大大下降。上世纪20年代,今焦作市温县的几位药农从山西太古引进部分高产的山药品种,结果引种几年后,引进的产品味道与药力都逐步趋同于本地品种。上世纪70年代,政府为缓解怀山药供应紧张,曾组织18省区到焦作市武陟县引种,结果本地品种在其他地区种植后,很快就出现品种退化、药力大减的现象。上述事实充分证明了怀山药之所以药力显著,本地的天时和土壤条件是决定性的因素。

1999年到2003年国家设立了“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研究与示范”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项目由河南省中药研究所与焦作市科技局承担。科研组对焦作所产的怀山药和其它地区的山药取样分析后发现,单位数量的怀山药所含的各种氨基酸都远远多于同量的外地山药,其中还有如r-氨基丁酸属于其它山药基本没有而怀山药独有的氨基酸。经现代科研手段测试,怀山药中所含的山药多糖、尿囊素、蛋白质、皂甙和铁、钙、锌的含量都远多于普通山药。

作为中药最重要的补益材料之一,怀山药与其他常用的补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等相比,最大的区别,也是它的最大优点,是无任何副作用。因此被历来医家 评价为“温补”“性平”,是 “药食同源”的典范,即可以当成正常食物充饥使用,用者没有避忌,适宜于任何人群、任何体质,包括老人、儿童、孕妇和其他特殊人群(见2007年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山药—神仙之食》节目中,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国玮对怀山药的评论)。这也是为何怀山药在中药药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根本原因。怀庆府另一特产怀地黄,可能名气更大(由于六味地黄丸的原因),医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也更高,但历来怀庆府怀山药的种植普及程度和产量都要大于怀地黄。怀山药卖不掉可以自己食用,怀地黄就不行。可代替粮食,这一特性在战乱或饥荒年代,就显得更加重要,千百年来的种植历史让当地的药农有了一些传统保守思想。

天时地利

焦作,夏时称“覃怀”,后称“怀州”,元称“怀孟路”,明清为“怀庆府”。这里的气候环境被专家总结为“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特别适合山药的生长。由于此地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被山河怀抱,得名为“怀”,又称“三百里怀川”。此处土壤的形成以黄河冲积为主,并吸纳了太行山岩溶地貌经雨水冲刷渗透而来的成分,形成了疏松肥沃、与众不同的黄土地,特别适合山药、地黄、牛膝等根茎类中药材的生长。独一无二的天时、地利,是怀山药能够冠绝天下的基本条件。

怀山药古今医药学家称其为上品,历代封建王朝征其为贡品,国外医药界称其为“华药”。

怀药,也称“四大怀药”,因其产于怀庆府故名。怀,春秋郑国邑名,战国属魏。秦置县,为怀县,在今河南武陟西南。北魏天安2年(公元467年)设置怀州。治所在野王(隋改名河内,今沁阳)。唐辖境相当今河南焦作、沁阳、武陟、修武、博爱、获嘉等市、县地。金天会时改名南怀州,天德时复旧。1257年蒙古改为怀孟路。元延祐元年(1319年)改名为怀庆路,明改为府,1913年废。其地北倚太行,南临黄河,沁、丹两河贯穿其中,全境为黄河冲击平原,地层深厚,气候温和,地下水丰富。这一地区独特的土壤、阳光、水、气候等自然条件,赋予了“四大怀药”独特的外观、质地和神奇的药效。

作为中药最重要的补益材料之一,怀山药与其他常用的补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等相比,最大的区别,也是它的最大优点,是无任何副作用。因此被历来医家 评价为“温补”“性平”,是 “药食同源”的典范,即可以当成正常食物充饥使用,用者没有避忌,适宜于任何人群、任何体质,包括老人、儿童、孕妇和其他特殊人群(见2007年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山药—神仙之食》节目中,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国玮对怀山药的评论)。这也是为何怀山药在中药药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根本原因。怀庆府另一特产怀地黄,可能名气更大(由于六味地黄丸的原因),医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也更高,但历来怀庆府怀山药的种植普及程度和产量都要大于怀地黄。怀山药卖不掉可以自己食用,怀地黄就不行。可代替粮食,这一特性在战乱或饥荒年代,就显得更加重要,千百年来的种植历史让当地的药农有了一些传统保守思想。

自古以来,“四大怀药”就被列为道地药材,历代的中药典籍和名医史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论述,还有不少佚文趣事、诗词歌赋和传说故事,更增添了神秘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清代进士范照黎“怀怀诗”云:“乡村药物是生涯,药圃都将地道夸,薯蓣篱高牛膝茂,隔河开遍地黄花。”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推其为各地所产品种之首。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34年,卫桓公就向周王室进贡怀山药。公元前608年,鲁宣公开始向周王室进贡怀地黄。唐宋以后,“四大怀药”都作为贡品年年上交。“四大怀药”原系野生于太行山中,至今在山中还保留着“山药沟”、“地黄坡”、“牛膝川”、“菊花坡”等古地名。夏周时已开始在沿山一带和丹河沿岸村庄由野生变家种,清代逐渐发展到沁阳两岸,据今约三、四千年的种植历史。据传,日本侵略中国到达焦作一带,对怀药的医疗和保健功能大为赞叹,爱不释手,强行提出把当地土壤运回日本,化验后进行配制专项土壤种植怀药,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明清两代怀庆古城药材行栈林立,中药店铺遍地,计有80余家,一年两次(阴历五月十三,九月初九)的药材大会迎来四海药商,闻名全国,清康熙年间,怀庆药商形成庞大的怀邦队伍,常年奔波全国各地,运销“四大怀药”,相继在武汉、北京、天津、西安、安国、禹州、周口等地,修建了怀庆会馆,开设药材行栈,就地开展怀药贸易,同时,每年还要通过广州、上海、香港、天津等口岸销往南洋群岛、东南亚、西欧、美国等地。1914年,“四大怀药”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展出,倍受世界各国赞赏。现代化学成份分析得出,“四大怀药”有效成份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地所产同品种。由于其质量道地、疗效显著,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地区。

当前,焦作市政府、商家、科技人士在怀药新产品开发方面,重视和投入的力度正逐步加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地黄宝饮料、怀山药强力粉、山药果浆、牛膝多糖、菊花晶等产品相继投放市场,有很好的销路。温县怀泉中药厂正计划上一个六、八味地黄系列片剂、胶囊车间GMP达标改造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年产值1亿元,利税1000万元。倡导诚信怀药品牌,焦作大良怀药首推诚信经营,确保奉献地道药材给消费者。焦作市第二制药厂正着手开发牛膝多糖系列产品,技术来源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河南肿瘤研究所、上海实久公司。牛膝多糖是从中药牛膝中提取的小分子中性多糖,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保护肝脏、抑制肿瘤和升高白血球等功效。在保健食品项目上有市药材站提出的年产500万瓶的山药饮料。温县医药公司年产1500万袋菊花茶。沁阳市医药公司提出的冷冻脱水真空包装鲜山药。武陟县医药公司提出的年产1亿袋山药芝麻糊等。怀药开放前景广阔。

焦作市政府为了开发祖国传统“怀药”资源,使怀药这一中国国粹发扬光大,弘扬祖国中药文化,推动医药产业和我国支柱产业发展,提高我国道地中药材在国际中草药市场的竞争力,已成立了领导小组,提出了“怀药”发展规划设想,想信在不久的将来,“四大怀药”将成为焦作的支柱产业,发扬光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热忱欢迎有志于怀药开发的专家、学者、投资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来焦作从事有巨大潜力的怀药资源开发事业。

地道药材

按史料记载,古怀庆府是人类历史上种植山药最为悠久的地区。公元前734年,诸侯卫桓公就以此地出产的山药向周王室进贡。焦作市目前所辖的武陟、温县、沁阳、博爱等县都有种植怀山药的传统,但最集中的区域公认在武陟和温县交界的大封乡、小董乡、武德镇一带,目前仍是怀山药种植最集中、加工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目前山药保存加工最常用的硫磺熏制法,就是在上世纪初这一带的药农发明并传播到全国各地的。

地道的怀山药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不能“重茬”,即连续种植。由于怀山药的根茎对土壤内的相关养分(所谓“地力”),吸收能力强。同一块土地,五年之内只能种一次怀山药。收获之后的五年内,只能种植其他普通农作物。如再种植怀山药,产量及质量都极其低下。怀庆府另一种同样以肥大根茎入药的特产,怀地黄,这一特性更甚,八年内不能重茬,八年后“地力”才能回复。按照国际通行的有机食品标准,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耕作三年以上、所稳定产出的农产品才符合 “有机食品”的资质,因此除非现行标准有特别变更,地道的怀山药将没有机会申请有机食品认证。

医学界评价

数千年前的中医就发现,由于水土和气候条件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地方所产的品质差异甚大,“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在这一“药材要地道”的理论指导下,历代医家开始系统化地去比较、筛选、评价各地所产药材的差异。这实际是一个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的漫长过程,也是中药学渐渐成熟的过程。自宋元之后,中医药界对山药这一品种达成了一致意见,怀庆府所产的品质最高、药效最好。具体论述如下:

· 怀孟间产者入药为佳

– 《救荒本草》,刊于1406,组织编撰者朱橚(1361-1425),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

· 薯蓣 ,各州府虽皆有之,入药者河内(怀庆府旧称)为良

– 《怀庆府志》,刊于1520,作者何瑭(1474-1543),明代史官

· 南北州郡俱产,惟怀庆者良

– 《本草蒙筌》,刊于1565,作者陈嘉谟(1521-1603),明代名医

· 山药,今人多用怀庆者,故当今各地药肆,多用河南怀庆栽培品,特称怀山药而出售之,乃远近知名之药材,药肆常备之品也

– 《本草原始》,成书于1593年,刊于1612,作者李中立,生卒年不详,明代医药学家

· 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

– 《寿世保元》,刊于1615,作者龚延贤(1522-1619), 明万历时期大内御医

· 生怀庆山中者白细坚实,入药用之

– 《植物名实图考》,刊于1848,作者吴其浚( 1789-1847),清代植物学家

· 怀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

– 《医学衷中参西录》,刊于1918-1934,作者张锡纯(1860-1933),清末名医,号称近代中医第一人

· 怀庆品带微弱之甜味,他处产品较为瘠长之一种,则微有药臭而略带苦味

– 《本草用药实地之观察》,刊于1936,作者赵燏黄(1883-1960),近代本草学奠基人、药学泰斗

· 主产河南。此外,湖南、湖北、山西、云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等地亦产。一般以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古怀庆辖区内)所产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

– 《中药大辞典》,1975版,集体撰写

补充:

怀山药与普通山药的重要区别:

怀山药非常容易煮熟,一般用七分钟就完全熟了,但普通山药(也称菜山药)烹饪的时间要长得多,往往用20或30分钟。所以当地人(怀庆府人)在出售怀山药时,通常还带个锅进行现场表演。只有真正的怀山药才能七分钟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9: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