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化脓性葡萄膜炎 |
释义 | 化脓性葡萄膜炎(suppulative uveitis)又称化脓性眼内炎,炎症可以从前部葡萄膜或后部葡萄膜开始,病势异常猛烈,发展迅速。色素膜组织溶解,大量脓性渗出物出现。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引起眼组织严重破坏,以致视力丧失而眼球萎缩。 症状1.有眼球穿破伤或眼内异物史,或有内眼手术、角膜溃疡、全身发热败血症等病史; 2.有剧烈眼红痛及眼部刺激症状; 3.视力迅速减退,甚至光定位不确或光感消失; 4.眼睑水肿、痉挛及睁开困难; 5.眼球混合充血、结膜水肿,有脓性分泌物; 6.前房积脓,角膜混浊; 7.玻璃体混浊、积脓,散瞳后呈黄白色; 8.眼压低:眼压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简称为眼压。它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正常人的眼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以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同时保证了屈光间质发挥最大的光学性能。正常眼压的范围为1.47~2.79kPa(11~21mmHg)。 9.眼底一般窥不清。 治疗治疗原则1.广谱抗菌素全身及局部应用:广谱抗菌生素是指抗菌谱比较宽的药物,简 单说就是能够抵抗大部分细菌的药物,还有一种就是窄谱抗生素了,它是专门杀灭某一种或一类细菌的药物。广谱抗菌素主要是用在致病菌还未知,但需要杀菌的时候,当明确致病菌的时候,就要用窄谱抗生素特异性的杀菌了。抗生素使用过量都对机体不利的,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用药,不能自己随便吃的。 2.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皮质可分泌多种激素,按生理生化功能及分泌组织,可分做三类:①球状带分泌的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e),主要是醛固酮(aldosterone)和脱氧皮质酮(deoxycorticosterone);②束状带分泌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e),主要有皮质醇(cortisol)及少量的皮质酮(corticosterone);③网状带分泌的性激素,如脱氢异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雄烯二酮(androstenodione)及少量雌激素。 3.散瞳:散瞳验光是在应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使之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的验光。 4.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内药物注射。 治疗措施1.抗生素全身应用:诊断一旦确立,应立即应用有效的抗生素,使眼内特别是玻璃体脉络膜和视网膜达到应有的治疗浓度,并且采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能提高抗炎效果。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新青霉素Ⅱ、先峰霉素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1~2次。羧苄青霉素10~15g溶于300ml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二性霉素B对霉菌性眼内炎可作首选药物。 2.激素治疗:应用目的是减少炎症渗出及肉芽组织的形成。但其缺点可以削减抗生素的抑菌作用,还能降低抗生素穿透眼组织的能力。 3.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常用抗生素有:先峰霉素Ⅱ0.25mg或庆大霉素200u玻璃体注射。庆大霉素200u,加氟美松0.4mg;庆大霉素100u,加先锋霉素Ⅱ0.25mg。二性霉素B0.01mg等玻璃体内注射。 4.抗生素及激素局部点眼或结膜下注射。 5.手术治疗:前房有大量渗出物时可行前房冲洗并注入抗生素。眼内炎应迟早进行进行玻璃体切除,并联合抗生素和激素进行玻璃体切除,并联合抗生素和激素进行玻璃体注射,若炎症不能控制,且视力丧失时,可行眼内容摘除术。 病因1.外源性:因眼外伤,眼内手术及角膜溃疡穿孔等细菌直接进入眼肭。手术引起的眼内炎,常见革兰氏阴性菌的绿脓杆菌引起。但外伤由真菌、厌氧菌和多种微生物致病者比术后感染更为常见。一般情况下在术后24~48小时出现炎症,但目前术后常规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故眼内炎可延至术后2~5天出现,若术后24~48小时疼痛加剧的患者,应考虑为毒性较大的微生物感染。真菌性眼内炎出现症状为手术后或伤后2~3周内。 2.内源性:内源性(或转移性)感染性眼内炎多以真菌感染为特征,是经血流到达眼部的感染引起。致病菌可来自远处的感染灶或全身性败血症。通常起病隐匿,进展迟缓。 临床表现1.化脓性脉络膜炎(suppulative choroiditis):主要侵犯脉络膜及玻璃体,初期眼外无炎症表现,但视力可丧失,玻璃体产生脓肿,从瞳孔区可见玻璃体呈黄色的反光,炎症若未控制,玻璃体脓肿未消除,炎症可蔓延至整个葡萄膜而产生眼内炎。 2.化脓性眼内炎(endophthalmitis):多因穿孔性外伤,眼内容脱出或眼内异物存留,微生物沿伤口进入眼内很快扩展为全葡萄膜炎。患者突然眼痛、流泪,视力下降,眼睑肿胀,结膜高度充血水肿,角膜混浊,虹膜充务呈黄色,瞳也缩小,闭涣或膜闭,前房及玻璃体积脓。另外,炎症可向眼球壁外及眼眶内组织扩散而产生全眼球炎。 3.全眼球炎(panophthalmitis):眼内炎症可通过巩膜导水管,使感染向眼球筋膜和巩膜组织扩散,并使眼内组织亦产生化脓性炎症,此时剧烈的眼痛、头痛,难以忍受。疼痛原因为毒性剧烈的细菌在眼内繁殖产生蛋白酶及脓性渗出物所造成的高眼压或脉络膜内脓肿压迫睫状后长神经所致,视力严重障碍或失明,眼睑高度肿瘤,结膜充血水肿,可增夹于眼裂之中,眼球固定。严重者可发生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高烧,昏迷等症,炎症向颅内蔓延,可出现海绵窦炎及海绵窦综合征。眼骨由脓性渗出物所充填,角膜巩膜可坏死穿孔,脓液排出,症状减轻,眼球萎缩。 用药1.化脓性葡萄膜炎因为病情较重且发展快,应当全身应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治疗,为了迅速到达眼内,应该选用眼内通透性好的药物,且最好静脉给药,配合局部球结膜下注射及球旁注射给药。一般可全身静脉滴注先锋酶素,局部应用庆大酶素球结膜下或球旁注射治疗。同时给以散瞳及口服消炎痛等治疗; 2.在大剂量抗菌素的应用的同时可全身或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强的松等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 3.由于真菌感染或严重感染又未应用有效剂量的抗菌素的情况下,禁用或慎用激素; 4.病情严重或在大量抗菌素治疗6-12小时病情仍恶化者,应及时给以玻璃体切割及眼内注射抗菌素,直接清除玻璃体内的脓液。起到类似外科切开排脓的效果。 预防化脓性葡萄膜炎预防化脓性葡萄膜炎发展很快,极为凶险,可以很快引起失明及眼球萎缩,及时诊治非常重要,对于穿孔性眼外伤,尤其时眼球刺伤或异物进入眼球内且致伤物污染严重时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就有可能出现化脓性眼内炎,在1—2天内就可能导致不可治的失明,而且炎症向外扩散可致全眼球炎,甚至到颅内形成海绵窦血栓。因此,对于穿孔性眼外伤及眼内异物伤的病人,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给以清洗伤口,缝合伤口、取出异物及给以抗菌素预防感染治疗。当然,预防眼外伤的发生及作内眼手术时加强器械消毒是预防化脓性葡萄膜炎的关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