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侨大学图书馆 |
释义 | 华侨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60年,1970年由于“文革”动乱,学校被迫停办,图书馆的全部馆藏被分散至其他院校,荡然无存。1978年国务院做出恢复华侨大学的决定,华大图书馆也随之走上了重建、发展的道路。图书馆现有馆藏183.36万册、中外现刊3000多种,已购建中外文数据库25个,上网电子图书68万种,逐渐形成一个支持学校理工、人文、社科、管理等多学科结构的综合性文献保障体系 开馆时间开馆时间为周一至周日上午8:00至晚上22:00不间断开放,实行大流通管理,期刊馆与侨总图书馆同步调整开放时间。 部门设置泉州校区总馆按图书收藏和服务的功能分别设有采访部、编目部、流通部、期刊部、信息咨询部、技术部、办公室等部门。厦门校区分馆目前设有流通部和办公室等部门。 采访部:设在“侨总图书馆”,主要负责馆藏纸本图书的采选和馆藏发展计划的落实。 编目部:设在“侨总图书馆”,主要负责到馆纸本图书的分类、编目、加工和典藏分配。 流通部:设在“侨总图书馆”,主要负责纸本图书的流通借阅和读者服务、书库管理等业务。实行“大流通管理”,提供图书外借、阅览、复印等业务。 期刊部:设在“大众图书楼”,主要负责纸本报刊的订购、收藏和借阅等服务业务。提供报刊阅览、复印等业务。 信息咨询部:主要负责馆藏数据库资源的采选、读者文献传递服务(即馆际互借)、自建数据库建设等业务。 技术部:主要负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数据库、图书馆主页的维护、更新工作。 办公室:主要负责全馆的行政办公事务,并负责办理读者公共事务。 厦门校区分馆:“郑年锦图书馆”,提供书刊借阅服务。 馆藏布局图书馆现由总馆、期刊分馆、数字分馆和各院系资料室及厦门校区图书馆分馆(过渡馆舍)构成,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总馆——“侨总图书馆”总面积6820㎡,包含2个自修室、1个电子阅览室和1个港台书阅览室,是由印尼中华侨团总会和学校董事会副董事长、香港知名人士许东亮先生集资捐建的,于1990年11月正式启用,卢嘉锡先生为新馆提写了馆名。2000年11月由学校校董、香港知名人士陈捷中(仲升)先生捐建的,作为图书馆“数字分馆”的“捷中资讯大楼”也顺利竣工剪彩。捷中资讯大楼总面积2700㎡,设有办公室、信息咨询部、技术部、电子阅览室、教师研究机房以及数字信息培训教室等。1990年学校校董、香港知名人士施世筑先生捐助了大批台、港、澳图书,为此图书馆专门设置了“施世筑港台书籍阅览室”,并逐渐建立起以台港澳图书、台港澳研究及华侨华人研究为重点的特色的馆藏。 2004年6月学校副董事长许东亮先生与香港大众机械公司苏秀荣先生捐资一百万元重修期刊分馆,并命名为“大众图书楼”, 共有4层过刊库、2个报库、3个阅览室,存放着该馆复办以来收藏的全部报刊资料。在大厅设立展现许东亮先生事迹的以“贡献良多,实至名归”的展示橱窗,集中展现了许东亮先生对华侨大学的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以表达对许东亮先生的崇敬之意。 厦门校区图书馆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整体设计,分两期建设。2008年9月25日厦门校区分馆(一期)——郑年锦图书馆落成剪彩,厦门校区图书馆一期工程由学校第五届董事会副董事长郑年锦先生捐资兴建,并命名为“郑年锦图书馆”。“郑年锦图书馆” 建筑面积14639平方米,五层框架结构,总投资2805万元,于2008年10月7日开始试运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