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释义 | 一、学院简介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由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改组而成。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马列教研室和1983年成立的社会科学系。学院下设社会科学系、行政管理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未来与发展研究中心、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室、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等。学院现有行政管理一个本科专业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一个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高等教育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研究生、各类本科生在校生1000多人;现有教职工80人,教师7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达70%。目前,已建立了一支结构趋于优化、素质较高、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综合实力强。同时、学院与国内许多著名大学及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学院除承担本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学院教学科研重心在政治学(含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共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并涉及哲学、经济学 、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中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与科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行政管理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分析;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等。 “九五”以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1项,省部级及厅级课题40余项 ,出版50多部专著,获省部级奖、学会奖40余项。郭铁鎗、莫岳云教授等著的《台港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研究评析》、陈建新教授著的《当代中国科技史研究》、霍福广教授等著的《中美创新机制比较研究》、谭斌昭教授等著的《高新技术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等国家社科规划课题成果的出版在学术界和社会有良好的反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原著导读工程” 、多媒体教学手段建设和课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富有特色并卓有成效。《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郭铁鎗教授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省统编教材)获全国“两课”优秀教材奖。行政管理专业具有理工科特色 “4+1” 培养模式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 的教育和培养,在省内乃至全国均有一定影响。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除能利用学校共享之教学设施外,学院拥有一栋古色古香的教学和办公大楼。该楼功能齐全,配有教室、报告厅、学术会议厅,设施先进,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师资队伍教授 霍福广 范旭 莫岳云 黄理稳 黄建榕 李怡 谭斌昭 吴国林 肖峰 张文方 宋广文 . 研究员 陈善光 兼职教授 陈坚 江海燕 谭璋球 李忠杰 王乐夫 朱立言 李明华 王林生 客座教授 汪铭生 副教授 方俊 郭厚佳 李鸿庄 李薇菡 李少抒 李文彬 刘 江 刘社欣 莫银福 王小京 王艳玲 吴克昌 韦小鸿 韦曙林 解丽霞 张凤凉 张萌 郑方辉 朱一中 左伟清 周云 李明月 张树旺 讲师 臧俊梅 叶贵仁 王贤钏 覃辉银 彭蕙 梅冬芳 李海霞 赖怡芳 韩书成 杜宁宁 陈静 白新欢 曹静晖 杜 斌 郭忆薇 韩莹莹 亢升 李丽萍 李文娟 李小平 李旭辉 李太恩 刘金玉 刘尚明 隆晓兰 蒲海燕 孙昌育 陶建文 谭来兴 文 波 王晓丽 王玉龙 王欧 许 嘉 谢加书 尹建华 闫坤如 杨超 昝玉林 张鼎华 周 燕 曾麟 黄利新 李胜会 三、在职教育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简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层次:专升本 学习形式:函授 科类:管理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培养具备管理、法律、计算机应用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组织人事、劳动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方面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及教学、科研人才。 二、 基本培养规格(含知识及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熟悉与人力资源有关的制度、方针、政策及法规;了解本学科前沿与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 具有一门外国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 基本学制: 基本学制:3年;弹性修业年限:2.5--6年 四、主干课程简介(本科专业注明学位课程) 1、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内容简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主要内容有:一、总论:管理者及管理工作,管理理论的演进。二、定义管理的工作领域:组织文化与环境,全球环境下的管理,管理的社会责任和伦理,管理工作的精华——决策。三、计划职能:管理计划的基础,战略管理,计划的工具和技术。四、组织职能:组织设计和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变化和创新的管理。五、领导职能:组织行为的基础,团队管理,对员工的激励、领导,沟通与人际关系技巧。六、控制职能:控制的基础,执行管理,控制的技术和工具。 2、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学位课) 英文名称: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heory 内容简介:通过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框架结构,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行政管理在政治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学生通过对行政体制、行政决策、行政功能、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监督、行政改革等概念的学习与理解,能够运用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案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3、课程名称:领导科学 英文名称:Leadership Science 内容简介: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它的研究范围包括领导范畴、领导职能、领导原理、领导体制、领导素质、领导过程、领导方法和领导绩效等方面。本课程所讲的领导科学偏重于行政领导学,是行政管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领导科学内容特点:综合性、应用性、社会历史性、特色性。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领导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规律性,了解我国领导工作的职能、体制、原则,掌握领导方法和艺术,端正领导作风,提高领导素质、能力、水平和绩效,以适应现代领导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4、课程名称:人员素质测评与评估 英文名称:Personnel Quality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内容简介:人事测评技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人的心理,行为及其本性的认识;心理,行为测评及其分析技术,即测什么,怎样测,效果如何等;职务分析技术,即了解工作内容,责任者工作岗位,工作时间,怎样操作,为什么做等方面的技术。本课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事测评。包括测评的意义、历史、指标体系、结果等。第二部分是人事测评方法。包括心理测评,面试,履历分析与推荐信审核,纸笔考试的方法和技术,工作模拟和情景评价以及评价中心等。第三部分公共人事测评。 5、课程名称:薪酬与福利管理 英文名称:Payment and Welfare Management 内容简介:本课程从薪酬管理的基础理论着手,重点介绍了薪酬管理的基础知识。薪酬管理的功能,薪酬管理的原则,如何设计薪酬管理制度,如何进行绩效评估,怎样做好薪酬控制与支付及计算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等。全面,系统,完善地论述薪酬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6、课程名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学位课) 英文名称: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内容简介: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预算、规划与生产力,工作分析、分类与评价,工资与福利,公平社会机会与劳动力的多样化,招募、选录与晋升,领导与雇员绩效,培训、教育与人员开发,绩效评估,健康与安全等。 7、课程名称:员工发展与培训 英文名称:Employee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内容简介:本课主要内容包括:培训工作在现代公共组织中的定位;公共组织如何展开培训工作;培训体系的建立: 企业培训制度 , 培训工作原则;培训模式;培训体系的构成概述;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评估与反馈;培训后勤与培训管理;培训案例。 8、课程名称:劳动法学 英文名称:Labour Law 内容简介:《劳动法学》主要讲授了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及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对劳动立法的要求;介绍了19世纪初劳动法产生历史背景及其原因;当代各国劳动法的发展趋势;现阶段中国的劳动立法的特点及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了劳动法学理论和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学习,使学习者系统掌握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工程管理专业简介工 程 管 理层次:专升本 学习形式: 函授 科类:经管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工程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运用工程管理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工作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二、基本培养规格(含知识及能力要求) 具备工程监理、管理学、投资学、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工程预决算等方面 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公关能力、表达 能力和写作能力,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外语水平和计 算机运用与信息处理技术。 三、基本学制: 3年 弹性修业年限: 2.5 - 6 年 四、主干课程简介(本科专业注明学位课程) 十门、所有课程简介后注明考核方式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英文名称:Western Economics 学时:96 学分: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位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弹性原理,居民的消费决策,厂商的成本、生产和价格决策,市场和交换的效率,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收入分配,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市场失灵和政府的经济职能;国民经济核算,消费、储蓄和总支出函数,国民收入的均衡和变化,宏观财政货币政策,失业和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发展;国际贸易原理和政策,均衡汇率等。 课程名称:工程建设监理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学时:64 学分: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内容简介:建设工程监理是通过组织、技术、经济、合同四大措施来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的费用、进度、质量三大目标监理的,课程围绕上述中心授课。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现状,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意义,树立法制观念和合同管理意识。掌握建设工程监理的组织与模式,了解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了解建设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工作方法及手段。熟悉建设工程监理的基本程序,使学生初步具有建设工程监理的能力。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学 时:96 学 分:6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全面系统地讲授管理学的原理与方法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有:古今中外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的前提与本质;管理职能如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协调、创新等。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rade 学时: 64 学分: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理论,从时间上分为古典贸易理论与现代贸易理论,从性质上分为保护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对关税、非关税壁垒,经济一体化等贸易政策作理论与实证分析。第三部分介绍国际贸易实务,内容主要有贸易术语、结算方式、运输保险等。 课程名称:企业战略管理 英文名称:Strategic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学时:96 学分: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位课) 内容简介: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战略管理概述;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战略目标确定;企业战略方案的选择、制定与实施;战略控制等。战略管理这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可以帮助企业或公司分析自身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制定适应环境的可行战略,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水平,能够使企业保持百年长寿。 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英文名称:Management psychology 学 时:64 学 分:4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内容简介: 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具体阐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的一般特点及规律;重点讲述激励理论及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也是现代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门科学。 课程名称:工程预决算 英文名称:Project Budget of Final Accounts 学时:64 学分:4 课程类别:专业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考试课,主要介绍工程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工程造价的构成,定额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工程量的计算,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和工程预算软件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掌握工程量计算,能根据定额计价模式确定工程造价,同时满足设计、建设、施工、金融以及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 课程名称:项目管理 英文名称:Program Management 学 时:80 学 分:5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从项目以及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从项目的规划、实施到项目的收尾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要点;同时介绍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原理、方法、工具以及项目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资源有限,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能够以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工作流程来应对。可以认为项目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而使项目获得成功的一套有效的方法 四、实验室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电子政务实验室 基本情况本实验室旨在通过电子政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在公共管理决策、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室占地近90平方米,共有实验设备50多台和电子政务综合模拟软件,可供4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践,设备总资产约100万元。 队伍建设实验室管理和研究人员共24人,其中行政管理和电子政务研究人员20人,实验室管理员1人,学生管理人员3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11人,中级及以下职称13人;获得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9人,其他2人。本实验室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及或高级职称的人员共19人,占基地总人数的79.2%。 科学研究目前已申请一批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的电子政务方面的研究课题,发表100多篇研究文章。主要研究方向有: 1、电子政务理论研究 主要进行政府管理的理论咨询规划和电子政务系统的理论支撑研究,开展政府部门信息管理、职能和机构优化、公共政策、政府综合电子政务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2、决策过程模拟与政府流程再造研究 研究在信息化时代政府部门或其他组织如何进行科学化决策和政府职能转变与流程再造,并结合具体部门进行决策模拟和政府流程再造的模拟实验与研究; 3、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三个角度入手对各级政府或组织部门的绩效评估进行研究,开发职能部门绩效评估综合系统; 4、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依据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如政府管理信息系统、政府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系统、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等)为基础,以中高层领导决策系统为研究重心,进行GIS应用、公共政策模拟、土地资源管理、政府危机决策和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培养内容本实验室每年拟接纳学生共约200人以上(其中本科生约100人,硕士生约100人),主要开展电子政务系统操作、政府角色模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等方面的实验教学。 1、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 通过对电子政务综合软件系统的应用操作培训,进一步加深对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系统认识政府架构、职能体系与运作方式,熟悉重要公共管理部门包括组织人事部门、政策研究部门、财政、市政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内容和工作程序,理解现代行政管理与决策、政策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2、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掌握电子政府和办公自动化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从事电子政务实际应用操作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 3、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案例研究、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政府职能重组、工作流程再造、公共决策过程模拟等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实验内容1、电子政作系统应用操作实验 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综合平台和部门业务平台的软件操作实验和训练,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培养系统应用和管理能力。 2、综合性实验: 角色模拟实验:熟悉公共事务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模式和特征,包括政府职能、组织机构、工作流程、职责定位和协同办公等; 决策模拟实验:通过对公共管理决策过程的模拟,理解现代行政管理与决策、政策分析理论和方法。 3、设计性实验: 利用系统源代码和用户需求文档,实现分组自定义开发政务网站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系统子模块,加深对系统开发、决策过程、决策支持系统等的认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